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给我点个“在看”呗
经济学会读书分享会正式启航啦!!!
每月一个专题,两本书,积极评论者经编辑选出
将免费获赠推荐图书!!!
第1期 2019/10/21
《美国大萧条》
默里·罗斯巴德
经济危机,是繁荣在昨夜,萧索在今晨;是工人失业后的迷茫,是无家可归者的凄凉;是一群人在挨饿,另一群人却在向河中倾倒牛奶。马克思说它是资本主义社会永远无法摆脱的宿命,凯恩斯说它是需要政府熨平的“短期波动”;罗伯特席勒说他是非理性繁荣后的恶果,无论如何。经济危机,是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组织方式后独有的经济现象,其杀伤力不亚于一场世界大战,其发生几乎无人可以准确预知,看不见摸不着。它是悬浮在现代人类社会上空由人类自己创造的幽灵,恰如浮士德和撒旦签订契约一样,人类从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生产组织方式中获得了高速的经济增长,而以周而复始的经济危机为代价。可以说,经济危机是经济学家和政府领导人的头号大敌。
而要对经济危机有所研究,1929年大萧条是绕不开的,正如伯南克所说,“理解大萧条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圣杯”。不同的经济学流派都对经济危机做了充分的研究,其中有一个学派,长期被主流经济学拒之于门外,但每当危机前后其观点却又时常振聋发聩,这就是奥地利学派,以边际三杰之一的门格尔,与社会主义针锋相对的米塞斯还有被自由市场派奉为元老,挽救西方福利国家于“滞涨”危机的哈耶克而闻名(当然其拒绝经济学数学化的信条似乎更使其著名)。他们就是上述提到的米塞斯和哈耶克。
而《美国大萧条》的作者默里·罗斯巴德便是米塞斯的大弟子。
-
01
-
时任美国总统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
1
大萧条,特指1929年全球经济大危机,在这场危机中美国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场持续时间十一年,失业率达到20%,直至二战到来美国的失业率仍保持在15%以上,而美国历史上失业率从未高于10%。实际上,1929年大危机之前美国并非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但是一般的经济危机只持续一到两年,且特征是货币与信贷紧缩,物价下跌,不良资产遭受清算,失业人口只是稍微增加,在1929年大萧条发生的八年前,1920-1921美国经济就已经历了一次萧条,但是迅速恢复并将美国带入了繁荣一时的“黄金的20年代”。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场危机成为一场波及全世界,并且间接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大”危机呢?
罗斯巴德认为,这不是自由市场的失败,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生问题,不是政府管得太少的恶果,反而是政府管得太多导致的。
读者一定会困惑:不对啊,高中历史课本告诉我们正是罗斯福新政开创政府全面干预经济之先河,从而挽救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于行将崩溃之中,怎么能说政府干预是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实际上,在罗斯福主政之前的胡佛总统就已经开始干预经济了,在威尔逊总统时期,胡佛就宣传其政府干预的思想,其的主张的确奏效了,不过从后来经验数据看,其之所以奏效是因为正好碰上了经济自我复苏的节点。而当1929年大萧条来临的时候,胡佛总统开始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力增加政府购买和推行信贷扩张政策,作者对后者尤其强调。通过信贷扩张影响利率进而刺激投资似乎是当下政府治理经济“短期波动”的良方,但是作者警告说这一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且正是由政府主导的信贷扩张扭曲了价格机制和利率机制,使得实际不景气的经济传递出景气的信号,压低了价格和利率信号,人为降低了投资成本。对利率信号极其敏感的资本密集型行业产业便会追加更多投资,形成投资狂热。由于供给面对利率信号并不敏感,而持续增加的投资需求的上升会拉高资本品价格,增加了生产成本,最后产品生产出来时却被市场证明是无利可图的。当政府不再维持信贷扩张时泡沐就破裂了,信贷收缩,失业增加。所以在自由竞争下,理应被市场竞争挤出一部分的产业没有收缩反而扩张迅猛,特定行业的周期性小规模萧条本可以来清算该行业中的不良资产(通过破产和并行而来的失业和信贷收缩,这也是之前萧条的表现),但却被政府人为地延迟,并且使得这些错误不断加重,危害不断积累,演变为全行业的大萧条。而1929年大萧条来临时胡佛总统竟然打算继续用信贷扩张拯救经济,阻止市场对不良且错配的投资进行清算,这不是大错特错吗?当罗斯福上台后,这一举措被持续执行,但是并无显著效果,只是随着时间持续逐渐恢复,很多研究认为,真正带领美国走出大萧条的是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实体经济的真实繁荣,而非政府信贷扩张和以之为基础的政府购买等干预政策。
-
02
-
1929年的故事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再次上演,美联储从华尔街券商手中购买那些被当作烫手山芋一样的垃圾债券和被资产证券化的次级按揭贷款,开启印钞机大量注入流动性,通过通货膨胀变相向纳税人收税,用纳税人的钱为华尔街金融家们买单,这种救市是稳定信心恢复经济,还是鼓励金融衍生泛滥,信用门槛降低等一系列导向下一次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行为?而为什么有次级按揭贷款?因为美国在2001年之后互联网泡沐破裂后实行持续低按揭贷款利率,通过房利美和房地美两个政府操盘的房贷贷方机构进行信贷扩张,炮制出美国的房地产市场繁荣,从这一角度上来讲,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房地产市场繁荣和1929年大萧条的股票市场繁荣,以及形成这种虚假繁荣的本质原因又有何不同呢?奥地利学派早已就此提出警告,但是美国乃至全世界又学到了什么呢?正所谓“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奥地利学派的观点趋向于如何预防危机,而凯恩斯主义乃至新凯恩斯主义则是趋向于面临危机如何解决,况且他们的药方越发难以奏效。
-
03
-
那么奥地利学派是否提供了建设性方案呢?按照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既然是由于政府出于对市场和人类社会复杂性的无知采取的信贷扩张政策使得萧条变成大萧条,紧缩变成恐慌,特定行业失业变成全行业失业,那么唯一解决办法就是剥夺政府可以无限信贷扩张的权力。作为自由主义者,罗斯巴德赞同哈耶克的建议,即“货币的非国家化”,解散央行,恢复各银行发现货币自主权,这种去中心化的思想不是空想,历史上美联储建立之前美国就是这样的状况,比特币则是当代去中心化货币的最佳体现,但是个人认为其可靠性仍待进一步论证与实践。
当然,奥地利学派对于大萧条的解读也不是没有其局限性,市场自然调整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凯恩斯说过“从长期看,我们都死了”,对于海面上的遭受风暴的船只,船员不可能静候风平浪静,如果真那样早已身葬大海。正所谓人性不耐,人必然会想办法自救,况且市场中价格的黏性和工资的黏性都阻碍了价格灵活调整这一过程。而且就哈耶克所谏言的剥夺中央银行扩张信贷的权利而言,其是否真的可以使得市场利率无偏差地近似自然利率也很难论证,其实现依靠银行间自由竞争,但是垄断是否会扭曲这一理想结果也是一大问题。
这就是我读完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后的总结和感想,奥地利学派清晰地勾画出了经济周期的一套相当完整机制,并且很好地解释了大萧条的发生原因这一机制,其中既包含了人类心理因素,也有社会系统性因素,这种解读体现了奥地利学派背后的保守主义哲学观点:承认人类的无知,少一点盲目自大的干预,多一分对市场的敬畏,也许反而能让人类能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推荐人:孙瑞
-END-
经济学席明纳
编辑与审核 | 孙墨涵 叶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