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孩子与美国的孩子分别毕业于哪里?
中国孩子毕业“抱大”,美国孩子毕业”爬大”。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数据对比,中国孩子家务清单vs美国孩子家务清单。
9到24个月:中国孩子在认字/美国孩子在扔尿布。
2到3岁:中国孩子在背唐诗/美国孩子在扔垃圾袋,整理玩具。
3到4岁:中国孩子在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在喂宠物,浇花,刷牙。
4到5岁:中国孩子在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在铺床,摆餐具。
5到6岁:中国孩子在各种艺术才能培训/美国孩子在擦桌子,收拾房间。
6到7岁,7到12岁,13岁以上,中国孩子依旧在各种艺术培训和学习,写作业中循环往复;而美国孩子开始洗碗、刷盘子、独立打扫房间、使用洗衣机、清理洗手间、做简单的饭、擦玻璃、换灯泡,修理草坪、清理灶台。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MLrvMY8wWZOJO9b1tUGmf2N3m7Qlp8HaoIFPTETBXPAbtPiatazb1WjibtFuuL5TiaeN1ZMUdRticGPBnqR22uuOA/640?wx_fmt=jpeg)
不难看出,美国孩子从小就有家务清单,充实快乐;而中国孩子困在学习的“笼子”里,向“学”而生。这就是美国教育优于中国的区别,为什么美国的孩子胆子大?中国的孩子胆子小?看看家务清单一目了然,当中国孩子关在枯燥的“知识笼子”里时,美国孩子已经在家务清单中收获了一笔笔行动所得的财富,教育家陶行知就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行动才是知道的开始,知道才能获得知识。
一、孩子从小应该怎样培养才能避免“笼子”教育。
1.在快乐中学习。
让孩子多多参与家务。孩子参与家务,一是解放孩子学习的头脑,让孩子在各种家务劳动中get到成就感和价值感,同时也能学习到知识。
案例:比如,浇花。我侄女之前放学回来除了写作业,要么看电视要么吃零食,我嫂子说,你去看看花盆里的花开的多漂亮,告诉我你喜欢哪个颜色,我侄女跑过去看见土壤都干了,就好奇的问我嫂子,为什么花盆里的土都干了,还能开出这多花?我嫂子说那是因为妈妈隔三差五就给花浇一次水,所以它才能开出花,但是这种花不能天天浇水,不然花死掉了。我侄女就问,那今天我能不能给它浇水啊,妈妈说可以啊。最后我侄女说,原来土快干的时候给它浇水就不会死掉了是吧。这就是让孩子通过浇水获得学习以外的知识,同时也增长了见识。
吴军在《见识》一书的封面就印有: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MLrvMY8wWZOJO9b1tUGmf2N3m7Qlp8HnGcEdoibIDCmCpIHxHh6IY7N7JEpZY5mp6Ftwaj68PkR0eypBbt0Pkg/640?wx_fmt=jpeg)
二是孩子可以在家务劳动中加深学习,以前每次吃饭,桌子上都有我侄女掉的饭渣渣,不仅桌子有,碗里也像猫洗脸一样吃不干净,之后我们让她参与洗碗,也是源于一个游戏的惩罚。谁输了谁洗碗,最后由她负责洗碗,洗第一遍她就说,她洗不干净,我说你好好洗,她说洗碗布上都是米,我说看看是谁的碗,她瞅了一眼撅着小嘴说是她的。我说这下你知道你浪费了多少米了吧,她说我浪费的米在洗碗池里都能养一条鱼了。当时还觉得小孩子的想象力好丰富啊。她又接着说,我们老师说过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以后我不能浪费了,我说你能不能把这首诗背诵下来,她马上一个字不落的背了下来。孩子的想象力和学习的知识都是可以活学活用的,不要让孩子学死知识,最后变成书呆子。家务劳动不仅是学习,也是更重要的学习。
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类所需要的知识有三:理论、实用、鉴别,而没有实用和鉴别的理论知识就像一张地图,代替不了旅行。实用和鉴别无疑是最重要的,小赛涅卡说:“一个人,只有在实践中运用能力,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所以,把孩子关在知识笼子里,不如解放孩子。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卡耐基说,为了成功生活,少年人必须学习自立,铲除埋伏各处的障碍,在家庭要教养他,使他具有为人所认可的独立人格。
从家务清单中可以看出,中国孩子比不上美国孩子的独立,之前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美国留学生比不上中国留学生的成绩分数,但论科研成果,美国孩子比中国做出的成果多。这反应了中国孩子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显然只有分数并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孩子的独立,家长应该从小提上日程,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像几个月的孩子套垃圾袋,扔尿布,这些都可以做。区别在于中国家长并不让孩子做,而不是孩子不能做。中国的家长保护欲太强,舐犊情深,孩子的独立成长被家长的舍不得给耽误了,拿吃饭这件事来说,美国的孩子从小就学着独立吃饭,家长只需要把孩子放在那里,全平孩子用手抓着吃,当然不可避免的是一张五花脸,美国的家长觉得那可爱极了,为孩子的独立自由而开心;可中国的家长却嫌脏,所以哪怕一条街追着喂家长都不嫌累。这就是思维上的区别,也是不同的教育。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MLrvMY8wWZOJO9b1tUGmf2N3m7Qlp8H3XLSfLPPrsuVyX7X1c5NpRibDO6XqibNbrAjsnyWQWs2bicDplicCgGiamQ/640?wx_fmt=jpeg)
参加各种艺术班不如让孩子体验生活。会学习不如会生活,孩子的艺术兴趣是需要从小培养,但是兴趣是建立在生活体验之中发现的。脱离了生活的兴趣自然少了份快乐,像空中楼阁。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切忌不要本末倒置。而如果孩子多体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会更能发现生活的美,也能知道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你会发现有些家长让孩子报舞蹈班,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而是家长逼着学,看别人孩子学,也盲目让自己孩子学,结果是孩子坚持半路孩子半途而废了。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0MLrvMY8wWZOJO9b1tUGmf2N3m7Qlp8HgGhI1b59oB1bkjA3RRGPOp8U6OHyI1GBAQlFotgyshIibeu8KgmKuxQ/640?wx_fmt=jpeg)
总结:萨迪说:“有了知识不运用,如同一个农民耕地而不播种。”中国的家长只知道辛苦耕地,不仅知道耕地还知道狂施肥,怕地不够壮实,花多少钱施肥都不在乎,各种补习班各种艺术班,最后全死在过度培养上。这就是中国“笼子教育”。
今日互动话题:中国家长把钱烧在孩子培养上,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