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第二篇/中国地产

第二篇/中国地产

阅读量:3689574 2019-10-23





正文

摘要:从2010年开始我对房地产是一路看跌,房价是一路上涨,但依然认为自己对房地产的发言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因为逻辑没有错!所以今天本砖家就就专门讲讲和砖头相关的事。
房价的实际走势确实与我预测的大相径庭,并不代表过去的研究是错误的,要不当前ZG面临好多经济问题,它的病根在于过于依赖地产经济所产生的副作用,过去因为觉得顶层设计者的水平是王者,万万没想到是个青铜,所以导致预测的不准。过去预测也是阅读了很多相关的资料,看了好多专家的资料,加上自己思考整理出来的。我从大学读完建筑系出来就一直和砖头打交道,转眼间10年过去了,2006年当时给自己定位是:建筑、经济、爱好,十三年过去了,这一主轴从未变过,那么我就说说自己对房子的看法

(一)房价究竟是高还是低大家公认的几个判断房价的指标,静态的指标大致有下面几个角度来评价:建造成本角度评价、地产市盈率(房租比)、房价与人均收入比。下面一个一个说一下这及个指标。
01建造成本我个人经常接触建筑预算,包括我手上要有几十份最真实的地产合同,所以对建造成本还是有一点发言权的。建筑的成本分为两大块:土地出让金与建造成本,全国各地房子的差距的主要因素是土地成本造成的,各个地方差距很大,四五线城市一亩地也就二三百万,二线城市大概在六百百至一千万。2019年郑州大多地产用地价格900万每亩,按照容积率3计算,我们所买的商品房没平米土地出让金折合4200元/平米,郑州房子均价15000左右,2019最高成交价格为2660万/亩,折合每平米房子的出让金达到1.33万,中国现在房价的价格大概是土地出让金的3-4倍,2660万一亩的房子,也就是说郑州最高可能会出现每平米5万左右的楼盘。
2018年中国商品房面开发面积为5.7亿平米,土地出让金6.51万亿,也就是说2018土地出让金均价折合1.14万元/平米,按照容积率3计算,每平米房价中含有3800元时土地费用,当前全国商品房均价为15000元/平米,土地出让金占到总房价的3800/15000=25%。建造费用全国差距不是很大,最近这2年因为环保原因略有上升,尽管如此,高层的建造费用大概每平米二千元左右。另外房地产开发商总毛利润最起码得有30%吧,所以按照这个公式可以算任何地方房价在现有的政策下是否合理。这个公式有个好处,综合考虑了土地出让金的因素。
举例:【3800(土地出让金均价)+2000】*1.3=7540元/平米,而实际上2018在售均价为15000元,因此从建造成本角度分析,房价高了一倍。
02地产PE从一些公开的资料上看,地产的平均PE在50倍左右,房子的收益率也就2%左右,极端的一线城市接近100倍。2019年10月17日天上午在安阳几个地产中介转了转,售价50万上下的老房子,月租金要价550元-650元,折合PE=50万÷(600×12)=69倍,倒数就是收益率,1÷64×%=1.44%。学校周边的收益率会好一点,一个月前替朋友问房子,在安阳师院附近有一套35万元左右,房东说租金松松的能1200元租出去,这应该是安阳收益率最高的地方,PE=35÷(1200×12)=24倍,收益率4.2%。
学校周围类PE=24顶多占到总数量的20%,其余的80%按照PE=50,按照此加权平均:
安阳平均PE=24×20%+50×80%=44.8倍,收益率=1÷44.8×%=2.2%,相当于一年定期存款利息,远低于5年存款利息,还跑不过余额宝2.4%,更不要说保值了,跑赢GDP最起码需要有6%的收益率,M2至少得有8%的收益率。
结论,不划算!
03房价与收入比收入比=房价÷人均工资,也就是说一个中等收入者多少年不吃不喝能买一套房子,借鉴国外的经验6-8倍比较合理,凭借直观感安阳3万左右的工资水平VS80万元的房价,算出来为26倍,能够满足3口之家的旧房子也在50万,17倍!粗略对比,比国际房价高出一倍不止!
下面拿出相对靠谱的中美数据对比
2018年底中国房价均价为14947元/平米,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8228元,一套100平米的房子折合价格150万,150/3=50年;
美国一套房子均价为3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10万;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50452美元,折合人民币35.3万人民币,是中国可支配收入的12倍,210万/35.3=5.95年能买一套房。
另外今年网上非常流行的一组数据:说中国房地产市值为450万亿人民币,而美国+欧盟+日本绑在一起才400万亿人民币,而人家的收入是咱们的10倍多,如果这组数据是真的,从这个角度再算一下:
【美国+欧盟+日本】
总人口9.67亿,总GDP308万亿RMB,房价市值400万亿RMB
【中国】
总人口3.95亿,总GDP90万亿RMB,房价市值450万亿RMB
【美国+欧盟+日本】人均收入大概为中国的10倍
本砖家从建造成本角度评价、地产市盈率(房租比)、房价与人均收入比几个角度综合研究,房价已经绝对到了不能作为投资的地步了!如果单纯的从价格来看,房价至少高出了一倍。(二)房价的支点在哪里房价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原因两个:一个是政府因素,另一个是购房大军的因素。
01政府因素     
房价正式启动有两个重要启动点:【01】1998年国务院23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02】2003年国务院18号文件《国务院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
为什么会选择房地产呢?在98年也是一次大的经济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国企改革,当时面临了大量工人下岗,下岗这个词汇就是那个时候发明的,叫失业太明显了,国企改革说白了,需要大量资金的注入,而当时国库又没有钱。当时93年银河号事件与96台海危机刚刚发生不久,其实当时的中国犹如“勾践卧薪尝胆”,极力需要发展国防,发展国防就必须要钱和重工业,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钱需要向国防、重工业倾斜,经济建设又不能停,怎么办呢?L仔存在心里多年的话,今天就倒一倒,过去写东西从来不敢涉及到这一块。
93银河号事件与96年台海危机,给政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震撼与危机感,使得政府必须要发展军事,否则随时有亡国的危机感,所以发展军事就成了第一要务。要想持久的发展,就必须让让经济发展能够持续,所以走国防与民用结合的道路是最好的办法,过去(指的是98之前)经济建设压倒一切,国防统统给经济发展让步,现在不需要还“欠下国防的账”,搞原子弹的没有卖茶叶蛋赚钱这个段子说的就是98年国防的事。如何结合呢?还得再插一句:97亚洲金融风暴刚刚过去,为了救助香港,我们也是顶着非常大的就业压力。
朱镕基总理非常的有魄力。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
01提高效率
适当的压缩国企负担,同时增加民营经济;在国企改革中,所有的债务怎么办呢?两个办法:一是印点钞票就会冲淡一点;二是,就是股市,当时股市就是炒国企改革“牛”了5年,从96年的512点,一直涨到2001年的2245点,如果股市不涨,如何将股票卖出去?用发行股票募集到的钱补国有企业的“欠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改革就进行不下去,如果成了股份制企业,相较过去生产效率自然会提高,一句话总结,通过国有变“公私联营”提高效率,通过股市募集到钱解决改革中的阻力和其他成本。
02国防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同步进行
本来是鱼和熊掌的关系,怎么做到军民结合协调发展呢?如果不走军民结合的道路,国防的投入是相当巨大的,依照当时的财力是不可能完成的。
原理是这样样子的:军工要想起来,就必须发展重工业,并不是简单的钢铁产量,而是进一步的重工业制造,比如坦克车、航空母舰、导弹发射车(架)这一类的,就必须有好的重型卡车、过硬的特殊钢铁企业,其中最重要的要解决柴油发动机的相关技术难题,于是高层经过缜密思考与反复讨论研究,终于找到了一条路子 —— 发展发地产
发展房地产的好处实在太多了:(1)房地产发展了,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住”质量会提高,且当时正式化率还很低,可以长时间发展,因为中国有好几个亿的人口等待进城;(2)房地产起来了,可增加政府收入,极大的补充财政赤字,只要粮食不涨,老百姓怨言就不会太多;(3)重点,房地产发展了,施工机械需求就会旺盛,请大家仔细想想,是不是发展这些施工机械就是通过“军民结合”发展国防?重型卡车、推土机、吊车,所以这个阶段中潍柴动力、徐工机械、三一重工、柳工、厦工、中国重工等企业发展起来了,最开始是进行国际收购,2000年左右正是中国这些施工机械展开国际收购量最大的时期,当时发达国家这些工业已经处于衰败(因为基建黄金时期过去了),这个时间点收购价格正好便宜!是不是我们的柴油发动机、机械制造水平从哪个时候开始飞跃的?能早装载机就会造步兵车,有了好的柴油发动机就会有好的坦克!我们外贸坦克MBT2000多好的装备!因为我们建筑的辉煌,就一定能自主造出好的吊车和泵车,这两项技术相结合,于是我们就造出了蓝鲸挖泥船,因为“蓝鲸挖泥船”的出现,让中国南海由被动变为主动……,好处是非常非常多的。
03再次助力
1999年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2001年南海撞机;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这些事件的发生极大的震撼了高层,更加坚定了中央发展国防的信心,所以2003年国务院推出了98年23号文件的升级版,2003年18号文件,目的就是重工业进行到底!
   2013年“一带一路”提出,除了公开资料所说的N多好处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高层一定知道国内房地产已经接近尾声,必须找到一个可以接力“大基建”的功能,在这个国内建筑与“一带一路”对接的过程中会有空挡出现,于是我们提出了“雄安”概念,当然雄安主要是为了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而打造的,同时是结合了这个大战略的。
   阅读到这里,知道为什么这么多过剩产能,喊了十多年却没有减下去的原因了吧?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是不是也符合“大战略”呢?
02购房大军的因素房价之所以能这么高,背后一定是有需求,L仔就试着解释一下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这个价位的。
01从货币供应角度看
2007年底M2的总量为40.3万亿人民币,截止到2019年8月底M2为193.55万亿人民币,足足增加了380%,房价几乎用同等的比例涨了4倍。2019年货币供应量为2007的4.8倍,当前全国均价为15000/平方,如果15000/4.8=3125元/平方,这个数据对照郑州房价,基本吻合,也就是说房价上涨同步于货币供应量,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货币供应量如此之大,却没有发生恶性通胀,因为高层的操作手法是一只手放水(增加货币供应量),一手通过房地产抽水(利用房贷把多余的钱冻结在房子里)。总结:房子承担了蓄水池功能。
02从现实中观察到的现象看
房价涨主要以下几个因素构成:
城市化。每年有1500万人进城。[工业化的必然,正常需求]。
 男女比例严重失调100:120,丈母娘要求,不得不买;[刚需,实际上是被扭曲的刚需]
 利益驱动[征地与拍卖的利润何止10倍!]
 攀比[想超越他人VS不想被他人超越]、跟风[不是为了攀比,而是别人买跟着买]
 一些大财团、有内幕的、嗅觉灵敏的,这些人炒作,想躺着赚钱,还有一部分跟风炒作。
媒体引导[大财团们收买了一些媒体和所谓的专家,在媒体上大肆宣传]
     下面简单解释一下,因男女比例失调带来的人口结构扭曲,演变成另一种扭曲。中国人传统思想对“家”的渴望,在中国人印象中“家”的前提至少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婚姻)老婆、房子、孩子。男女数量基本均等的情况下,大体男人在家庭中占据主动权,根本原因在于个体力量强于女人,所以在过去几千年男女数量均等的情况下中男人说了算。
自从1982年把计划生育定位成基本决策后,彻底拉开结束“男尊女卑”的序幕,这一问题并没有立即显现,而是等到1983年后出手的婴儿到了结婚的年龄开始逐步显现,1983+25=2008年的时候娶媳妇难才彻底打破了“男尊女卑”的这种延续几千年的传统。为什么计划生育政策会导致男女比例失调呢?很简单,因为中国传统只有“男孩儿”才能延续香火,同时又结合了“B超”这种技术,能在肚子里辨别男女,很自然认为的改变了男女平衡的规律。
物以稀为贵,女孩儿数量的减少,女人的话语权就会大大提升,这个社会由原来的:“男人怎么要求女人就怎么照做,女人的需求被完全压抑着”,现在就变成了:“女人指向哪里,男人们就在哪里打拼”。还是受中国传统影响,中国人家庭三个重要因素:婚姻、房子、孩子,那么女人自然最重视的就是房子了,有了孩子就是孩子+房子,所以现在房子才被动的制造了这么多的刚需(其实是被扭曲了的刚需)。
既然女人是这个社会的主导,这一趋势直到2019年新生儿男女比例仍旧维持在100:116的水平,也就是说这种男女比例失调至少延续到2019+30=2049年前100%不会改变,考虑到现在任然在继续中,估计还需要一代人才能彻底改变,所以再加25年,也就是说到2079年才能彻底洗清骨子里的“男尊女卑”。中国男人“牛市”走了三千年,走100年“熊市算是这几代男人偿还历史上欠女人的债吧!
在未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结构下什么会是朝阳行业?答案就是“女人重视的行业”一定是,比如孩子教育、美容保健、总之女人需要什么,什么行业就会火!说不定鸭店会成为另一道风景线!
好多人不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男孩儿”越来越没有阳刚之气?娘炮变的越来越多?用L仔的话来解释,因为大趋势让男人“爷们儿”不起来,所以变只好“娘”了。
以上这几种因素拧巴在一起反复强化,最终形成的合力,所以就一路涨到今天,从98年算起,也涨了二十多年了。其实在2008年的时候房价就有要跌的苗头,只是美国刚刚经历了次贷危机,我们通过反向刺激的方式,打了4万亿的强心针,经过货币的乘数,其实为房地产注入资金达到20-30万亿人民币,08年本来经济就该转型,10年前碰到的难题和现在几乎是一样样的,只是08年国库充足,可以通过发债、增加货币的形式使得转型往后延迟。
2019的今天,依靠发债或增加货币供应量已经不现实了,因为当前社会总债务达到225万亿人民币,其中政府债35万亿(公开资料),居民债45万亿,非金融企业债145万亿,已经是GDP的225%,超过了国际警戒线!货币供应量更不用说了,193万亿!就与美帝相比,我们的GDP大概相当于美国的65%,而M2却是美国的2倍。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不支持房价继续上涨!
03中国城市化与财政收入比
中国城市化当前已经达到60%,美国当前是82%,欧盟是74%,日本为66%,我们这么大的体量达到70%-75%也就达到极限了,这几年每年盖房子7亿平米,按照人均30平米计算,每年盖的房子可容纳1.6%个百分点,因此最多10/1.6=6.25年盖的房子就可以增加10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据说非官方数据,当前其实现有房子的存量已经够容纳10亿人居住,也就是说即便从现在不增加住房,已经可容纳71%的城市化率,如果按照75%的极限,仅仅只有4个半分点,按照目前的建设速度,仅仅需要3年时间就可以饱和,讲到这里插一句题外话,明白为什么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了吧?
估计未来还会加码。还有一个因素不得不考虑,经过L仔测算,2024/5年中国人口将开始负增长,2035年估计将减少7000万人口,那么7000万人口将被动增加5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即便是从现在不盖房子,到2030年现有的房子也够容纳75%-80%的人口,何况建造还在继续中……,马云说未来房价如葱,不是没有道理。
中国城市化率75%就会结束,现在官方公开的城市化率为60%,实际上算是城中村及小产权房等因素,增加10~15个百分点应该没有问题,所以理论上现在的房子已经可以容纳75%的城市化率人口。未来15年内人口减少的总量,会被动的增加5~6个百分点的城市化率,2019房价绝对到了一个十分精准的“临界点”,不要抱有任何幻想。
(三)对照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房价当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阶段,就是4000美元~12000美元,经济发展方式不能够顺利转型,而出现经济发展停滞,在中国成为“换挡期”,中国2019年底人均GDP为9219美元,相当于美国1975年,日本1978,中国香港1987,中国台湾1990年的水平。
美国自1975年之后房价基本没有上涨,2007年迅速上涨之后又重新回到了1975年的水平;中国台湾自1990年之后,26年来房价基本维持在一个平稳区间震荡,2015年的房价比1990年还要略低;日本房价并没有在1978年(人均GDP8675美元)停下脚步,而是一直上涨到1991年(人均GDP28540美元),自1991年地产泡沫破灭后,房价一落千丈,连续26年下跌,直到回落至1978年的价格才趋于平稳,2016年日本房价同样相当于1978年的水平;中国香港房价1987年同样没有停下上涨,而是一路上涨到1997年,泡沫迅速破灭且连续6年下跌,2003年8月迅速回落至1987年的价格水平,中央2003年国务院的18号文件把房地产定位为支柱性产业,大陆房价拉开了上涨的序幕,香港房价跟随大陆房价上涨,目前价格处于高位。

从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走势轨迹看,基本上可以判断,当人均收入为1万美元,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阶段,之后走势分为两种:一种是基本停留在这个阶段不再上涨,目前的数据能够知道至少30年不再上涨。第二种情况是,房价不理会中等收入陷阱,日本继续上涨13年,香港则继续上涨10年,最终结果是一定要回落至中等收入陷阱这个阶段的价格,上涨的越多,回落的时间越长,比如日本继续上涨了13年,连续下跌26年;比如香港继续上涨10年,之后连续跌6年。
(四)L仔猜想未来房价,站在高层的角度,是要稳!涨不得跌不得,中国地产走美国与中国台湾类似的走势是大概率,自现在之后不在上涨,但也不能下跌;如果跌的趋势明显,城中村改造会加速,减少房子的供应量。涨,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房产税在很快的未来就会见到。
2018年财政总收入为18.3万亿,其中土地出让金为6.51万亿,如果算上其他和建筑相关的建材税收,与房地产相关的收入估计达到10万亿!前面说了,从2019开始地产已经接近饱和,现有的税收制度与财政政策已经不可能维持,所以增加税种也迫在眉睫!房产税、遗产税估计已经在路上,只是现在还不能收取,如果现在收房产税,会造成房价下跌,如果出现挤兑性下跌,很多一部分人就会弃贷,从而引发银行金融危机,后果不堪设想!又因为必须加大中国制造业竞争力,不得不给制造业减税,同时高科技不但税收优惠,还得给补贴,今后一段时间国家的财政赤字会扩大。2018年财政收入为18.3万亿,而财政总支出为22.09万亿。
房产税和遗产税未来100%会开征,只是现在不能,因为现在开征会造成房价下跌,引发银行金融危机,估计会再往后延迟几年,让现在的这些“购房者”继续交几年贷款,房价即便跌50%,你只欠银行40%的贷款,银行就不怕了,明白了吧!
为什么出台了新房5年不准交易,实际上就是让“刚需”直接买开发商的新楼盘,目的是为了去库存。而那些“炒房客”又不得不继续交房贷,就相当于银行的风险转嫁给了这些投机取巧的“炒房客”。
今年国庆后,房地产贷款利率与标准利率脱钩,单独设置了一个锚,而这个政策是在降准前出台的,高层就是怕这些地产商们借题炒作,不给他们任何的炒作空间。现在已经从政策上开始逐步从紧,首先会逼迫那些聪明的资金从房地产中撤退。总的目的是想把这些资金引入到实体当中去。这个脉络已经相当相当明显了。
还有一个事件会让高层对遏制房价痛下决心,就是“香港事件”,除了【外部势力】怂恿外,一定有【内部因素】,与燃烧原理是相似的,火源与氧气、可燃物合力的结果,其中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就是高房价。
未来房价,站在高层的角度,是要稳!涨不得跌不得,中国地产走美国与中国台湾类似的走势是大概率,自现在之后不在上涨,但也不能下跌;如果跌的趋势明显,城中村改造会加速,减少房子的供应量。涨,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房产税在很快的未来就会见到。
为什么不能跌呢?因为现在银行的居民贷款中70%是房地产,总债务规模相当于50%的GDP,在经济转型中是绝对不允许捅出一个大窟窿的,如果房价有涨的趋势,高层一定会通过“房地产专用利率”进行调控,LPR绝对的私人订制。当房价有涨的趋势管理层就会提高房贷利率、增加首付比例、增加土地供应、放缓城中村及棚户区改造,如果房价有跌的趋势,就会反向操作。在经济转型进行时,房地产这个经济老发动机是不能够熄火的,但也不能继续当经济的火车头,最起码未来3年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是保持最低限度的运转就行。经过我个人测算,中国人口将在2024年前后开始进入负增长阶段,这将是对房地产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通过上面美国、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的例子可知道,房价是有能力维持在人均收入1万美元这个时间点相对应的房价,因此不论未来涨多少,还是跌多少,未来会几乎永远维持在现在的这个价位,均价15000元,如果跌的多了,未来会回升到1.5万元,如果涨的多了,一定会下跌到1.5万元。
L仔的结论是,如果政府应对得当,房价是有能力维持在当前这个价格的。未来波动是难免的。好多人经常问我能不能买房,我的回答几乎是一样的:“如果是刚需,不得不买,不要想那么多,买也就是了”,因为个人的时间没办法去对抗趋势的时间,比如未来3-5年可能会跌,这个时间对于趋势来讲是非常短的,而对个人来说就非常的长;“如果为了投资、保值,快拉倒吧!千万别进去,进去后准后悔”。
L仔将在第三篇中详细讲述对股市的及金融的看法,有喜欢的敬请关注。我说了,本人非经济科班毕业,只是喜欢,所以难免观点有说的不对的地方,仅供喜欢着参考吧!只要写出来的都是百分百发自内心的。
                                      2019年10月22日星期日
·END·
 
扫一扫  关注砖家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Liangzai–1983关注我的都变美了
不信你试试
也许
我们比你想象的更好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