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外卖食品有问题?赔偿损失+支付价款10倍,至少1000元

外卖食品有问题?赔偿损失+支付价款10倍,至少1000元

阅读量:3673713 2019-10-22


欢迎关注“锦江市场监管”
上班族的日常
基本就是加班+外卖
不少离家在外打拼的人
更是都依赖外卖“续命”

不过如果吃外卖吃出问题
这时候消费者该如何维权呢?

今天我们就以一个具体案例
提示广大市民
基本案情

消费者反映通过第三方订餐平台向某餐馆订餐,食用后当天晚上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并就医,事后与第三方订餐平台及该餐馆协商无果,于是致电12345政府服务热线进行投诉,要求该餐馆赔付医疗费用并希望第三方订餐平台道歉。接诉后,调解人员对市民与某餐馆的投诉事项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就赔偿事宜达成一致意见。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消费者因食用通过网络订餐渠道购买的食物导致不适就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的规定:
“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消费者除可以向餐馆经营者要求赔偿医药费等损外,还可以要求餐馆经营者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增加赔偿。
对于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如发现平台提供者未在网上公示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以及名称、地址、量化分级信息,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经营许可证》载明的经营场所等许可信息不真实,平台提供者提供的食品配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不符合规定,平台提供者未对涉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及时进行处理等情况,市民可以依据《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向平台提供者所在地的市场监管部门反映。
消费提示
网络订餐因其物美价廉、操作便捷、省时省力等诸多优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消费者在享受网络订餐便利的同时,也不能只图方便而忽视用餐安全。督督熊提醒广大网友们:
网络订餐注意事项
网络订餐请注意经营资质
从事入网餐饮服务,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须具有实体经营门店并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请消费者朋友们在网络订餐时,注意在第三方平台选择有食品经营许可证和实体门店照片的餐饮服务提供者订餐。
请注意查看网上公示的信息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在餐饮服务经营活动主页面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在网上公示单位名称、地址、量化分级信息、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建议选择营业资质齐全、餐饮服务量化分级等级较高(A级、B级)、距离相对较近、可在短时间内送达且信誉口碑较好的餐饮服务提供商。
请注意查看餐食包装有无破损
网络餐食配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并对餐饮食品进行包装,避免送餐人员直接接触食品,确保送餐过程不受污染。收到餐食后,请注意检查包装有无破损。
请保存好网络订餐相关凭据
收到餐食后,请保存好网络订餐相关凭据。如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好先用拍照、视频等手段留存相关证据,并保存食品以备检验。同时,请及时拨打投诉举报电话12315,依法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营商提示

应当在网上公示名称、地址、证照、量化分级信息、菜品名称和主要原料名称等信息,并及时更新,保证信息的真实性。
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等相关要求,加强原料采购、设施设备、从业人员、环境卫生、清洗消毒等管理,规范加工制作全过程。
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食品容器、餐具和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对有保鲜、冷藏或者冷冻等特殊要求的食品,应当采取能保证食品安全的保存、配送措施,并在供餐前做好感官性状检查。
网络餐饮服务第三方平台注意事项 

应当建立并执行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制止及报告、严重违法行为平台服务停止、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等制度,并在网络平台上公开。
应当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查,杜绝无证、套证或使用假证从事网络餐饮服务的行为;应当建立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经营行为进行抽查和监测机制。
应当制定送餐服务管理规范,加强送餐人员管理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保障送餐人员个人卫生,保障配送容器安全无害、清洁卫生。
应当建立投诉举报处理制度,公开投诉举报方式,对涉及消费者食品安全的投诉举报和网络曝光的网络餐饮食品安全问题,及时核查处理。
往期回顾
如何躲开网购食品那些坑?
邱长宝:守正笃实,久久为功,构筑市场监管防线,助力锦江行稳致远
锦江区市场监管局全面开展、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活动
过了保质期的食品到底还能不能吃?

来源:综合山东政事、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
今日牟平、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成都市场监管
编辑:靳琼
审核:乐洪海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