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脸识别技术不断成熟,市场需求加速释放,应用场景不断被挖掘。从社保领取到校园门禁,从远程预授信到安检闸机检查,人脸识别正不断打开市场。
人脸识别市场热度高涨,其应用场景得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革新。人工智能下,深度学习使人脸识别的精确度超越肉眼级别,极大丰富了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互联网银行远程开户的刚需将人脸识别带进了金融级应用场景,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下,安防等领域对人脸识别的需求逐步扩大;巨头频繁布局人脸识别赋予其更大的应用场景想像空间,同时培养用户“刷脸”习惯以及对技术的认可度,有利于产业进一步发展。多方的推动使得人脸识别应用得到爆发式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预计未来五年人脸识别市场规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到2024年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左右。但在人脸识别技术商用迎来“井喷”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个人隐私泄露与财产安全的担忧。
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小编已在“人脸识别技术触动“隐私黑盒”,AI技术应用是否该有’边界’”中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于个人财产安全问题,请看以下两个案例:
“刷脸取件”刚上线就被小学生“破解”?微信、支付宝还安全不?
1“刷脸取件”漏洞引发关注
近日,嘉兴市上外秀洲外国语学校402班科学小队向媒体报料:他们在一次测试中发现,只要用一张打印照片就能代替真人刷脸,骗过小区里的丰巢智能柜,取出了父母们的货件。测试过程有多个视频进行记录。
有媒体也对丰巢“刷脸取件”做了实验,结果发现:用照片,一秒钟时间识别成功,连续试了5次,其中4次成功打开,1次失败是因为照片没有拿稳。而后,把正脸自拍照换成偷拍的照片进行测试,丰巢快递柜又被打开了。
对此,“丰巢”的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涉及的智能快递柜“刷脸取件”功能属于Beta(测试)阶段,并且测试版本为小范围推出,并未大规模上线。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丰巢智能柜覆盖全国100多个重点城市,实现15余万网点布局。
2微信、支付宝“刷脸支付”是否安全?
快递柜,是快递行业“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量与日俱增。如今,人们早已习惯快递柜提供的暂存服务。同时,快递行业也在推动智能快递柜的发展,“刷脸取件”已成为多款智能快递柜的“标配”。据记者不完全统计,菜鸟网络、中通快递等多家物流企业都推出了带有“刷脸”功能的智能快递柜。
然而在考虑为用户提供多元、便捷的取件服务时,安全问题显然不容忽视。奇安信行业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裴智勇表示,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现在扫脸支付、人脸解锁、人脸登录已经越来越普及,但黑客可能仅凭一张用户的高清照片就能成功刷脸解锁用户手机,登录APP,窃取用户的信息和财产。这次小学生的测试结果也在提醒行业提高安全意识,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及财产安全。
此外,阿里安全图灵实验室高级算法专家王炎表示:由于快递柜所处的室内外环境十分复杂,加上逆光、脸上阴影等因素,都有可能导致人脸照片质量很差。并且考虑到镜头安装在智能柜固定位置,不同高度的人拍出来的照片中,脸部角度差别会大。这要求人脸识别技术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以确保高识别率,也对算法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于是网友有疑问了,那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微信和支付宝的刷脸支付安全吗?
对此,微信方面表示:微信刷脸支付使用安全等级最高的3D活体检测技术:综合使用3D、红外、RGB等多模态信息,可以有效抵御视频、纸片、面具等的攻击。同时,微信支付会通过多维度安全风控策略确保账户安全,且提供多因子校验,部分用户需要输入与微信账号绑定的手机号或扫描二维码等进行校验,进一步提高了安全性。微信刷脸支付出现账户冒用、盗刷等风险隐患是极小概率事件,如果因为刷脸支付导致账号资金损失,也可以申请全额赔付。
前段时间,AI换脸App “ZAO” 一夜火遍社交媒体,但也同时引发了侵权、隐私安全和信息安全的风险。当时,支付宝回应称:支付宝“刷脸支付”采用的是3D人脸识别技术,各类换脸软件有很多,但不管换得有多逼真,都是无法突破刷脸支付的。
据了解,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基于2D人脸图像和基于3D人脸图像。真正安全级别较高的是3D人脸识别系统。一位业界专家介绍,由于目前快递柜的竞争仍然在白热化阶段,占领市场仍需要依靠数量。而3D摄像头的成本较高,一般企业还会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进行选择。但值得追问的是为什么丰巢公司明确知道2D识别不靠谱,用一张照片就能骗过机器,为什么还要“测试”?是不是有把低配版“刷脸”当成商业噱头的嫌疑?
巨头疯狂补贴“刷脸支付”,“代理商”套路满满,小心被割韭菜!
1支付宝与微信的“刷脸支付”补贴竞赛
2018 年 12 月,支付宝推出首个刷脸支付产品“蜻蜓”。三个月后微信对标“蜻蜓”推出刷脸支付机“青蛙”。两大巨头先后进入刷脸支付市场,并掀起补贴竞赛。
刷脸支付设备:左为支付宝“蜻蜓”,右为微信“青蛙”
今年4月,时任支付宝支付事业部总经理钟繇称,未来3年将投入30亿补贴刷脸支付。而据网付渠道商透露,只要商家笔单能达到微信要求,便可免费铺设。
随后又有服务商传出,微信对刷脸支付的补贴力度达到 100 亿。但微信支付团队表示,“微信在刷脸设备推广上有正常扶持政策,但从未对外公布过所谓 100 亿元的补贴金额,流传数据不属实。”
不过这丝毫不影响竞争的升级。今年9月份,支付宝进一步宣布,将30亿市场补贴改为“补贴无上限”。一位业内人士分析道,按照支付宝推出的补贴政策来算,30 亿对应的大约就是补贴 100 万台刷脸设备。可以推测刷脸支付这一役,支付宝的首个目标便是 100 万台“蜻蜓”。
2“刷脸支付”当噱头,代理/加盟商涌入
两大巨头的补贴大战,引发各路代理/加盟商伺机而动,甚至打出了支付宝与微信官方的旗号,缴纳数万元即可成为代理商,各种线下推介会大行其道,将刷脸支付炒的沸沸扬扬。前段时间在广州,就举办了一场会销,第2天收款超3000万元。还有一家更是厉害,据业内人保守估计,迄今为止以拉人头方式集资近8亿元。
对此,支付宝连忙发出声明辟谣,称“蚂蚁金服及支付宝从未授权任何公司以官方名义举办类似活动”。一位业内人士预估,刷脸支付的服务商至少有上千家,如果他们再发展代理那就更多了。
另外,一位生产方的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支付宝与微信的刷脸支付设备落地体量应该不超过10万台。据他分析,一方面刷脸设备今年初才开始真正落地,到现在还不足1年;另一方面B端市场的决策相对谨慎,市场进展仍需要时间。面对目前不到 10 万台的市场规模,如此多的服务商/代理商涌入,真的能有销量还是充当被割的“韭菜”?
3“刷脸支付”新骗局,创业投资需谨慎
目前市场上,大约有70%以上的公司都是以“刷脸支付”为名,行收取“加盟费”等各种名目费用之实。此风口,早在去年就开始收割大批韭菜,其中不乏很多大学生;只不过今年为之效仿的公司更多更疯狂罢了;不要因为该公司是微信、支付宝服务商就了不得,其实申请加入的门槛也并不是很高,而且微信、支付宝从来都不为其信用背书。
“刷脸支付”的盈利点目前主要还是靠微信支付宝官方补贴,有足够的资源有足够的量才有挣钱机会。此外,目前监管部门对刷脸支付的相关技术安全标准尚未制定,对其涉及的个人信息安全尚且存在争议,切勿对所谓“未来趋势”迷之自信。虽然,正规的刷脸扫码聚合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是有的,有的也存在加盟费,但和拉人头传销兜售概念是两回事,存在本质区别,请仔细甄别。那么该如何甄别?其实掌握以下几个关键点就可以了:
1、刷脸支付本身只是pos和二维码支付多了一个新的方式,本质没有改变,也没那么神奇,现在还在教育市场的阶段。
2、如果你本身就是当地的二维码和pos支付的大代理商,那么你可以自己直接去微信支付宝官方进设备,然后铺到当地的商户那里去。
3、如果你是一个地推从业者,是一个销售,那么你就理解为推这个和推pos机没有什么区别就行,需要你有坚定的意志和不怕冷言冷语的勇气,这个销售同事们应该都懂。
4、如果你是一个外行,从来没有接触过地推行业,也没有自己的销售团队,那么我建议你别来凑热闹了,这里面的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利益链,不是你能玩得转的,别想了,这个补贴和你无关,而且明年3月底就没了。
另外,实事求是的讲,人脸设备的交易笔数在不刷单的情况下并不是很好看,大家目前还是更习惯手机支付,对于人脸有点本能性抵触,这个需要时间来让用户习惯,就看大家要不要赌一把了。
风险和机遇确实是对等的。
但无论你选择怎么做,都要警惕各路加盟大神的花言巧语,因为他们本质上不是做人脸支付生意的,他们就是拉人头的,只不过从面膜,资金盘,区块链,变成了人脸支付而已。
结语
以上两个案例虽然都说的是“刷脸”,但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针对“刷脸”技术本身存在的漏洞提出对该技术在个人财产安全保障上的担忧,除部分商家为节省成本,推出低配版“刷脸”外。即使在测试中很多刷脸识别技术准确度超过99%,但运用于现实中会大打折扣。现实中人群样本更大,不同光线、姿态、分辨率等条件都可能给机器识别带来困难。可见,人脸识别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而“刷脸支付”很可能一不小心被人钻了空子。
后者,则是对以“刷脸”为噱头的商业行为提出了质疑,尽管支付宝与微信重金补贴下,将“刷脸支付”市场推向一个热潮,但其落地仅处在“破冰”阶段,结合To B的属性,至少当下它仅仅是支付渠道的一种补充,创业投资者理应谨慎对待,切勿盲目跟风!
参考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cT3p0AWoGa390yx5eR5mAhttps://mp.weixin.qq.com/s/DYf-vqONKaYky9ndBKGF-Qhttps://mp.weixin.qq.com/s/r456KoHlSQtspm5DwnnAUQ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47697074041485949&wfr=spider&for=pchttps://bg.qianzhan.com/report/detail/459/190410-59b0e3ba.html
完
编辑微信 ∣ 18062036884
编辑邮箱 ∣ cs@weishi-edu.com
版权说明:若文章涉嫌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文章投稿:如果您有好的原创文章或者优质有价值的其他文章推荐,可以微信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把您的好文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进入AI学习交流群1.识别添加小秘书微信工作号
2.提交姓名-单位或学校-电话
3.待审核通过,即可入群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