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村规民约”引领文明新风尚

“村规民约”引领文明新风尚

阅读量:3676648 2019-10-22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2017年修订的村规民约,对个别与法律法规冲突的条款进行了调整,新增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认定办法,成为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的重要突破口。”坐在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孙井社区会议室,看完红塔区村规民约修订专题片后,孙井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姚喜荣如是说道。
孙井社区村规民约修订稿表决现场。
  姚喜荣对村规民约修订工作的评价,并不是简单的工作总结,而是在经历“切肤之痛”后发自肺腑的真实感言。
  按该社区旧有村规民约规定,外嫁女即使户口未迁出,原则上也不得享受社区集体土地分红、宅基地等权益;对家里只有女儿、招婿上门的村民,只能保障一个女儿享受相关权益分配。
  孙井社区3组村民杨洪芬出嫁后一直居住在村里,为了争取集体分红和宅基地权益,她四处上访,相关问题还曾于2014年9月上了《焦点访谈》,给地方党委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舆论压力。
  痛定思痛,红塔区委、区政府直面问题,在报经玉溪市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同意后,将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列为深化改革、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着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中存在的“堵点、盲点、痛点、难点”问题,努力让村规民约真正成为合乎法律规定、承载居民愿望、引导树立文明新风的基层自治章程。
保护“少数人”权益
  2017年6月,在2016年开展修订试点的基础上,红塔区完成了全区104个村(社区)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完善工作。
  在修订程序方面,严格修订过程中的起草、初审、公示、表决、备案、公布等关键环节,做到程序严谨,合乎规定;在修订内容上,突出民主法治、和谐共享、移风易俗、男女平等、规范管理等内容,涉及人民群众物质、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修订原则上,严把法律关,针对修订完善后的文稿,通过由乡(街道)司法所审核、邀请律师集中会审等方式,逐条对文稿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条款合情合理、合法合规。
  “你们这代人没有遇到,下一代也会遇到,为户口未迁出的外嫁女、非农户口嫁入等少数人争取权益,也是在为你们自己的后代争取权益。”姚喜荣表示,修订完善过程中,也会有一些村民以“多一个人参与分配,原先享有分配权利的村民的利益也将相应减少”为由进行抵触,社区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化解了村民的思想障碍。
  姚喜荣介绍,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解决了读书大学毕业生落户回乡、非农业户口嫁入、户口未迁出外嫁女及上门女婿等共80人的权益分配问题,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曾让社区干部“头疼”的杨洪芬,也变得“安分守己”。
  “村规民约修订后,媳妇享受到了组里的集体分红,钱是小事,更重要的是在心里真正对村子有了归属感。”在孙井社区1组,该组村民朱芝亮一家是村规民约修订的获益者之一。他介绍称,媳妇属于非农户口,自1998年嫁入村里后,一直未能享受集体土地分红。村规民约修订后,媳妇至今每年可获得5000元分红,融入社区集体活动的积极性空前提高。
孙井社区组织党员干部逐条学习修订后的村规民约。
  据红塔区政府提供的数据显示,在2017年的村规民约修订完善过程中,全区认定新增(减)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8722人,认定率达99%,目前认定工作已进入常态化管理。2017年全区共受理群众各类来信来访1051件次,同比下降55%,至2019年9月,没有出现因村集体利益分配不公违法上访情况。
引导乡村移风易俗
  与孙井社区这些处于红塔区城郊地带、集体土地分红较多的社区不同的是,在距红塔区城区20多公里的小石桥乡,村规民约的修订完善则有效遏制了“大多数人”的攀比之风,扭转了“大操大办”的陈规陋习。
  “老人逝去,家当要减一大半”“你家杀鸡,我家就要宰羊,你家宰羊,我家就要宰牛”,这些情景,是2017年前小石桥乡婚丧嫁娶办宴席时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真实写照。
  “红白喜事少则5天、多则7天,办宴席花费5至6万成常态,花费最高的有8万之多。宴席菜品从传统的8大碗变成了一桌25个菜,宴席吃不完,食物浪费倒掉的居多。”小石桥乡小石桥村委会主任代兴福介绍称,对于“大操大办”的陋习,很多村民都很抵触,但碍于面子,却选择“随波逐流”,有些家庭因为办一次宴席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
  让代兴福印象深刻的是,2008年,小石桥村村民朱金国因村集体经济发展需要被征用了部分土地,获得土地流转收益5万多元。当时,这笔收入在村里已属中等水平,结果朱金国为了嫁女大操大办,钱全部花光,家里的房子至今也还没有盖起来,儿子30多岁了还未结婚,一直在外打工。
  “除常见的红白喜事、满月酒、生日宴、建新房外,村民购新车、家畜病死 ,甚至手被划破缝针等这些常见的情况,都要摆宴席。”相互攀比也助长了小石桥乡宴席成风的不良习气,主人家“身不由己”,礼金也成为参加宴席的客人的负担,回忆起曾经参加过的宴席种类,代兴福叫苦不已。他介绍称,自己和媳妇家两边都是兄妹5人,亲戚较多,曾经参加宴席连续吃上半个月是常态,最长连续吃了一个月的宴席,每年在宴席人情上的花费都在1至2万元。
  “住院花了几千块,请客要花上万块。”小石桥乡玉苗村委会村民拔文其曾因冠心病住院,前后花了5000多元,出院后按照习俗宴请看望的亲友乡邻,办了2天宴席、花了近1万元钱,给原本就经济窘困的家庭带来了巨大负担。
  在愈演愈烈的宴席风气下,“病不起、死不起”也成为了小石桥乡各村村民的共识,革除“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刻不容缓。
小石桥乡玉苗村村规民约投票表决现场。
  2017年,在红塔区委、区政府部署的村规民约修订工作过程中,小石桥乡针对群众反映强烈而又“身不由己”的宴席风俗进行了深入调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依法依规取缔和纠正了一些宴席陋习。在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中约定,“村民操办红白喜事,应当遵循祥和、文明、健康、节俭、安全、易俗的原则”,并要求红白喜事操办宴席不能超过3天。对一些名目繁多的宴席种类,则进行了取缔。
  “今年我大姨夫家的母猪难产,5个猪仔胎死腹中,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就得大操大办一场。”代兴福满脸轻松地表示,村规民约修订,遏制住了小石桥乡“大操大办”的不正之风,让不堪宴席重负的小石桥乡的村民彻底得到解脱。
来源:人民网-云南频道

转载务必注明出处、作者,侵权必究!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