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南华新闻周刊 | 不忘初心 着力创新 共创心血管研究新时代

南华新闻周刊 | 不忘初心 着力创新 共创心血管研究新时代

阅读量:3612126 2019-10-20



南华要闻
12019-10-18
制定任务书 明确时间表
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
学校召开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会
22019-10-16 
我校与湖南医药学院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
32019-10-15
【喜迎校庆】我校成功举办2019年校友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会
42019-10-15
学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
52019-10-14
不忘初心 着力创新 共创心血管研究新时代
以下是详细报道制定任务书 明确时间表
大力推进新校区建设
学校召开新校区建设指挥部工作会

↑点击图片查看
我校与湖南医药学院签署对口支援框架协议
10月14日,南华大学对口支援湖南医药学院框架协议签署仪式在湖南医药学院举行。湖南医药学院校长唐圣松,副校长贺韶伶、马晓健,我校副校长姜志胜等出席仪式,双方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湖南医药学院教师代表参加了会议。签署仪式由贺韶伶主持。

会上,唐圣松致欢迎词,详细介绍了湖南医药学院的基本情况,回顾了两校合作交流的历史,对南华大学办学成就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就对口支援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姜志胜在讲话中指出,十八大以来,南华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对口扶贫工作。两校签署对口支援协议是南华大学在新时代下响应党中央和湖南省委号召的重要举措,也是当前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他从“规模大、生源足、层次全、质量优、声誉好”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学校医学教育的办学特色,并表示学校将按照上级要求和湖南医药学院发展需求,在本科教育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区域服务能力提升等方面积极落实对口支援工作任务,实现双方人才、资源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助力湖南医药学院高水平发展。
姜志胜、马晓健分别代表南华大学和湖南医药学院签署了《南华大学对口支援湖南医药学院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深度合作、争取资源、共同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与科研建设、教学建设以及附属医院建设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

仪式后,双方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湖南医药学院2019年下学期和2020年上学期的受援项目进行了进一步的沟通和交流。
学校党政办公室、组织部、发展改革与对外联络处、人力资源处、教务部、科研与学科建设部、研究生院、衡阳医学院、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了会谈和签约仪式。
【喜迎校庆】我校成功举办2019年校友企业专场校园招聘会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与校友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10月13日上午,由就业指导中心与校友工作办公室联合主办的2019年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在红湘校区南华广场举行。本次参会的校友企业共有160家,提供岗位数近9000个,涉及核工业、建筑、智能制造、医药、机电、材料、教育培训、网络信息技术、艺术设计及行政管理等多个领域。


广场上秩序井然,人头攒动,应届毕业生带着精心准备的自荐求职材料,在人流中穿梭,积极了解校友企业及岗位需求情况,并不时地与校友企业HR面对面地交流。校友企业HR面带微笑,主动向经过的同学们介绍企业及招聘需求,这让原本略带严肃的招聘会显得很亲切。“这次招聘会来的都是校友企业,交流起来特别亲切,HR们都给我提了很多宝贵意见,对我有很大帮助。”一名化学化工学院的应届毕业生赞道。招聘现场气氛热烈,部分招聘单位前甚至排起了长队。招聘会还吸引了许多非毕业班学生前来观摩,提前了解招聘流程和岗位需求,以便帮助做好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正如一名大二同学观摩后说道:“通过观摩现场招聘,我感觉很有压力,但更加明确我的不足和专业主攻方向。”基于学缘因素,校友企业提供的岗位大多具有与我校专业设置匹配度更高,单位质量高、岗位数多,因此格外受毕业生关注与青睐,本次招聘会吸引了3000余名应届毕业生到现场求职应聘,约有800余名的应届毕业生与校友企业初步达成就业意向。

就业作为学校最大的民生工程,离不开校友的支持与帮助。校友企业专场招聘会是我校精准就业服务和校友工作的一大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大力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渠道,实现学校与校友企业资源共享、双赢,一方面有利于满足校友企业发展壮大、扩充人才队伍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利于帮助毕业生找到心仪可靠的工作岗位。
据悉,为进一步做好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搭建高效的就业信息供需平台,提供更优质的就业服务,助力学生更好就业,就业指导中心协同各学院,早准备、早启动,积极整合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开展了2020届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发力,引导2020届毕业生把握好秋招求职黄金期,抢抓机遇,积极应聘,及时签约就业。从9月份至今,已有217家单位以及中核集团组团来校招聘,来的单位不仅有中建、中铁、中交、中核、中广核等中字头央企,还有行业领先企业等重点优质用人单位。
学校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
10月13日上午,由校团委主办、校学生会承办的“辉煌70载,筑梦新时代”南华大学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知识竞赛决赛在红湘校区学术报告厅举行。
 
本次比赛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知识竞赛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赛,通过易班答题;线下活动以学院为单位参赛,比赛分两轮进行赛。从9月21日开始,经过激烈角逐,衡阳医学院代表队、语言文学学院代表队、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代表队、公共卫生学院代表队、化学化工学院代表队等6个学院代表队从十八个学院中脱颖而出进入线下比赛决赛。决赛分为必答题作答、风险抢答题作答、简答题作答三个环节,题目内容主要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主要精神以及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所取得的重大历史成就等。
决赛现场比拼激烈,各组参赛人员反应迅速、对答如流,以丰富的知识储备向现场观众展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也为现场同学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比赛过程中,针对部分题目及选手们的作答,副校长何旭娟等评委为同学们生动讲述和介绍了新中国历史和党政理论知识,丰富了同学们的知识储备,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爱校情怀。
经过激烈地比拼,最终,衡阳医学院代表队获得一等奖,语言文学学院代表队、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代表队获得二等奖,公共卫生学院代表队、化学化工学院代表队与资源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代表队获得三等奖。

谈及参与此次竞赛的感受时,衡阳医学院代表队的队员说道:“我觉得此次活动的举办是十分有意义的,不仅加强了我们自身的思想道德建设,也让我深刻意识到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该勇挑大担,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青年。”
据悉,此次知识竞赛线上赛已于9月16日至24日期间答题完毕,全校共17个学院14285人参与线上答题,占全校学生总人数比例的42%,共评出获奖班级一等奖10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30个。
不忘初心 着力创新
共创心血管研究新时代
10月12日,由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衡阳医学院、动脉硬化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动脉硬化性疾病湖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联合主办的2019年南岳心血管论坛暨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六次学术会议,以及南华大学心血管临床与转化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和南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建所3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来自全省各地近200名心血管病病理生理方面的专家、临床医师、高校教师和研究生,学校部分医学本科生参加会议。

南华大学心血管临床与转化创新联盟启动仪式
会上,校党委书记高山致欢迎词,他简要介绍了学校发展情况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并诚挚邀请与会嘉宾共建南华大学。副校长兼衡阳医学院院长姜志胜教授介绍了联盟成立的目的、意义、任务及取得的成绩。南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首任所长杨永宗教授以南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发展为例,指出在科学研究上要不忘初心、选准方向、稳步前行。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家唐朝枢教授在讲话中肯定了南华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在动脉粥样硬化研究领域在国际和国内的地位。湖南省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慷慨教授对省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的工作给予了肯定。湖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祝益民教授希望大家以临床问题研究为导向,注重转化和创新,为提升湖南省医教研水平贡献力量。

著名的心血管病理生理学家唐朝枢教授做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配合南华大学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共邀请了973首席专家、万人计划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终审专家、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优青,老中青三代相结合的国内知名专家莅临本次论坛进行了14场大会专题报告。报告聚焦于心血管基础与临床前沿问题,均突出和强调了创新是科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会议还在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引入了基础教学老师与临床医师共同参与讨论与点评的临床病例讨论,实质性地促进基础与临床的融合。

此外,会议还邀请了以省内三甲医院为主体的心血管基础与临床研究同仁,共同组建了南华大学心血管临床与转化创新联盟。联盟的建立既是顺应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的期盼,注重创新与转化,旨在通过基础与临床的紧密结合,提升南华大学医学科学研究水平、临床专科建设能力、科研成果转化力度。
媒体南华
【红网】衡阳风华·70年70人| 任德曦:一生奉献核工业事业 半生栽培核工业人才
编者按:在时间的碑林里,总有一些人、一些事,铭刻在那里。
他们是革命者、拓荒者、奋斗者,更是你我一样的普通人。
但他们从来不是天生就矗立在那里。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激昂、坚守与担当。他们如丰碑般树达与铭刻,也如帛书般耐读与沉思。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衡阳市委网信办、红网衡阳站联合推出“衡阳风华·70年70人”网上展览活动,利用红网、“衡阳发布”等网络平台,通过系列报道、集中展览、网上互动、对外宣传、结集成册等,对历史致敬,发时代宣言,向先进学习,为衡阳聚力,将精神承扬。
为省域副中心而聚力,为最美地级市而奋斗,继往开来,砥砺前行,让我们走近那些人、那些事——

红网时刻 通讯员 夏文辉 记者 谭倩 衡阳报道
他致力核能经济学科与核电管理学科建设,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人机(因)工程实验室(人因研究所)、我国高校第一个核电站模型室;他主持的“核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于1985年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由于长期为祖国核工业建设做出贡献,他被评为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他就是南华大学原工业管理系主任任德曦。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飞向南方,飞向北方,越过峻岭,飞向边疆。祖国哪里需要,我就飞到哪个地方。”这是任德曦24岁大学毕业时在校刊上发表的一首诗。如今,任德曦已是耄耋之年,69年来,他一直践行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志向。
任德曦,1935年出生于湖南岳阳县。1950年抗美援朝期间,任德曦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5年考入东北财经学院,1956年4月入党,1959年7月于辽宁大学本科毕业后被分配到核工业部404厂、827厂工作。
1964年6月,任德曦调入核工业部,在西北祁连山戈壁滩工作了6年,参与建设了生产堆后处理厂与中间试验厂,担任指挥部计划调度组长,与团队成员一起研发出优于苏联的萃取技术,生产了我国首批钚-239,为1968年12月氢弹爆炸做出了巨大贡献。1966年秋,在后处理中试厂工程抢建中,因吸入放射性尘埃,致使肝硬化20年,多次住院抢救。1970年9月到鄂西山区参与建设,直至1982年调入中南工学院(南华大学前身之一),筹建工业管理系,潜心教书育人,为核工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
“党的话,就是我行动的誓言;党的指向,就是我的理想;祖国的需要,是我的第一志愿;组织的分配,就是我最愿去的地方。”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无论是保家卫国参军,还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从15岁起,任德曦去过农村、工厂、荒漠、草原、矿场,他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初心和梦想。

除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任德曦还积极从事科研工作。
教学科研 服务社会不辍
1982年,任德曦调入中南工学院,筹建工业管理系,并担任系主任10年,曾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系硕士生导师。扎根衡阳高校期间,他负责核工业部厂矿长的全国统考培训、“三总师”培训、成人教育等工作,筹备了学院工业管理工程、会计、外贸等专业;建设包括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人因工程实验室、核电站模型室等教学体系,为核工业人才培养服务。
在1998年建设的人因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因工程(人类工效学)研究的单位之一,率先在国内较系统地开展了复杂人—机—环境系统中人因可靠性研究,为我国高风险领域的安全管理与运行做出了重大贡献。任德曦负责建设的核电站模型室现在依然摆在学校里,供南华学子学习熟悉核电站结构。

任德曦辅导学生学习
除了做好教学、管理工作,任德曦还积极从事科研工作。他主持的“核工业发展战略问题的探讨”项目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另获核工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核工业总公司优秀教材三等奖1项、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出版专著《核工业经济导论》等7部,参编3部。在《人类工效学》等刊物上发表《关于建立核电安全文化体系的探讨》等论文160篇。1985年任德曦获核工业部颁发的长期从事核工业建设做出贡献荣誉证书,1990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1991年被评为湖南省优秀教师,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任德曦出版的部分作品
2002年,任德曦退休了,他放不下教学科研,不改初心,依然坚守在教学科研一线。之后,他承担《核能经济》《核电项目管理》《核电技术经济》《核工业概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等多门课程,并定期为老师、研究生讲授专题课。同时,他积极参与国内重大学术会议,并持续发表论文、报告、文章等。2005年,他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中国百名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如今,他还在南华大学老年科技协会担任要职,组织鼓励更多的离退休老同志发挥余热,为大学建设贡献力量。
【新湖南】南华退伍学子跑10000米 圈圈礼敬国旗

【湖南日报】招聘进校园

【光明网】退伍大学生重回母校当教官








【新湖南】招聘进校园

10月13日,企业招聘人员在与应届毕业生交流洽谈。当天,南华大学举行校友企业校园专场招聘会,159家企业为该校2020届毕业生提供了8600多个工作岗位。近年,该校充分利用校友资源,为毕业生就业拓宽路子。
【新湖南】趣味运动展风采


10月12日,教职工在进行滚铁环比赛。
【新湖南】趣味运动展风采

精彩回顾

校庆特辑 | 敬爱的中国,可爱的南华
大运会 | 在秋风里与青春热血撞个满怀!
南华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资料来源于南华大学新闻网
音频制作:谭傑
音频播报:王一涵  谭震宇
编辑:戴重阳  曾佳琳
审核:刘红利  刘玉格

不要忘记点击"在看”~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