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被称作打开“中国科幻元年”的《流浪地球》凭借炸裂的口碑实现票房逆袭,票房已经突破了6.5亿元。
除了天马行空,充满想象力的情节外,恢弘却不失精细的画面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也与幕后概念团队的努力密不可分。据悉,概念团队在10个月的时间里完满完成了概念设计任务,虽然和好莱坞1、2年的概念周期还有差距,但在国产片中10个月的时间已经是非常优厚了。
![]()
据《流浪地球》概念艺术指导,故事板总监张勃透露最初设计的主人公的移动线甚至比影片最终呈现的距离要远得多——从北京地下城到洛杉矶!(片中是从北京到苏拉威西岛)漫长的旅途意味着需要移步换景。
![]()
除了地表旅途中众多的景,剧作中还出现太空,地下城,补给站,备战仓库等众多内外景的设计。
![]()
除此之外影片中出现的大量服装、载具、道具由于科幻题材和剧本的特殊性都需要概念设计阶段的开发。在导演指导下团队做了无数的设计帮助编剧导演为这个世界的真实存在奠定本片具象的视觉基础。
![]()
“如何做一部中国的科幻电影,或者说一部科幻电影如何体现东方视角”,这是《流浪地球》的核心意义和价值。这个问题也随着本片拍摄制作被完整地多层次回答了。整个项目组每一个人用自己工作和付出回答了这个问题。
![]()
其实,对张勃个人和团队来说,硬科幻也是没有涉及过的领域。为了保证如期完成影片中所涉及的行星发动机、地下城、载具、武器、外骨骼装甲、空间站、等众多的设计项,到后期设计阶段我几乎动用了设计团队全员的20人的人力参与其中。
![]()
电影中的行星发动机是电影的中心,也是最难的设计项。这样一个剧本概念中直径33公里,高达11000米的庞然巨物,团队在创作心态上也不敢小觑。
![]()
考虑片中设定“流浪地球计划”举全体35亿人类,不惜一切代价建造行星发动机一万座分布全球地表,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文字中传达出一种悲壮的,毅然决然的、命运共同体的宿命感。
![]()
地下城电梯内景,这样一个不足20平米的小空间则是整个概念设计的起点,它属于延展到地面行星发动机的一个小细节设计,是连接地下城封闭空间和地面行星发动机开放空间的纽带,是整个影片空间逻辑建立的重要枢纽。另外这个小设计,功能清晰,适于探索视觉风格。
![]()
在人类一定在资源有限情况下,经历艰苦卓绝的奋斗才能铸就这样一座座钢铁“山峰”,团队想到故事中这个行星发动机的设计者想必也会以实用性,节约资源为主体思路来设计,于是下面支撑部分就做成经济实用的开放性支撑结构,而不是更加厚实的的封闭结构,所以这个设计无论从大的山形外扩的相似上还是从结构的合理性上、可读性上在众多版本中最受认可。
![]()
因为剧情需要,团队对这个设计的里里外外进行周密的渐进式设计。为了在后面拍摄制作中不用缩手缩脚,遮遮掩掩。发动机的里里外外以及表面细节,特别是负责发动机结构设计的大尼可(NicolasVallet)甚至连不会拍摄到的结构都设计了出来,踏踏实实地建立起这个幻想中庞然大物的真实存在感,让每一位项目参与者都直觉的相信这个故事。
![]()
之后为了让这种存在感以更加具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团队以三维概念建模的方式对这个设计的细节和分型美学进行更加细致地推敲,力求影片中能够准确地还原我们的设计,不留遗憾。
![]()
而剧情中刘启以及队友奋不顾身解决巨大危机的高潮段落发动机核心大胆地在苏联重工业视觉基调的基础上,引入了中国传统工艺造型的外扩特点:将我国东汉时期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廓形作为发动机核心造型,并且与现代火箭推进器内部结构为参考的巨大的内腔结构结合。
![]()
由于故事板设计有发动机喷口的特写镜头,团队对这个细节也是尤为重视。该设计参考了火箭发动机最前沿的黑科技“气动塞式线性发动机”的造型。
![]()
力求通过借鉴现有先进科技来贴合现实世界的物理设定,让科幻的设计令人更加信服,同时这种发动机的设计比较新颖,几乎没有在其他科幻影片中见过,期望能给观者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基于这个原型参考,团队对其布局,细节以及辅助结构(如冷却井、收缩扩张喷管、支架等)等设计上进行了细致地推敲,力求在工程力学上达到可信,又尊重设计美学的平衡方案。
![]()
另外通过观察原形参考,代号为xrs-2200“气动塞式喷管发动机”的喷射视频,我们发现他的喷射过程的效果很具美感而且与众不同。于是就做了一个序列概念图,将整个喷射过程的效果进行了设定。
![]()
影片中的后期团队也以超高的标准和细节完成了这一动人震撼的长镜头。张勃表示在影院看到时眼泪差点掉下来。
电影的概念设计周期则划分为第一个阶段的全片keyarts;和第二个阶段重点概念设计项定调,和次要设计项全面推进;第三个阶段,重点概念设计项细节拆分。
第一个阶段的全片keyarts:
![]()
第二个阶段的重点概念设计项定调,和次要设计项全面推进:
![]()
第三个阶段,重点概念设计项细节拆分:
![]()
郭帆导演在幕后制作手记里说:“所有人都倾尽全力,让我感到骄傲,是这件事情本身产生的魅力,慢慢凝聚了这些人”。
看了这些幕后设计,是不是有了二刷的冲动呢?
综合自网络
编辑:王筱丽
责任编辑:柳青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fwyV2gVia9y6NUHUkkdRaSOsV7GVDicyDbYbCOJVjfBnHQSBWSgCezc5tMHufViaydNhmOJK6GReqFVfXkR9qORaQ/640?)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好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