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23EOWYFfgHXibDTGZ0XW3eAI6TCKAuO0noodPUnU5T4kFql8IZwAV8hRMZt0jU1iaRAbJ0BIlGmvvbKb62yHsPg/640?wx_fmt=jpeg)
尽管10月LPR报价结果维持不变,但未来LPR缓步下行的趋势依旧不改。
10月21日,改革后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第三次报价结果出炉。如此前不少分析人士预期,本次LPR报价结果维持不变,1年期LPR报4.2%,5年期以上LPR报4.85%。
不少分析指出,面对经济结构转型所带来的经济增速下滑的阵痛,货币政策能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尽管目前社会上对于继续降低融资成本的呼声较高,但希望依靠传统的“大水漫灌”强刺激并不现实。央行也多次重申,要通过改革的办法促进贷款实际利率的下降。因此,短期内降息依旧存在着较高不确定性。未来1年期LPR或将延续慢步缓行的下降趋势。
MLF在每月LPR报价前操作或成常态
第三次LPR报价结果较上一次维持不变,并未超出市场预期。此前之所以不少分析人士认为10月的最新报价会维持不变,主要在于央行上周的一个举动所释放的信号。
10月16日,央行超预期的新作了2000亿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并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之所以说是超预期,是因为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在没有MLF到期的情况下新开展的MLF操作。
中信证券研报称,央行在第三次LPR报价之前新作MLF,除了对冲缴税高峰期外,为第三次LPR报价提供基准以及平滑流动性,预计以后MLF在LPR每月报价前操作以明确LPR报价的利率基准将成为常态。
民生银行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王一峰也认为,从表面现象看,新增MLF操作用于对冲缴税高峰期。但从深层次原因看,当前MLF工具性价比较低导致存量余额显著下降以及到期期限分布失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MLF利率在引导LPR形成中的基准作用,未来不排除MLF实现按月的常态化操作。
MLF自2014年创设以来,存量余额逐渐上升,到2018年9月MLF余额一度高达5.3万亿元,但随着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多次开展降准置换MLF操作,自2018年四季度开始,MLF余额不断下降,截至2019年9月末,MLF余额已降至3.17万亿元,与2016年年末水平基本相当。
“在新的LPR形成机制下,货币当局希望LPR报价与MLF利率挂钩。但如果央行一直按照到期续作的模式开展MLF操作,作为LPR报价的基准,MLF工具的操作频率与LPR的报价频率的不匹配程度将进一步加深。这样一来,将会频繁出现央行在当月无法通过MLF的量价操作来实现引导LPR报价利率下调的情况,这降低了MLF利率对于LPR的引导作用。”王一峰称,鉴于此,此次新增MLF操作,可以使得未来MLF到期期限分布更加均匀,央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每月安排MLF操作,为引导LPR下行创造先行条件。
LPR有望延续缓步下行趋势,降息仍存不确定性
8月新LPR推出以来,主要作为企业信贷参考的1年期品种比原基准利率共下调15个基点,旨在促进企业贷款实际利率下行,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而主要作为房贷款参考的5年期以上品种仅下调5个基点,且从第二次LPR报价开始持续保持稳定,意在维护房地产调控政策基调的连续性,保证个人房贷利率在LPR改革前后维持基本不变。
之所以第三次LPR报价结果维持不变,除了有新作MLF维持利率不变作为基准外,近期银行负债成本和风险偏好尚无明显改善也是重要原因。一般来说,商业银行在LPR报价过程中,除了参考MLF利率外,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加点,而加点主要考虑银行资金成本、风险溢价水平和信贷市场供需状况。
王一峰表示,从10月来看,考虑到本月资金面相对稳定,银行负债成本和风险偏好尚无明显改善迹象,所以LPR保持不变,但未来LPR报价仍将呈现“阶梯式”下行。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对券商中国记者表示,,LPR仍存在下行空间。9月以来,央行通过全面降准、MLF操作等方式,向银行体系注入中长期流动性,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由此,我们预计后期商业银行在LPR报价中仍存在压缩加点的可能。这意味着在MLF政策利率保持不动的同时,央行将持续通过新LPR实现市场化降息,降低企业贷款成本,推动“宽货币”更加有效地向“宽信用”传导。
并非只有降低MLF利率才能引导LPR报价结果的走低。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近日就指出,MLF利率本身取决于央行通过招标方式投放流动性形成的市场化招标结果,受到流动性的影响,是影响LPR报价的一个因素。就LPR利率本身来讲更多的是通过市场利率去体现,市场利率水平比去年已经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现在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革的办法促进完善利率的传导机制,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促进贷款的实际利率下行。通过这个改革我们已经看到了效果,未来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可以看到更多改革的效果会显现。
展望未来的货币政策操作,出于经济下行压力需加大逆周期调节,以及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的需要,不少分析人士认为,未来降准仍存在空间,但考虑到当前的通胀隐忧,下调MLF利率等降息则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23EOWYFfgFS7AoQtrWuEzaicQOHt70bqsqYR2Wxt3Aiaa4XBO4F3Eud8vwrRDicLLEJib16o6toKaJiak0iaQIFQwNQ/640?wx_fmt=jpeg)
百万用户都在看最悲情内幕交易!30通电话后突击买入,连吃三个一字跌停板!偷鸡不成蚀把米,股价腰斩还领30万罚单
外资壕买A股真相曝光!股市跌跌跌,北向资金为何坚定买买买?年内扫货2000亿,深市正成为资金围猎重点
顶格申购100%中签!超级打新周来了,17只新股齐发,这只顶格打有望中4签
刚刚,证监会重磅发声!创业板改革再提速,允许借壳、推进注册制、完善再融资…五大举措对接科创企业
大肆操纵股市!私募大佬疯狂组局,团伙作案细节全曝光!14个月刑罚成起步价,还遭证监会罚没6.49亿
一天45张罚单!五地银保监局出重拳!中行、兴业领千万罚单,3人终身禁业,存贷款业务成重灾区
重磅来袭!A股并购重组新规落地,取消净利润指标,创业板可借壳!恢复重组上市配套融资,看八大关键点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23EOWYFfgHwZia6iaNA0MHF8bM3I4Sic78vPZhazOOETicv3Ij6l02zRwW2dejfAqcCmRJeefrkp8wsfS2tsUKgZA/640?wx_fmt=jpeg)
券商中国是证券市场权威媒体《证券时报》旗下新媒体,券商中国对该平台所刊载的原创内容享有著作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否则将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f23EOWYFfgHwZia6iaNA0MHF8bM3I4Sic78sLeyVLgQkibh6L7iaD7EIPsjiay3XZQQ1K9rWbbrRfQjE2eC12iaHRwvJQ/640?wx_fmt=jpeg)
ID:quanshangcnTips:在券商中国微信号页面输入证券代码、简称即可查看个股行情及最新公告;输入基金代码、简称即可查看基金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