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明天开幕啦!|又一次要去京都顶礼膜拜的首饰盛会~

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明天开幕啦!|又一次要去京都顶礼膜拜的首饰盛会~

阅读量:3656134 2019-10-22


又又又又一次首饰界的盛会即将到来
北京首饰艺术展开幕在即
这次展览又该给我们带来怎么样惊喜的作品呢
跟随七七的脚步来看一下前方发来的线报吧~

2019年10月18日—10月28日“2019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展览主题为“贯通”,为通晓首饰艺术的精妙之境,打破首饰艺术的壁垒,不同文化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以及不断推陈出新的意思。本次展览邀请到中外顶尖珠宝首饰艺术家、学者、珠宝品牌共襄盛举,展览期间还将举办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高峰论坛、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国际首饰设计教育座谈会、国际首饰设计高校联盟成立大会。
届时,你将听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殿堂级珠宝设计师、专家学者、行业领袖的高端学术对话,以及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行业话题评论。
参展嘉宾介绍
胡俊
北京服装学院首饰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北美金匠学会(SNAG)会员、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会员。1993年在北京服装学院学习金工首饰设计,获学士学位;2001年于北京服装学院学习金工首饰设计,获硕士学位;2014年意大利佛罗伦萨Alchimia首饰学院公派访问学者。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的首饰艺术展并多次获奖。首饰作品被国内外多部首饰艺术书籍收录,数件作品被国内外的艺术馆和私人收藏。在国内金工首饰设计专业媒体发表论文多篇。作为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双年展策展人,多次成功策划国际首饰艺术展。
参展作品展示

Peter Deckers
Peter Deckers,1953年出生于荷兰鹿特丹,他追求艺术梦想的心路历程颇为丰富。起初他在MTS技术学院学习珠宝设计与制作,后来辗转进入美术学院从事美术研究多年,并担任兼职高级教师,直至2003年于奥克兰大学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的荣誉。
他的策展经验十分丰富,从1980年开始,几乎每一年都会参加或者策划多场大型艺术展。不仅如此,Peter Deckers还创作过《陌生的和创新的当代珠宝》、《疯狂博物馆》等多部艺术类著作。
参展作品展示

陈国珍
陈国珍,现任台湾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专任教授,本科曾就读于天主教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金工产品组,在英国伯明罕中央大学获得珠宝设计硕士,是交通大学应用艺术研究所博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金工、银工、珠宝设计P.E.P。作品曾荣获2019故宫博物院国宝衍生商品设计金奖,于2012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和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共同主办「时尚中国—2012CCTV彩宝首饰设计大赛 优秀奖」。1998年开设首个个人展览《日月星辰》,此后几乎每年都会开设一场个展。
她的创作理念是,创作是人对自然的态度及对话实践的过程与方式,她相信创作是建立于自我智慧与感悟力,对于所处的环境、时空提出自己独有的宇宙人生观,深刻于精神性的内在省思活动,透过创作将对生命的信念与自我的超越融合一体。
参展作品展示

王春刚
王春刚,美籍华人,本科就读于中国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陶瓷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997-1999美国宝石学院(GIA)获钻石鉴定师证书,2006-2008美国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Cranbrook Academy of Art)金属工艺首饰系,获艺术硕士学位。
在海外二十多年从事珠宝首饰设计,十几次荣获国际大赛奖项,包括在美国二次获得国际珠宝首饰大赛一等奖,一次美国珠宝首饰大赛一等奖,近三十余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作品被美国华盛顿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
2012年回国担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首饰实验室负责人,硕士生导师,浙江省 “千人计划” 特聘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金属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金属工艺协会会员(SNAG),美国美术学院协会会员(CAA),美国密西根州金属工艺首饰协会会员(MSG)。2016年带领设计团队与浙江阮仕珍珠公司合作,为杭州G20峰会20国元首夫人设计礼品,最终以20国家的国花为元素设计和制作的胸针首饰礼品,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参展作品展示

Chiara_Scarpitti
Chiara_Scarpitti是坎帕尼亚大学当代珠宝设计专业的跨学科设计师和设计博士,与意大利坎帕尼亚大学设计系合作开展研究活动,研究后数字化制造。她是那不勒斯美术学院、米兰的ied moda和卡塞塔的tar_design school的讲师,教授新工艺、设计方法和当代珠宝的替代材料。从2011年起,与同音品牌在自己的工作室开发和生产当代珠宝和设计对象,在世界各地的许多画廊和博物馆展出她的作品。她的跨学科研究调查了当代设计的不同方面,用人文主义的方法,利用先进工业和高工艺的混合工艺,混合技术,将数字工业与高手工艺相结合。她的活动涉及教学、写作、科研、咨询。
她的工作来源于一项理论研究而非实验研究。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复杂的思考、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其目的是从反垄断的角度来反映材料、技术和形状的感觉。每一个收集从一个杂交的材料和技术,包括数字和手工制作:过去和未来的研究。这种研究打开了一扇通向新视野的大门,它将哲学、美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与工程材料、新机械、新技术等科学学科融为一体。最终确定将研究一种新的设计,作为工艺与工业、人性与技术的交叉点。
参展作品展示

胡世法 
现任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专任教师,本科曾就读于安庆师范学院,上海美术学院首饰金工专业硕士毕业,现博士在读于上海美术学院设计学专业,专攻当代艺术首饰研究;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重要展览展出并获奖;“新饰界”当代首饰公众平台创办人。他认为首饰是最贴近身体的艺术,它带着身体的温度,可以和佩戴的人有最无间的交流。他常常被“现成物”元素的使用痕迹、情感记忆、饱含时间的美深深打动,通过独特的视角,精心选择独具意义的物品的来重新创作建构当代的美感。借用当代的方式表达内心对东方人文、传统文化的全部热情。他还对新材料——树脂进行大胆的极积的探索,将材料革新与艺术性相结合,打破传统首饰奢华、精美的惯例。
参展作品展示

谷明
谷明 独立首饰艺术家,J-Tour当代首饰廊及七作饰验室创始人,2012年毕业于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首饰设计、银器及相关产品专业硕士。2011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当代手工艺与首饰方向。专注于以液体材料,材质固液态为研究方向的当代首饰创作,并善于将多重工艺技法和材料进行试验探索运用在首饰创作中。作为一名独立首饰人组建团队于欧洲多次进行策展巡展,作品曾多次于英国、德国、荷兰、瑞士、西班牙等美术馆、博物馆及画展展览收藏,自2012年创立首饰艺廊与首饰艺术工作室以来,致力于当代首饰、设计师品牌首饰的创作、推广运营、教育培训、展览策划等工作,并多次任聘于专业首饰院校及机构从事首饰艺术教育工作。
参展作品展示

Lauren Kalma
劳伦·卡尔曼(Lauren Kalman)是来自美国底特律的视觉艺术家和教育家。2002年本科毕业于麻省艺术学院三维和金属艺术方向;2006年毕业于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与科技专业,获得硕士学位。她还曾在约翰逊艺术雕塑学院学习铸造、金属工艺、模具制作和建模等工艺技术。
她的作品以介于首饰和行为艺术之间而闻名于世。她的作品剖析并重组了美、装饰、身体形象等概念,同时也挑战了艺术首饰的边界。
参展作品展示

王泰迪
王泰迪现任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服饰品专业教师,本科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2013年在伯明翰城市大学珠宝学院获得本科学位,2017年赴法国梵克雅宝珠宝学院进修,担任浙江省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设计与工艺专委会秘书,多次担任国内珠宝相关项目负责人,也曾在国内外珠宝首饰展览中多次担任策展人。她的首饰相关论文,曾多次发表在国内外媒体杂志中。
参展作品展示

郭强
艺术学博士,籍贯江苏扬州。北京服装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其间担任学校科研处副处长、产品设计系主任。主要从事珠宝首饰设计、产品设计与工艺美术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陶瓷》、《美术与设计》、《装饰》、《国家博物馆馆刊》、《中国皮革》、《陶瓷研究》、《艺术设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专业论文40余篇。专业评论文章60余篇。发表设计作品80余件套。
参展作品展示

赵世笺
设计师赵世笺(Tina),毕业于拥有150年历史的欧洲Top3珠宝设计学院—英国伯明翰珠宝学院(SOJ),一直从事珠宝首饰设计与制作,同济大学工业设计系珠宝专业老师。作品刊登于《ELLE》中国、《MOOD》比利时等时尚杂志,拥有扎实的首饰制作功底和丰富的首饰设计实践经验。她相信每一件作品有有生命和非凡的意义,也希望把每一次的感动都用首饰设计作品来向热爱首饰者传达。
参展作品展示

Hiroki Iwata
Hiroki Iwata1965年生于东京,1992年获东京国立美术音乐大学金属雕刻硕士,于1992-08担任东京国立美术音乐大学助理讲师,2008年开始担任神户设计大学副教授,兼任日本工艺设计协会会员和日本搪瓷艺术家协会理事,于2017年成为东京艺术大学副教授。
其作品收藏于东京国立美术音乐大学美术馆、九州三友大学、苏格兰国家博物馆,爱丁堡,格兰阿伯丁美术馆,阿伯丁,苏格兰。曾获得东京珐琅珠宝大赛最佳奖,美国.Insite Gallery玻璃+金属奖,开办第二十一届东京艺术工艺研究与奖学金基金会等。
参展作品展示

程之璐
北京服装学院珠宝首饰专业教师,国际时装院校联盟(IFFTI)教育分会理事。2016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首饰专业硕士,2014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珠宝学院首饰与银器专业本科。
作为一名将身体艺术融入首饰创作的先锋者,她致力于探索和构建首饰与人体的深度关系。她曾在2018年中国国际时装周上举办《未来身体》首饰作品发布会与《身体虚拟域》静态装置展览。她的作品《由外及里》作为华人代表入选德国慕尼黑 Talente 国际竞赛特展以及英国百分百眼镜设计大赛,此外,她的作品还曾参展于包括伦敦设计周、伦敦商业设计中心、慕尼黑首饰周、伯明翰国立博物馆等多个国际性展览并被收藏。
参展作品展示


李恆
李恆,1985年出生於台灣高雄,2011年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在2012年成立當代首飾創作品牌Heng Lee Jewelry,2015年與另外二位夥伴共同創立PIN sstudio 別件室,在台灣推廣當代金工與首飾,並積極參與國際展賽皆獲得佳績,如2014年於西班牙獲得Arte y Joya 國際年度首飾獎、二度入選荷蘭新傳統國際首飾設計競賽,2013年德國巴伐利亞青年工藝獎及立陶宛琺瑯雙年展等,作品更受邀多國巡迴展出。李恆的首飾創作以數位相機、手機捕捉大自然的風景與生活中的吉光片羽,利用一張一張的數位影像進行影像格放,產生馬賽克般的排列,結合創新科技與傳統工藝,創造屬於這個世代的獨特語彙及風格,幻化成一件件令人驚喜的首飾配件。
参展作品展示

Lydia Hirte
她是一位来自德国的珠宝艺术家,她对线条的跃动非常着迷,并尝试以自己身体的力量来影响甚至改变线条。她一直致力于将耐磨性与雕塑形式联系起来,使得材料既既具有灵活性,也具有稳定性。她在德国应用科学大学学习期间 ,曾在Jens-Rudiger Lorenzen和Johanna Dahm的指导下学习珠宝和物体设计并与John Gerard(纸艺术家)一起进行实地工作。她还获得了1991年约翰·迈克尔大赛青年艺术家优秀奖、2016年工艺美术优秀奖、2017年工艺美术奖等。
参展作品展示

(部分艺术家作品展示,更多作品详情请见官方网站)
另外这次展览还有一个特别的板块
FERROCity 当代首饰特辑
  “FERROCity”是由策展人伯明翰珠宝学院院长Stephen Bottomley和Elizabeth Turrell共同策划的,该展览作为特展将在2019北京国际首饰艺术展期间展出 ,这也是该欧洲当代首饰巡展第一次来到中国。展览将呈现艺术家们从“铁”这一金属材料所产生的多元对话,探索材料的特性、视觉语言、观念叙事等,并精选了其中59件当代金属制品进行展出。本次展览由22位当代首饰艺术家,其中包括10位来自伯明翰珠宝学院的教授和教研、科研团队、10位受邀的国际首饰艺术家以及两位策展人的作品。
参展作品展示

Jivan Astfalck | Of Iron Will and Roses
Six knifes: iron & horn Brooch: Jean D’Arc - sterling silver & resin Brooch: Rose -- silk, silicon & white metal
Approx.:300x300 mm

Marianne Anderson | Cologne 1700 Dots Brooch 
White and yellow metal

Rachael Colley |Tongues
mango stones, hematite (iron oxide) pigmented leather, hematite cabochon, iron, bamboo
260x320x35mm. Ovoid spoon

Jo Pond | Glaxo Set 
Repurposed steel tin, steel, iron, silver, gemstones 
一颗想去观展的心已经在骚动了
有机会去看展的朋友们
七七给你献上观展详情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看完展的朋友们
回来记得和七七交流心得哦~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