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线上第一辑】欲罢不能的手机和游戏啊!

【线上第一辑】欲罢不能的手机和游戏啊!

阅读量:3663987 2019-10-22


【青春期父母成长训练营 内部留存资料】
线上微课第一期:畏难情绪,孩子情绪的必修课
导师:许广标
时间:2019年10月17日
微课实录:
亲爱的伙伴们,大家晚上好,我是父母成长训练营的导师许广标。
首先,非常感谢有这个机会,能够给群里面的家长们做“关于手机和游戏”这样的一个主题的分享。
我觉得手机和游戏在孩子的教育当中,是一个占比很重的一个角色,也是很多家长无法回避的。
所以我觉得分享这样的主题,对于我们的教育来说还是蛮有价值的。
 
 

 
第一部分:三个跟手机和游戏相关的故事
 
故事1:好哥们,智斗他妈妈,玩转网吧
 
我高中时代有个玩的特别好的朋友,外号叫宝鸡。
他在初三那一年玩游戏,玩的特别疯,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就是那种普通的游戏厅;
这个哥们特别有意思,经常放学以后,在县里面的各种游戏厅里面流连忘返,找各种各样的角度跟她妈妈斗智斗勇,想方设法的去玩游戏。
 
当时他妈妈对于对于县城里面的每一家游戏都特别熟悉,所以经常上演了一场画面,就是:放学以后,他妈妈在各个游戏厅的角落里面去找我这个好哥们的身影。经常上演的画面就是把他从游戏厅里面拉出来,一顿暴揍。
 
用他的故事来开启欲罢不能的这样一个主题,我觉得挺挺应景的。
想当年,他妈妈真的各种各样的方式都试过了,但是依然不能阻止他对游戏的热爱,不能阻止他找各种各样的机会去玩游戏。
说来,他玩游戏挺厉害的,只要一个游戏币,可能就可以通关一两个小时。
 
在我后来读大学的时候,我也认识了很多这样的朋友,他们高中时代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讲到这里,大家可能会好奇我这哥们儿是不是读书成绩很差,不会,他读书成绩挺好的。
中考的时候考上我们县的一中,跟我是同学,我当时是班上第二名考进去的,他当时是班上的第九名考进去的。
 
 
我受他影响蛮大的,是他开启了我整个高中生涯对游戏的认知。
他教了我玩了很多游戏,带着我做了一些互动,到后面啊,我会玩电脑,游戏之类的,很多也都是受他影响的。
为什么分享他的故事呢?因为游戏这个话题,并不是说学习不好的孩子才会喜欢玩游戏,学习好与不好的学生都有可能会爱上玩游戏。
 
 
故事2:还记得那个比板砖还结实的诺基亚吗
 

说来,在我们的成长经历当中,手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印象特别深刻,我高中的时候,我姐夫才买了电脑,我才有机会接触到电脑。
我是直到大学三年级的时候才拥有了自己个人的第一台台式电脑。到大学之后才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机,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诺基亚的。
 
为什么会聊到这个话题呢,不知道家长有没有意识到,手机这种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
像当初的诺基亚,刚出来的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网络的功能。
后来才慢慢的能够接上网络,很多人就用网络来看小说,那个时候,网络特别的不发达,直到后面某一天突然间就变成了智能手机。
我还有印象,当时突然间iphone就流行起来,慢慢慢慢的就演变到现在的智能手机。
 
现在的手机完全相当于一台电脑的功能。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现在的很多孩子玩游戏已经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因为很多游戏都可以直接在手机上玩。
更早一些的年代,是没有那么便利的条件去玩游戏的,那很多时候都要跑到游戏厅去,跑到网吧去。天然就会限制他们玩游戏的时间。
所以玩游戏这种问题在这个时代会得到极大的放大,也是在这几年接触学生的过程当中,发现很多孩子对游戏跟手机的依赖,这种问题已经已经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故事3:抖音10分钟,人间2小时
 
自从有了抖音快手这样子的APP,人就会变成非常依赖于手机不停的刷手机刷抖音。
 
所以,有没有去算算,你现在一天花多少时间在手机上?
 
手机和游戏导致的教育问题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趋势,那做为父母的我们要怎么办呢?难道不让孩子玩手机?还是我们自己不玩,你是在开玩笑吧?怎么可能。
 
 
第二部分,为什么游戏那么吸引人?

 
以上是游戏的4个非常典型的特征,此刻,你把你玩过的游戏套进去想一下,我也花点时间为你解读一下;
 
 
第一点:目标感
 
你有没有发现,有的时候玩游戏跟看电视剧一样,看了第一集就想一直连着往下看,直到最后一集看完。
很多好的游戏设计出来,它的背后都有一个很好的目标感,去引导人去玩游戏。
比如说以前我们玩的那种街机恐龙快打。你看上去好像是是不停地打来打去,好像没什么意思,不是的,
他背后的故事背景是,有一个博士,他盗取了一个机密,被抓。这里面的这四个角色就是要去解救这个博士,去拯救世界。
 
游戏都会带着比较宏大的世界观。让你忍不住在里面玩。
比如说他会带给你各种各样的体验感跟成就感,可能就是带着整个的故事情节以及融入到情景当中让你去体验的。
 
好的游戏,目标感都是很好的,设计出来的世界观就让你很喜欢。
 
 
第二点:规则,特别明确
 
拿大家最为熟悉的麻将来举例,打麻将就是一个很好玩的游戏。
 
麻将就制定了非常清晰的规则,比如说可以吃啊,可以碰啊,怎么胡啊,都是有明确的规定的,大家有玩过麻将就知道它背后的规则是明确的。
所以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玩游戏,因为它的规则很明确啊,输就是输赢就是赢,没有任何的争论,标准也是统一的,很明确。
 
 
第三点:反馈
 
给大家讲一个关于反馈的故事,现在的学生当中非常流行一款游戏,叫王者荣耀,这个游戏的设计者实在太聪明了,他发明了非常非常多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配套的皮肤。这个皮肤在游戏当中就会显示出特别酷炫的画面,比如说一刀砍出去就会有一个特殊的效果,这样子的话,他这种皮肤就是需要购买的,一个皮肤可能就要68块钱,甚至168块钱。
 
这就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反馈,你玩这个角色的时候,你玩的特别好,你就特别喜欢买一个这样的皮肤,所以很多学生很着迷。我们当时拿这种皮肤做奖品送给学生,哇,很多学生都抢疯了,因为父母不会给他钱去买这种礼品,但是他很喜欢啊,结果,当我们给到学生这样子的礼物的时候,他们都特别开心,这就是一种反馈机制。
游戏特别会给人反馈,你看你玩游戏的时候,你打怪,你看一下怪物,他的血就掉一点,这就是一种最简单的反馈,这种反馈非常直接,它会刺激人的各种各样的感官,让你很兴奋。
你打了游戏,你这一把打输了,立马一个画面跳出来告诉你啊,这场你输了!大的英文字出来you lost,如果你赢了就很大的一个黄色的win的箭头出来,一把剑出来亮出来!哇,你想象一下这种反馈的感觉是不是特别的爽。
 
 
所以,游戏就是靠各种各样的反馈去吸引学生的,他的反馈做的频率越高,做的越精细,做的越完美,就越会让你欲罢不能。
 
当然,现在的一些游戏加入社交化的反馈就更牛了,比如说你玩一款游戏,玩的好,系统就会给你显示,你是海沧区用李白第一名。天呐,你会带着这个荣耀就开始跟同学炫耀,你看我玩李白玩的特别好,海沧区第一名哦,思明区第一名哦,这种社交化的反馈方式的引入,导致这场这种游戏会得到极大受欢迎的推动。
所以很多学生玩游戏,不单单是为了玩游戏,他是为了去交朋友,为了跟很多朋友去聊天。所以你们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很多学生离不开玩游戏就是这么来的。
 
 
第四点:自愿参与
游戏就是因为自愿参与才有魅力
 
之前听过一个笑话,说,你看打麻将这个游戏,我们是自愿参与的,如果我们一群人坐下来打麻将,其中的一个人掏出一把枪说来,你必须要出二筒,不然我一枪崩了你。
你觉得这个游戏还好玩吗,这个游戏就瞬间失去了他的乐趣。
游戏都是自愿参与的,他不会强迫你。但是没办法,你就是会被他吸引。
游戏正是因为是自愿参与的,才会显得那么的好玩。
因为是你自己选择的。
 
 
第三部分:那我们家孩子的手机和游戏问题,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呢?
 

这部分主要是说给我们的家长朋友们听的,因为手机和游戏已经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了,那么,相信你们家孩子或早或晚,肯定都会接触到手机或者游戏。
所以,在教育当中,我们父母到底应该怎么看待手机和游戏,需要通过哪些方面来看待,有哪些信号出现,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问题就会变得对父母来说是比较重要的。
所以我接下去,会跟家长分享一些看待手机和游戏的几个角度,供大家来参考。
 
从我过往的学生案例当中,提炼出三个角度来供大家参考。
 
A、时间:玩的时间很长/玩的时间很晚
 
孩子玩游戏不可怕,可怕的是玩的时间很长,如果一个孩子游戏玩的时间很长,他必然会没有精力来应付学业上的压力和学习上的任务。
因为学习确实还是蛮花时间的。
所以我建议家长可以从时间这个维度做参考,如果你们家的孩子已经出现玩游戏的时间很长,要引起注意了。
第二个信号就是玩游戏的时间很晚,有些孩子甚至会通宵玩游戏,当玩游戏时间很晚的时候,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成长各方面是影响非常大的,而且,如果孩子第一天晚上玩的很晚才睡,第二天早上无力上课,那么就会陷入恶性循环。
 
 
B、状态:无心学习+没上进心+畏难
 
第二个维度角度是状态,孩子的学习状态,对于他的学习来说,影响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是初中阶段,因为初中和小学都没有那么难。所以当孩子的状态不好的时候,他会很影响学习成果,所以如果一个孩子他呈现出来他已经没有心思学习,或者比较没有目标,比较没有上进心,然后比较害怕去学习,比较畏难,像这些信号的出现都要提醒家长要高度关注了,因为这些才是影响比较重要的表现。
 
 
C、关联问题:社交+情绪
 
第三个角度是因为玩游戏或者玩手机而引申的两个问题,一个是社交,一个是情绪的问题。
为什么会特别提到社交,因为很多时候,孩子玩游戏都是跟别人去交朋友,去相处的,所以如果他因为玩游戏交到不好的朋友,在中小学阶段受到影响的概率是很大的。
所以我们家长需要关注的是通过手机和游戏引申出来的,这种社交问题。
那第二个点为什么特别提到情绪的,因为玩游戏是一个竞争的一个过程,玩游戏是带有对战的特点,很多孩子在玩游戏过程当中就会情绪很大,比如说输不起,我们之前就见过很多学生玩游戏,玩着玩着就把手机摔掉,甚至会破口大骂。
像这些情绪的问题潜藏在里面,也是非常重要,需要去关注的一个角度。
 
所以我想跟家长分享,去看待孩子的手机的游戏问题,我建议从这三个角度去看,如果这三个角度没有问题,他只是自己玩玩手机,玩玩游戏,我觉得是还好的,那如果是三个角度,多多少少出现了一些问题的时候,我觉得是需要提醒家长特别关注的,因为这些问题酝酿下去的话,就会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
 
 
第三部分补充:现在的孩子比较流行玩什么游戏?
前两位:王者荣耀+吃鸡游戏
 
 
这里跟大家简单的补充一下,现在的孩子特别喜欢玩的游戏,首先,孩子特别喜欢玩的游戏都集中在手机上面,排在前两位的分别就是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
 
其他类型的游戏,孩子玩的相对来说就群体没有那么大了,比如说塔防的游戏。还有说比较早,会玩的什么,我的世界啊,第五人格啊,这种游戏这种游戏相对来说量没有那么大,真正特别普遍流行的就是王者荣耀和吃鸡游戏。
 
我想大概率你们家孩子也会玩哦,而且男女都会,从小学4年级以后,很多孩子都了解了这两款游戏。
 
 
第四部分:如果孩子的手机和游戏出了问题,我们要具体怎么应对呢?给你三个步骤
 
 
A、评估程度,客观认识
 
当你的孩子,在手机和游戏上确实出了问题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首先,第一步,一定要做的就是去评估问题的程度,对严重程度进行客观的认识。
很多家长总是说啊,我的孩子整天都在玩游戏,这是比较模糊的,不可能孩子一天到晚都在玩游戏,或者如果他真的是一天到晚都在玩游戏,那已经很严重了。
所以我觉得程度是需要去评估的。
很多家长喜欢放大问题,或者缩小问题,我觉得这两种都不应该。你应该真正客观的去评估一下,认识一下孩子到底,玩手机和游戏到了什么样的程度。
 
当你已经评估完孩子的手机问题,确实也需要去解决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要做的就是:冷静下来。
一定要学会自我剖析,就是看看自己身上的优劣势。
我们想想能为孩子手机或者游戏管理做些什么事情来帮助孩子,在这一部分特别需要家长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待会会讲到三个部分,以供家长去参考。
如果你明明知道孩子的手机游戏存在问题,你对自己的能力又存在误解的话,那么经常会导致和孩子的矛盾越来越大。
因为有些角度可能真的不是你特别擅长的。比如说有些家长一开口就跟孩子说,不要天天玩游戏,玩游戏有什么好玩的,要好好读书,这种话对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点用都没有。
 
 
 
自我剖析三部曲
(1)你懂不懂游戏?
(2)你可以不懂游戏,那管理+沟通呢?
(3)如果以上两点属实,请赶快寻求外部力量
 
游戏这种东西,懂和不懂,差别是很大的,像我们有玩游戏的经历,跟孩子沟通起来,就非常容易取得孩子的认同。甚至有些时候我们玩游戏玩的特别厉害,孩子能佩服我们,那我们讲的话,他就更容易听。
我们跟孩子沟通游戏的时候,你懂游戏就具有天然的优势,还更容易跟你产生亲切感。
我们身边就存在很多这样的学生。因为玩游戏的时候,玩在一起,特别佩服我们,到后面的话,我们引导他读书,学习认真的时候他都特别听。
所以经常出现的局面就是,很多孩子在家里根本不听父母说的话,但是我们说的话他就会去听。
 
 
所以说,家长,到底懂不懂游戏,这种事情你只有真正的经历过,你才有办法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一个学生啊,特别爱玩游戏。
有些这种经历是是没有的,如果你真的不懂游戏,那么你就不要仅仅通过游戏跟孩子聊游戏,因为你可能根本聊不到一个深度。所以很多家长就只会停留在表面,跟孩子讲就爱玩游戏,很浪费时间啊,对眼睛不好哇,玩游戏,对成长不利呀,各种角度,但是不好意思,孩子都听不进去。
 
 
 
(2)你可以不懂游戏,那管理+沟通呢?
 
我为什么特别提到管理和沟通呢,因为对于游戏的引导来说,父母的管理和沟通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管理意味着父母知道如何去给孩子设立一个边界。
游戏问题之所以会被放大,就是因为孩子玩上了游戏之后,没有办法进行很好的时间管理。
那为什么沟通重要呢,就是因为游戏本身对孩子的吸引是比较大的,如果你不懂得沟通的方式,站在孩子的对立面,那么基本上可以宣告你一定会输。
我见过太多太多的案例,当父母跟孩子站在对立面的时候,基本上只有两种情况:一,你跟孩子一起输了,二,你输了,孩子继续玩游戏。
只有这两种情况是比较有可能的,所以无论怎么样你都会输。
家长可以不懂游戏,但是如果你不懂管理和沟通的话,也会引发很大的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3)如果以上两点属实,请赶快寻求外部力量
 
所以家长要实事求是,真的非常忌讳家长不懂装懂。
如果你本身确实不懂游戏,也因为管理和沟通的问题,造成了家里手机和游戏的矛盾比较大,你又不知道怎么引导和管理的时候,你真的应该寻求外面的帮助的力量。
管理孩子的手机跟游戏并不像很多家长理解的特别简单,家长会说:我们那个时候父母也都没什么管啊,为什么我们也不会乱玩啊,还有把时间精力花在学习上……
这种这种逻辑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回不到过去。
 
所以当上面的两点属实的情况下,你家的这种游戏问题,确实需要去引导的时候,你确实应该寻求外部的力量。
 
我在这里就跟就跟大家讲一讲这样一个故事的:我们之前就有学生玩游戏,玩到晚上都通宵不睡觉,整个人精神状态特别糟糕。当时家长就寻求我们的帮助,我们也确实是陪着这个孩子去玩游戏,跟他在游戏的过程当中做互动。
后来才发现比较深入的问题,并不是像家长想的阿,孩子对于说学习不上心,完全没概念,他是输不起,所以说他在现实生活的学习当中,他特别怕因为学习的问题得到别人的否定,他确实是有畏难的这种心理,所以他在游戏当中去寻求发泄,玩游戏他也玩的没有特别好,但是他就会经常去玩游戏,不愿意去面对问题,经常发脾气。
 
所以我们找到一个特别擅长玩游戏的老师,跟孩子取得信任,之后就通过一起玩游戏的过程,培养一些感情,在跟孩子做一些引导,慢慢的孩子能听进去,最后减少了玩游戏的时间。
所以去引导一个孩子。说放下手机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现在的很多孩子,自己也离不开手机。
所以,你跟他说,你要把他的手机收掉,他的反弹会很大的。
在这里,我特别不建议很多家长采用这种暴力的方式或者比较粗暴的沟通,把孩子的手机直接没收掉,这个真的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来思考,所以如果你们家的孩子不是属于那种特别乖,特别配合的孩子。你的规则,没有在比较早的时候建立,一般到了初二以后,你就不宜再采用比较粗暴的方式了。
所以说设立规则这种事情最好就是在小学阶段慢慢的养成习惯,这个是可以的。
 
 

手机和游戏是一面镜子,你需要思考的是家庭教育
 
手机和游戏都只是一面镜子,如果你们家手机和游戏的管理出了问题,除了关注这个问题的解决之外,作为家长的我们更应该透过这件事情,去思考一下自己家庭教育的一些方面成因:这个才是解决手机和游戏的管理问题的根本。
很多家长跟我分享他们家的氛围,特别的好的话,父母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当中引导的好,他们的手机和游戏根本不需要操心,反而孩子能够很好的管理和控制的。
 
每一个问题的出现,都是一次探索教育的机会,都是一次父母升级的机会
 
我特别衷心的希望父母们能有这样的心态去思考教育问题,做父母最怕的一种心态,就是你希望教育不出问题,这是不大可能的。
我们都希望孩子的成长之路是一帆风顺,这种心态我觉得特别要不得,孩子出问题是必然的,我觉得作为父母们反而要拥抱问题的出现。
我一般会讲一个角度,是说我不希望祝家长的教育一帆风顺,我都希望祝家长们的教育,乘风破浪。
 
 
所以我衷心的希望,当问题出现的时候,家长能够不带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面对教育的问题,而且把它看成是一种机会,只有你把它看成一种机会,你在心态上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跟孩子一起去成长,一起去进步。
所以说,关于手机问题,我想到最后是希望通过手机和游戏这个问题,让家长来思考和关注自己的家庭教育。
我特别感谢有些问题的出现,因为正是这些问题的出现,才给了我们机会去加深孩子与孩子链接的互动,跟孩子去培养感情。
 
 

上面图片当中出现的四个角度的问题是我觉得家长特别需要去关注的,首当其冲的就是孩子的时间管理,孩子时间管理的能力,是他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些能力,我建议家长多花一点时间去培养。
所以手机和游戏如果真正能够管理得好,反而能够变成很好的去提高孩子自己时间管理能力的一个工具。
那么第二个方面就是目标跟责任,读书时代是最需要去思考自己的目标,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手机跟游戏之所以能够让一个孩子成瘾,无非就是因为孩子没什么学习目标,或者说不懂得为自己负起责任。
第三个方面就是沟通的反馈的能力,也是对孩子的未来来说非常重要的一项能力,如果一个孩子连手机游戏的问题都不做沟通的话,就会越积累越多。
最后就是启发一个孩子对于学习的思考。
 
 
做为家长,请借助这样的机会,复盘思考一下你的家庭教育呗,只有思考深入了,你才知道怎么去管理孩子的手机和游戏,你说呢
 
 
非常感谢父母成长训练营的家长的聆听,本次的分享就结束了,希望大家能够根据我的分享内容,自己提出一些思考,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本次分享作业:
记录你们家的孩子一周花在手机上的时间是多少?
{体验期课程试学至11月15日}
想要成为正式年度会员请点击
↓↓↓加入青春期父母成长训练营
课程导师: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