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人生转折点的大事。每年的高考成绩出炉后,会出现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也会诞生高考黑马。高考发挥失常的学生,平时考试成绩不错,而在高考中却没考出自己平时的水平。高考黑马的学生,平时成绩也不错,但高考中超常发挥,考出优异成绩,令人刮目相看。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情况呢?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发挥失常的情况?
首先,高考题型变化太灵活,学生没适应过来。进入高三后,复习内容加重,考试更多,学生既要复习课本知识,又要广泛刷题练题。学生习惯于题海战术,而真正到高考考场上,碰上了非常讲究创新的题目,考场时间紧张,很多学生就不得已跳过创新题,或者勉强解答,可能踩到了出题老师设置的陷阱里,自然分数就比平时低一些。尤其是近几年,高考的考题越来越灵活,题目形式虽然没变,但考察的方式更加多变,不少学生处理这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结果就是高考的时候并不能发挥出令自己满意的水平。

其次,字迹太差,降低阅卷老师的出分率。现实是,高考阅卷老师虽然会最大限度地客观公正地给分,但每位阅卷老师面对的试卷又何止千万,如果学生字迹太差,甚至看不太清楚,那么阅卷老师在给分时也会相对吝啬。而且教育部也出台新规,书法等纳入中考,一手好字挺重要。由于字迹太差而导致分数偏低就很可惜了。
再者,临考心态差,导致水平无法正常发挥。心态问题向来是导致学生考试成绩波动的主要原因。平常的课堂随测,校考、期中期末考、月考、模考等,都表现得挺好的,但一到大型考试尤其高考,往往成绩就掉好几个档位,非常不理想,这就是临考心态差的表现。在大考前,有的考生可能容易焦躁、焦虑、不安等等。面对这样的问题,家长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去疏导孩子,通过适度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解压,尝试帮助考生克服焦虑心态。

为什么会出现高考发挥超常的情况?
首先,心无旁骛,掌握考试节奏。拿到试卷开始答题前,通篇浏览一遍试卷,要让自己快速进入考试状态,集中注意力审题、答题。考试过程中尽量做到不看监考老师和巡考员,也不去观察其他考生的答题进度,少看手表,防止精神涣散,影响答题思路;客观题做完后尽快涂写答题卡,这个时候心情相对比较放松,涂写答案的时候出错的机率也会大大降低;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目,果断放弃,把时间分配给会做的题目。从头到尾的时间分配切忌“头重脚轻”,掌握好考试节奏,对分数对提升会有很大帮助。
其次,一丝不苟,会做的题都答对。高考的时间并不充裕,这就要求考生提高单位时间内的答题正确率,争取答一道对一道,尽量不进行二次检查和修改;部分考生在答题时偶尔会遇到似曾相识的“原题”,大笔一挥并不思考就填上答案,考完才知道并非原题,这种“会做却做错”的情况相当可惜;在理科类考试中,即便遇到难题,也要尽量把自己会的知识写在答题卡上,哪怕只是一个公式,因为只要答题思路正确也能拿到分。

再者,相信自己,调整考试心态。答题前要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这些题目我都会做。”。这样可以缓解考试中的畏难情绪和紧张情绪。即使遇到难题或弱项科目,也要保持冷静;每考完一门科目就不再回想考试情况,而是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下一门考试。对自己充满信心,积极和平稳的心态才能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会超常发挥。
“高考发挥失常”或“高考黑马”,某种程度上,与学生平时知识基础是否扎实、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临场心态是否积极等有关。高考中,避免容易发挥失常的方式,学会容易发挥超常的方法,多揣摩多练习,希望每个考生都能取得自己满意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