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英国人有权在上海居住,但并没有答应给英国人划租界。其实,是上海道台宫慕久害怕中国人和英国人杂处滋事,影响自己的乌纱帽,于是自愿把上海县黄浦江河滩上的一块不毛之地划给英国人当租界。宫慕久和英国人于1845年签订的开辟上海租界的条约叫《上海租地章程》,当时英国军队早就从大清国的土地上撤走了,与其谈判签约的英国领事巴富尔是文官,没有英国军队参与。

道光还要求宫慕久在安排英国人入住上海的时候要永久相安。怎样才能永久相安?那就只有划租界了:把英国人和中国人隔开,互不往来。
不但上海租界是自愿划割的,旧中国27个外国租界中自愿划割的有的是。天津美租界也是清政府自愿,甚至主动划割给美国的。一开始,美国领事受宠若惊,不敢要,举棋不定之下,发电报向华盛顿请示。华盛顿正忙于南北战争,无暇回复,美国领事又不敢贸然放弃,只好暂时接管。后来美国先后两次向清政府提出归还天津美租界,清政府却不作反应。1902年,美国领事无奈之下,将租界转送给英国,并入英租界。
1843年,英国人想租用广州十三行对岸的田地数十亩,但该地的地主和当地群众都不同意,英国人只能干瞪眼。
由此可见,划租界并非出于被迫,而是清政府不想管洋人,况且又有地租可收,何乐而不为呢?

洋人租用大清国的土地,要么付费给清政府,要么付费给民间地主。《上海租地章程》第六条规定“商定地价”,即英国人租用上海滩,不但要付租费,而且费用还是“商定”的。
由于英国人出手阔绰,一租就是一大片,有的广州人竟然把英国人当作大客户。1846年6月,广州市民蔡老六购买了广州沙螺西塱堡内寺岸村安姓的围地16亩,以及其他海旁地若干亩,拟租给英国人谋利。但是遭到当地村民的抗议,这才终止了这笔生意。
1843年11月27日,英国驻广州领事要求租用广州石围塘围地,该块地皮是中国商人潘绍光的物业。潘绍光同意出租,但要求英方必须补偿佃户损失两万两,否则不能强拆。不但租用现有土地需向中方交租,连英国人自己填河生成的新土地,也需向中方交租。
此外,租界法治清明。《中英五口通商章程》规定:英国人犯罪,归英国法律管;中国人犯罪,归中国法律管。所以,在19世纪50年代,上海租界里的英美巡捕抓到中国犯人,都移交给上海县的清朝衙门办理。上海县衙门借口看不懂英文案卷,往往草率放人,重获自由的犯人则再次潜入租界继续犯罪。而且会审公廨里的正主审官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上海租界的监狱也不是专门关押中国犯人的,里面关押的洋人囚犯人山人海。

就连对待小贩,租界都做得不错。1928年,厦门鼓浪屿遍地是小贩,不但堵塞道路,而且有碍市容。但是鼓浪屿租界工部局不但没有虐待、取缔小贩,还与华侨合作,建了一个鼓浪屿市场,将路边小贩安置到市场内,统一管理。
租界的法治清明,直接促进了大清国的司法改革,当年外国殖民者对清政府说:“只要大清国改善司法公正问题,我们可以归还租界。”这件事直接刺激清政府启动了晚清司法改革,废除了凌迟、枭首等一系列酷刑,并建立了大清国的律师制度和人权保护的初步框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