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决定跟你们分享。
文章来源/桃花马上石榴裙
01▼
看到网上一条新闻:一对夫妻结婚4年,丈夫贷款买了一辆货车跑运输,妻子专心在家照顾2岁的孩子。
小日子虽不算很富裕,但也算过得不错。
几个月前,妻子突然咳嗽、发烧,原以为是感冒,没当回事。持续了两个周后,不得已去医院检查,肺癌两个字,如晴天霹雳。
想到年幼的孩子,坚强的妈妈不想就此倒下,开始积极治疗。老家的小医院治不了,他们辗转至省会医院。检查、手术、化疗,仅有的20多万积蓄眼看就花光了。
面对后续的花费,妻子想给亲戚们打打电话,借一些钱。而这时候,丈夫犹豫了。
他觉得,再贵的药也无法保证百分百治愈,那是不是意味着,花多少钱也是填无底洞,他开始考虑放弃治疗。
无奈之下,妻子把丈夫告上了法庭,要求支付医疗费30万。曾经同甘共苦的枕边人,生死关口对薄公堂。何其悲凉。
面对记者采访,那位丈夫也很坦白:不是不想给妻子治,家里能拿的钱都拿出来了。买车的贷款还没还完,孩子还这么小,就算妻子告他,他也拿不出这30万。就算能向亲戚借,可后续治疗遥遥无期,怎么还?
他说,他指的放弃治疗,是不再医院继续治了,想看看中医有没有其它办法,能少花点钱,少欠点外债。
这个丈夫,的确缺少与妻子共患难的决心,而在砸锅卖铁也一分钱拿不出来的现实面前,人性的复杂多面,就这样被血淋淋地呈现。
我发给一个医生朋友看,她说,这世上最考验人性的地方,莫过于医院病房。她每天工作,看过无数这样的案例。
旁观者可以轻责谴责谁冷血,可若真到了和当事人一样的境遇,谁能保证自己一定比他高尚比他无私呢?
这个新闻,让我想到了一对朋友,齐姐和老李。
02▼
认识齐姐夫妇很多年。她在一家机关基层任职,丈夫老李是一家重点中学的老师。
去年夏天,15岁的儿子顺利考入本市重点高中,日子看上去一切顺遂。
转折出现在今年年初。
老李的母亲查出胰腺癌。全家紧急托关系,联系专家,会诊,住院,检查,手术,前前后后一个多月。
手术后老人虚弱,反复发烧,反复入院,全家人忙前忙后,心力交瘁。而几个月后,齐姐的父亲又查出肝癌。
齐姐父亲自年轻便爱喝酒,50多岁时就出现肝硬化。确诊肝癌后,齐姐只能先放下婆婆那边,去忙父亲的病。最终方案是手术+放疗。
而最现实的问题摆在面前了——前期老李的母亲治病时,为了减轻副作用和老人痛苦,老李和齐姐都同意用了进口药,都不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全是自费。
齐姐夫妇虽然收入稳定,也并非富贵之家,两人都是靠死工资过日子。除去老李母亲自己出的养老金,他们也从积蓄中拿出了十几万。
现在,他们全部存款只剩了不到20万。
手术的费用,齐姐的父母尚可以用自己的积蓄承担。而后续仍有一系列需要花钱的地方。
“不到20万,救你妈还是救我爸?”齐姐从未想过,有一天这个问题会成为他们夫妻间的巨石和大山。从最初的相互理解、彼此体谅,到后来各自不满,渐生争吵。
两边都是生身父母,各自都是血亲儿女,而能用的钱就这么多。
更何况,儿子不出两年就面临高考,若积蓄花得分文不剩,将来拿什么供他大学?
当人陷在情绪里,关系就走向了恶性循环。给哪边花多了,给哪头花少了。齐姐怨老李给母亲治病时考虑不周全。老李嫌齐姐偏心娘家,不能公正客观一碗水端平。
争吵越来越多,发展成相互攻击。齐姐骂老李,明明没多少钱还打肿脸充胖子,死要面子活受罪。
老李骂齐姐,嫁出去的闺女更不应该回娘家充大头,理应她哥多拿钱。
他们本都不是恶人,却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疲惫煎熬里,向对方露出了最狰狞的一面。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可是客观地说,齐姐夫妇这样的家庭,有房子,有几十万存款,已经不算“贫”了。而当意外来临,被生活撕扯时,却还是要面对一样的“哀”。
03▼
年轻人的崩溃,可能是从一次失恋开始的。而中年的人的崩溃,是从生一次病,缺一次钱开始的。
可谁能保证自己和家人不生病呢?
中国银保监发布“理赔数据”显示:
2019年上半年健康险赔付支出增长超700%。癌症占了7成。
甲状腺依旧第一,乳腺癌第二,肺癌第三。
而年龄集中在40到45,最小的11岁。
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到来。
如果说我们能为自己做什么,那就是及早配置好保险,给生活多一重保障,不至于一击溃散。
我们有一个老粉丝,多年在保险公司任职,她曾说:
“来我这里咨询的,最多的就是35岁以上的客户。身上总是有着大大小小的问题,什么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小三阳、糖尿病、高血压,这些都是很常见的。但是往往这时候,她们想买便宜的、性价比高的保险,就很难买了。”
的确是这样的。我在几年前就陆续给全家配置了重疾险。但我最后悔的就是,给父母和公婆买晚了。他们年龄都已超过60岁,基本都无法投保。
而我们双方老人老家都是外地,我们定居青岛,以后他们生病再回老家治疗根本不现实。
而异地就医,医保报销比例少,而且手续麻烦。最后多方打听,只买到一份防癌险。
这是让我至今仍十分懊悔的一件事。
从家庭的保障角度来看,保险真的非常重要。保险要尽早买,但不能随便买。原因有很多:
一是行业鱼龙混杂,有的销售员一昧推荐高保费产品,根本不考虑是否适用于这个客户的情况;
二是很多人买保险都是跟风,见别人买就跟着买,没有研究产品的特性和匹配度;
三是缺乏基础知识,看到一连串名词和数字,就望而却步。
所有,专业的咨询和服务很重要。
我想给读者们推荐专家孙明展老师和他的团队,他的公众号里有很多关于理财和保险的干货。
孙明展老师曾是一家著名保险公司(世界500强之一)的精算师,为保险公司设计各种产品。
但是慢慢地,他发现有些产品不能真正给人们保障,使得大家不是掉在坑里,就是在掉坑的路上。
于是孙老师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重回高校,成为硕士生导师,同时创办“孙明展”公众号,专门揭露各种理财骗局、保险套路。
他创立的谱蓝团队,专注为人们科普正确的保险、理财知识。为了更好地帮助每个家庭配置到适合自己、性价比高的保障方案,他还特地研发了“谱蓝”人工智能系统,一举获得国家科技金奖,并创立“谱蓝”品牌,帮助数百万家庭解决了家庭保障需求。
这些年来,孙明展老师获得了人民网、中国新闻网、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凤凰网、腾讯网和今日头条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和倾情推荐。
孙明展老师团队,不隶属于任何一个保险和理财公司,而是专门做保险咨询,专注“个人保障”,为每一位客户打造独一无二的保险方案,包括: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
孙明展老师还从自己多年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一套家庭保障线路图:
家庭保障路线图▼家庭支柱的人寿保障(定期或终身寿险)↓全家人的重大疾病保障↓全家人的非重疾医疗保障(住院险)↓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及旅游平安险
跟孙明展老师合作过多次,这一次我又向他争取我读者的专属福利,请他的团队为读者们赠送一份价值800元的家庭保障规划,免费的。已经购买过保险的朋友也可以再次分析下保单。
家庭保障规划服务包括:家庭成员保障责任综合评估现有保险产品的性价比分析比较基于家庭状况和需求的综合保障规划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