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第六节中国茶文化史话-- 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

第六节中国茶文化史话-- 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

阅读量:3686097 2019-10-22


 2.茶文化的形成期(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顶峰,同时,也是封建文化的顶峰。唐承袭汉魏六期的传统,同时融合了各少数民族及外来文化的精华,熔铸了一段中国文化史上最辉煌的时期。随着饮茶风尚的扩展,以及儒、道、佛三教思想的渗入,茶文化逐渐形成独立完整的体系。在唐代以前,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饮茶历史,这就为唐代饮茶风气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代中期,社会状况为饮茶风气的形成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饮茶之风很快遍及全国,并开始传播域外。  

  《茶经)便诞生于唐代,是我国第一部较全面地介绍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的茶叶专著,全书详细论述了,茶的历史和现状,从茶的源流、产地、制作、品饮等方面,总结了包括茶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功能在内的整套知识, 又创造了包括茶艺、茶道在内的一系列的文化思想,基本上勾画出了茶文化的轮廓, 是茶文化正式形成的重要标志。
随着茶业的发业的发展和茶叶产量的增加,茶已不再是少数人所享用的珍品,已经成了同于米盐的、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物品。所以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说,茶已成为“比屋之饮”。
      唐人上皇官显贵、 王公朝士,下至僧侣道士、文人雅士、黎民百姓,几乎所有人都饮茶。
      《封氏闻见录》 卷六《饮茶》 中说:“自邹、齐、沧、埭、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民间还有茶亭、茶棚、茶房、茶轩和茶社等设施,供自己和众人饮茶。当时的茶肆已经十分普遍。
      随着饮茶日趋普遍,人们待客以茶也蔚然成风,并出现了一种新的宴请形式---“茶宴”。唐人把茶看作比钱更重要的上乘礼物馈赠亲友,寓深情与厚谊于茗中。

      有些文人、僧侣将啜茗与游玩茶山合而为一。有的文人从好饮、喜赏,进而深入观察、研究,总结种茶和制茶经验,品茗技艺的作品相继问世,代表性论著有陆羽《茶经》、张又新《煎茶水记》、温庭筠《采茶录》等。
      唐代是中国饮茶史和茶文化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阶段,是中国茶文化的形成时期,是茶文化历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___摘自《中华藏书百部》之《中华茶典》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