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有阅 刘欢痛心国内音乐教育缺失现象:很多家长陷入这两个极端!

有阅 刘欢痛心国内音乐教育缺失现象:很多家长陷入这两个极端!

阅读量:3645183 2019-10-21



        在某期《锵锵三人行》中,著名音乐人,歌手刘欢,谈到了我们国内音乐基础教育缺失的问题,因为缺乏音乐基础教育,很多人陷入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和升学考试加分无关,没什么用,那就不学;另一个极端是带着功利心,学就要成名成家,当演奏家,当音乐家。

        这种失衡,不健康的发展局面,势必阻碍我国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与国际接轨的目标的实现。缘由何在?
1
考试不加分,学它有啥用?
        不学音乐的人都有一种“音乐无用”的思想,因为音乐这门学科并没有列入高考必考,跟升学也并不挂钩。甚至还有些人觉得学音乐就是浪费钱财,浪费时间,甚至学音乐就是不学无术等。
        其实这种想法非常狭隘,甚至荒谬,国民素养,精神文明的建设,无论如何都离不开艺术环境的建设和提高。“音乐无用”,“艺术无用”这种思想无疑是落后的,如果因为这些愚昧的偏见让自己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等到害了孩子,后悔都来不及。

        在法国 ,四到六岁的儿童就可以进入公立的音乐学校接受音乐启蒙教育,一些地区的音乐学院也下设少儿音乐学校。这类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的儿童提供免费的音乐教育,每个孩子都可以享受到平等优质的教育资源。

        好消息是,在国内,近些年也相继出台了把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纳入中小学考试范围的政策,各大高校也有专门对艺术特长生的降分政策,光学好那些常规的文化课程,肯定是无法应对以后极度智能化的社会环境,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学习音乐,学习艺术,提高审美力的重要性。

        学习音乐,学会发现自我、表达自我,提高对生活的敏感度,学会感悟生命,音乐基础教育对于青少年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2
功成名就,学就要当演奏家,做“成功者”
        音乐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很多让孩子学习音乐的家长又往往会走进另一个极端——学,就要成名成家,要成为下一个郎朗,李云迪!
        有句老话叫”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意思是要踏踏实实做好自己眼前的事儿就好了,只要你努力了,能有多大成就都是自然而然的事,一但总想着以后要得个多大的成就,多好的结果,往往就会背负很大的压力,反而做不好事情。学琴的孩子何尝不如此?如果老想着学音乐要成名成家,只会丢掉音乐本身最好的一面,而且是最应该得到,最容易得到的--艺术修为。

        借用原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的一句话:“别让孩子学了一门技术,恨了一门艺术”。
        让孩子学习艺术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让孩子将来走上艺术的道路,而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手段,使孩子们学会欣赏与理解,陶冶情趣、释放天性,变得更聪明、更可爱!

        音乐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讲求更多的在于对孩子的素质提升。
        不是说自己的孩子对音乐感冒,就一定要让他在音乐里有所成就,也不是说孩子对音乐无感,就让他完全放弃不去坚持,做到有严有松,保持一个平衡。
        对于孩子来讲,或许他今后可能不是一个音乐大师,不是一个职业音乐制作人,但至少在他的生活里可以流淌着音乐,在他生命中有音乐为伴,他的心灵有一个美妙的栖息之所。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