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光影锐评|电影《流浪地球》的空间叙事研究

光影锐评|电影《流浪地球》的空间叙事研究

阅读量:3674242 2019-10-22



电影作为一门时间与空间相结合的艺术,时间维度的叙事功能历来是电影叙事学研究的重点。而自20 世纪后期批评理论出现了“空间转向”后,空间问题也成为叙事理论所关注的焦点。在电影艺术的叙事策略中,空间是其进行影像呈现和主题表达必不可少的元素。空间画面容纳着人物角色的行为活动,为电影叙事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来源和真实的视觉呈现,并与语言、光影、音效等其他元素一同参与完成电影的叙事过程,甚至能够使电影的叙事具备更加深远的层次。电影的空间叙事是影片制作者利用空间来进行叙事的手段,其在影片中所呈现的顺序并不受时间顺序的影响,而是根据导演对情节的安排而随叙事节奏有序排列。
一、《流浪地球》的空间叙事逻辑
电影《流浪地球》根据刘慈欣的中短篇同名小说改编,并由原著作者参与剧本编写和影片制作。在原著小说中,对于故事发生的背景有着相当宏大的设定。太阳的生命历程进入“恒星演化周期”的末期,体内氦元素质量堆积超过其自身所能够承受的极限,氦元素变得极为不稳定并将在内部自爆发生“氦闪”。为了躲避“氦闪”的危害,使人类文明最大限度地延续,人类计划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此计划称为“流浪地球”计划。“流浪地球”计划有着详细的五个步骤,每一步骤都需要花费五百年的时间,共需要2500 年的时间,历经250 代人类,每代人100 年。而若要将此文本完整改编成电影,显然无法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完成对“流浪地球”计划全程2500 年的影像呈现。于是在电影叙事中编剧巧妙地设置了祖孙三代人来完成对故事科幻设定、情感设定和情节线索设定的承载,在中国“家”的理念下,重写了影片中所呈现的具备科幻内核的“回家”故事。
原著中地球被发动机推着流浪这一硬性设定,在电影形式的影像呈现上较难完成空间质感的体现。但是在祖孙三代人的故事设定之下,将影片情节的物理空间与三代人各自的生命历程和情感空间相结
二、空间的发展动因功能与结构构建
在电影中,空间叙事不同程度地参与着对影片文本的叙述。而叙事空间作为叙事的对象和手段,其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成为故事情节发展的原因或者推动因素,这一作用在电影叙事中往往通过物理空间的变换或变换诉求而达成。
在电影《流浪地球》的故事背景设定中,太阳基于恒星演化理论而膨胀,人类为了生存必须带着地球离开太阳系,由此引发故事的产生。而推动地球进行物理空间上的移动,也间接成为影片叙事文本的发展动因。类似的空间叙事动因功能在影片中还有很多处。例如,影片主人公刘启和韩朵朵,出于好奇和对亲人的想念从地下城空间来到地球表面空间,在叙事节奏上带动着情节的发展,将故事的发展顺利过渡到地木距离危机阶段。又如,为了地球上亲人的生存,领航员刘培强在空间站的休眠舱和主控室间移动穿梭,产生物理空间的转移; 为了完成对地球最后的救援,刘培强驾驶空间站冲向木星,这一物理空间的移动不仅再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转折,也参与了叙事的过程。再如,地球在移动过程中遇到的危机,来自与木星的距离即将达到天体间的“洛希极限”,“距离”这一空间位置关系名词引发了影片叙事情节的重大转折与剧情所需的戏剧性冲突,推动影片整体叙事进入高潮阶段。
在《流浪地球》的文学原著中,刘慈欣设置了多个人类内部的矛盾对立,如不支持带着地球移民的飞船派和认为联合政府在欺骗人类的反叛军。在电影的呈现中,这两个相对反面的角色类型并未明显出现,而是由空间叙事增添了影片叙事结构中矛盾对立的成分。空间站空间和地球空间在影片中始终处于相对独立的两个物理空间,这两个物理空间之间的关系在影片叙事节奏中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影片伊始,空间站作为领航者,参与引领、监控并联通地球活动,两个物理空间产生密切的依存关系。然而当空间站意识思维的代表者人工智能MOSS 通过逻辑推理判定地球在理论上无获救可能的时候,空间站放弃了地球启动火种计划。这一火种计划即为原著作品中飞船派的代表。此时,空间站所代表的物理空间与地球的物理空间演化成为对立关系。矛盾与对立的产生增添了影片的危机感与紧张感,空间的叙事功能在此时起到了对影片叙事内容与结构的构建功能。
三、空间的视觉叙事
在电影叙事中,不同空间的排列组合,能够与影片文本叙事、主题表达和戏剧性冲突设定等电影主要元素产生关联,空间不仅能够作为重要元素作用于影片的情节结构原则,还能够利用视觉信息提供对叙事文本的内容补充。如前文所述,电影《流浪地球》的叙事设置了祖孙三代的人物设定,也形成了多重的叙事空间。叙事空间的引领则主要由刘培强和刘启父子二人完成。
在影片中父亲刘培强这一角色主要处于“领航者”号空间站内,由该角色引领出空间站、太空和远视角的地球三个叙事空间。空间站具备引领地球行进、监控地球前进轨迹并负责协调地球表面各发动机间关系的作用。从空间站空间,观众可以解读出叙事中隐藏的设定,对于太空站外形,影片选用了科技感十分强的旋转型轮状造型,这一造型在太空科幻电影中并不罕见,轮状旋转的目的是维持空间站内部的重力平衡,使内部人员能够更加稳定地活动,这一设定体现出影片的科幻元素。而在空间站内部,观众可以感受到浓重的重金属风,这与地球上的重型车辆、巨大的金属发动装置相呼应,传达了十分切合影片故事背景的设定———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重工业成为人类最为重要也是最优先发展的工业。而通过空间站所观察到的地球画面,在为观众提供视觉上的奇观感受之外,还参与了对影片叙事节奏的掌控。例如在地球贴近木星引力范围后,地球上近一半的发动机停止了运转。而停止运转的原因并未明确说明,却在刘培强和俄罗斯领航员穿越太空去往主控室的途中所展现的地球与木星位置关系画面中予以解释,即地木距离达到“流体洛希极限”,地球大气开始向木星逃逸。这些地球远景空间的呈现,分别带动着情节的转折,推动着节奏的发展。
年轻演员屈楚萧和赵今麦分别饰演孙辈的刘启和韩朵朵。在影片中,二人共同参与了从地下城到地球表面的冒险成长条线叙事、救援队伍护送火种的救援条线叙事和最终拯救地球和人类的自救条线叙事,引领了地下城空间、地表空间和转向发动机装置空间的叙事功能。在地下城空间,视觉影像的呈现为影片信息的传达提供了更多的落脚点和对观众观影中的情感刺激。刘启与韩朵朵所在的北京地下城的生活图景,俨然是现代北京城街巷的翻版。在地下城中,书店、烤串店、饭馆、小吃店、麻将馆等街巷店铺景观,中国春节来临前的舞狮、面人、红灯笼、吃饺子等人类活动场景,以及到处都有的各种宣传语等一同组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未来赛博朋克意象。这些场景与人物活动的空间设置,不仅为传达文化色彩和沟通观众情感提供媒介与载体,还与前序场景所交代的信息产生呼应———人群乘坐电梯去往地下城的途中,通道上方挂有写着“未抽签者不能通过”的金属牌。正因为获得生存权利的人群是由抽签方式而非知识与价值判断的方式决定,才呈现出当前的地下城生活图景。在刘启、韩朵朵二人前往地面空间的过程中,他们乘坐的电梯在几秒钟内提供了丰富的影片叙事信息。电梯指示音与电子屏显示到达地面,同时仪表屏幕显示的温度数值不断下降,最后停止在零下86 摄氏度。这一空间叙事完成了影片对地表空间状态和地球行走的叙事———地球已经离开太阳到达临近木星的位置,因为与太阳的距离直接决定了地球表面的温度。
四、人物心理空间呈现
电影空间叙事中的心理空间,通常指“反映人物内心活动的形象空间,或者是因观者的情感波动而形成的空间形象”,也在电影的艺术表达过程中,呈现出“人物内心空间与情感世界的外化形式”。在太空类科幻电影的空间叙事中,人物角色的心理空间往往在物理空间氛围、道具和场景的结合之中被塑造出来。心理空间的呈现符合电影艺术以影像传达人物情感和心境的表达形式,并能够通过空间画面的氛围营造侧面烘托人物性格和情感关系设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掌控影片的叙事节奏。同时空间在影片的叙事策略中所蕴含的语义功能,在参与人物形象塑造作用的同时,也为人物的行为目的提供了更形象直观的影像呈现。
在《流浪地球》中,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目的,所以在每一个角色的设置中都承载着面对灾难时人类将出现的思维活动。不同的空间设定在影片叙事中为人物的不同情绪、状态和人物关系提供了合理的落脚点和聚合点。例如在影片中,利用刘培强与刘启父子间的亲情纽带,除巧妙完成了影片叙事空间的切割与转换,还在空间转换的过程中完成了电影艺术所必不可少的情感线索的建立。为刘培强的人物设定在领航员角色外增加了饱含感情色彩的父亲形象塑造,将刘培强与地球间的关系在人类个体与家园的联系外还增加了亲情的羁绊。这一情感关系的设定,为刘培强人物角色在影片故事发展中的行为模式和推动作用提供了充足合理的解释。
对于人物个体的心理空间呈现,密闭并且采用近景拍摄的物理空间往往是惯常采用的手段。此时的空间叙事就被赋予了更多情感表达的功能。2010年发行的西班牙影片《活埋》,描写了一名美国卡车司机在伊拉克被活埋在棺材中,只能利用身边有限的道具自救的故事。整部影片以演员所处的狭小空间为背景,逼仄密闭的空间为影片营造了极度紧张的氛围。在这部影片中,密闭空间的叙事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同样,在《流浪地球》中,观众可以看到多处以密闭空间或相对密闭空间呈现人物心理空间的影像画面。例如父亲刘培强驾驶空间站主控室冲向木星欲引爆自身从而增加地球点燃木星的爆炸半径。这一自杀式行动中,刘培强处于主控室的密闭空间内。主控室在极速前进中的光影的紊乱变幻、整体空间的颤动、闪动的仪表盘和空中横飞的泪水,均与人物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强加给观众悲壮、伤痛又惋惜的情绪,为人物心境的体现附加了强化效果。而在密闭的物理空间内,刘培强全程处于与儿子刘启的语音通话中,其心理空间是敞开的。通过这一过程,父子间完成了沟通的建立,打通了两位主要人物的心理空间。这一打通也消解了原本空间站与地球间的矛盾对立,使二者的关系再次相互依存、互为依托,空间叙事的功能在塑造人物的同时,再次完成了对叙事结构的构建。
五、结语
空间是构成电影叙事结构的基本要素之一。综观太空科幻电影,空间成为影片的主导,是影片最重要的叙事语言,空间谋划布局整部影片。电影《流浪地球》作为天空科幻类型影片,空间的叙事在影片文本信息、人物塑造和叙事节奏构成中均体现出了多维度的功能与作用,为影片的主题表达和情感线索建立提供了支撑和载体,也是该影片在叙事完成度和科幻元素展现中获得成功的关键。









...


编辑:光仔
审核:光影君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