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陈俊武院士去北京出差,在洛阳龙门高铁站候车的时候,随手翻出来一本书认真地读起来。好奇的同事近前一看,发现这是一本记录中国铁路发展情况的著作,陈院士眼睛在一张数据表格上停留了许久,似乎在对比着什么、盘算着什么。
陈俊武院士就是这么爱读书。曾经,在家蒸馍时,因为读书入迷,忘了把馍放进笼里;在图书馆看书太投入,误了吃饭时间;他甚至把排队的时间也用来读一会儿书。他读的书很杂,文学的、历史的、哲学的、地理的、物理的、化学的,均有兴趣,均有涉猎,还坚持记笔记、写日记,尤其喜欢分类。他把藏书按阅读习惯、喜欢程度存放在不同地方,还把那些在自己人生事业中有较大影响的领导、同事、朋友按照“荐我者、知我者、助我者、敬我者”分类制作名单并将其珍藏。
陈俊武院士记日记有个特点,不用笔记本,全是活页,每隔一段时间就分类整理成册,颇有章法。早在学生时期,陈俊武就利用读书笔记自编了《药学精华》《药物植物之研究》《中国药用植物一览》等“期刊”。每份“期刊”都按正规杂志格式设计,日期、目录、插图都一丝不苟,几可乱真。
出身书香门第的陈俊武院士,有着很高的文学修养,中学时代写的日记和文章,就已经蕴含着丰富的哲理、优美的韵味。有一段时间,陈俊武院士热衷诗词大会节目,每晚按时收看,对某首诗词有疑惑时,就跑去书房查证一番。
听音乐是陈俊武院士放松的一种方式。他珍藏着很多世界名曲磁带,紧张工作之余,常听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的名曲,还特别喜欢哼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他不怎么参加体育锻炼,却很喜欢重大体育赛事节目,尤其是足球比赛。有时候,他也会像年轻人一样半夜起来看直播,入迷之际,也忍不住挥拳喝彩。
科学家的好奇心不是一般的强。有一天,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组织员工到孟津一个农业园区参观。别人都在摘草莓、吃草莓,陈俊武院士却像个小学生一样问栽培方式、聊经营模式,大有打破砂锅问到底之势。
陈俊武院士常说:“搞科研、搞技术,不能局限在理性思维上,要多接触一些文学和艺术才好,这有助于拓展自己的思路,甚至会带来一些科研上的灵感。”
多年前,上海一家炼油厂要新建一套催化裂化装置,大家在聊天时提出了把其中两项不相干的技术融为一体的想法。这本来是一个玩笑话,却一下子激发了陈俊武革新技术的灵感和激情。
很快,陈俊武着手查阅了许多国外技术资料,组织进行了大量试验,最终实现了该装置两项技术在这家炼油厂的完美结合。
在一次国际博览会上,这套革新装置的模型一经亮相,立即引起了各国专家的关注,他们称赞这是“现代科技与美学艺术的融合”。目前,我国采用这种装置年加工能力总计达到4000万吨,占国内催化裂化年加工总量的1/5。
陈俊武院士的兴趣爱好非常广泛,只是很多都被繁忙的科研工作给“耽误”了,仅有的一点儿业余爱好,也成了他休息大脑、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的方式。
“自从戴上院士桂冠,确实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只有拼命向前,不单纯是干,还要干出水平!”陈俊武院士一直有个计划,就是“到祖国的大江南北走一走看一看”。由于工作忙,这个计划至今没能实现。
直到现在,他脑子里想的不是“歇一歇”,而是“冲一冲”,他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体力是差了一些,还是能为国家作出一些贡献的,还是要‘不待扬鞭自奋蹄’,争取不比年轻人落后!”
既然以身许国,那便只能“忍痛割爱”。
如此看来,他最大的爱好,其实是工作,是报国!
来 源:洛阳日报
汇 总:马毓鋆
更多
详情
敬请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