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中国浙江乌镇正式开幕,本届大会以“智能互联·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邀请全球互联网领军人物及重量级嘉宾共同探讨与回应当前国际社会对互联网新技术、新业态的深度关切。
开幕式现场(cr.新华网)
10月20日下午,由中国人民银行主办的“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多向赋能”金融科技论坛顺利举行,中国银联携手平安银行等60余家机构,联合发布了全新智能支付产品“刷脸付”。
嘉宾体验“刷脸付”
刷脸付:为支付产业注入新动能
人脸识别线下支付安全应用产品“刷脸付”正式发布
据介绍,“刷脸付”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通过刷脸实现交易路由,延续用支付口令交易验证方式,不改变客户使用、商户受理的交易习惯。
用户只需在手机银行或云闪付APP注册开通并绑定银联卡,在商超、餐饮、药店、酒店、自助售货机等场景的特约商户结算时,无需拿出手机、银行卡等物理介质,根据提示完成“刷脸”操作并输入支付口令,即可成功付款,极大地提升客户支付体验,增强金融服务获得感。
目前,宁波、杭州、广州、嘉兴(乌镇)、长沙、武汉、合肥等地区的客户将率先享受到“刷脸付”服务。
平安科技作为服务厂商,参与了本次产品发布。
为什么是平安科技?
作为服务厂商之一,平安科技是唯一一家金融集团旗下的科技子公司,显得格外突出。
31年来,平安集团以一家保险公司,演变为一家拥有全牌照的综合金融集团,一直以来,平安都非常重视科技为业务赋能,平安科技基于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为平安集团金融、医疗、汽车、房产、智慧城市五大生态提供科技核心力量,服务超5亿用户。
平安科技敏锐地把握住AI时代的发展契机,在计算机视觉、听觉、触觉等诸多智能认知领域研究颇深,人脸、声纹等多项AI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金融企业中,这种对前沿技术锲而不舍的追赶精神,让其他金融企业望其项背。
另一方面,凭借多年来对业务的深刻洞察,平安科技较其他技术公司,对业务需求有天生的敏感度。平安集团下丰富的业务场景,也成为平安科技落地技术能力的试验场。
正是技术实力与业务理解的结合,让平安科技的技术更接地气。
平安科技如何更快更好赋能生态?
为更好地赋能业务、赋能生态,平安科技通过构建智能认知科技中台,打造”平安π 综合身份核验平台“和”平安π 感知物联融合平台“两个PaaS平台,下接人脸、声纹、活体检测、OCR等多项技术,对上赋能业务。
平安科技基于”平安π 综合身份核验平台“,进一步提出了“综合金融PaaS+”,针对远程实人核验和远程实证核验两大场景所涉及的PaaS层能力作了整合,未来业务方只需调用PaaS+的API即可。
综合金融 PaaS+
通过提炼业务场景中的通用能力,并对这些能力进行分类整合封装,使业务方能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开发时间,完成AI的落地。
在平安科技从内生走向外化的道路上,综合身份核验平台已经在许多业务场景中得到验证,如帮助产险识别黄牛、车险快速理赔、寿险在线投保确认、银行VIP客户识别等等,并且已输出到海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科技领域,例如帮助东南亚国家的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EKYC建设,克服了东南亚地区多人种、多肤色、多语言给人脸识别、OCR带来的技术难题,得到广泛认可。
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参与行业标准建设
作为全新的智能金融产品,“刷脸付”坚持以安全为本,为客户提供全流程的信息和资金安全防护。
在信息保护方面,人脸特征采集明确获得客户授权,严控数据使用范围,采用支付标记化、多方安全计算、分散存储等技术,严防信息泄漏、篡改与滥用。
在资金安全方面,充分尊重客户的主观意愿,通过专用支付口令进行主动确权,建立安全保障机制,保障客户的知情权、财产安全权等合法权益。
因金融企业对技术安全的严苛要求,平安科技亦严守安全关,平安云高分获得公安部等保2.0四级认证,人脸、声纹等技术纷纷获得公安部最高标准安全认证。
不仅如此,平安科技更是积极参与到行业标准制定,为营造更好的行业发展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今年8月,平安集团还被科技部列为第三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科技部宣布将会依托平安集团开发建设普惠金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
平安集团入选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正是基于对金融业务的理解和过硬的技术能力,平安科技才能够成为标准制定的一员,推动线下人脸识别支付业务发展。
无论是成为普惠金融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还是参与线下人脸支付业务的行业产品及标准制定,都再次证明了平安科技目前在金融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未来,平安科技还将继续积极探索“科技赋能金融”的创新模式,引领金融科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