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19年10月23日周三(第1338期)

《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2019年10月23日周三(第1338期)

阅读量:3691457 2019-10-23


今天是2019年10月23日,星期三,农历九月二十五。观察、关注与观点,《现代财经-早读早分享》,一个有思想的财经早分享。

每日晨语
     人生就是这样,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多带着一点善意和温暖,多用夸奖和鼓励代替刺耳的词语,多用温柔的目光和微笑去面对身边的每一个人。你会发现,你给身边人带来了和煦的阳光的同时,你自己也正被这阳光滋养。周三,早安!  
  以下内容是由《现代财经》编辑部根据国内外财经类门户网站相关资讯编辑整理而成(总第1338期)。原创不易,敬请尊重。谢谢鼓励。
   一、早读分享   
1、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落幕,20余国外部长级代表参会。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10月22日在乌镇落下帷幕。在刚刚过去的三天,来自全球83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名嘉宾齐聚乌镇,参会嘉宾中有20余位国外部长级代表,40余位国际组织高层代表,还有十余名国际互联网名人堂入选者、互联网之父级人物、图灵奖获得者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参会。大会围绕“智能互联 开放合作——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纵论网络空间发展大势,展示信息技术创新成果,共商网络空间开放合作途径。(新京报网)
蔡子微评:互联互通是互联网的精髓,万物智联的新时代,需要的不是技术竞赛,而是多领域携手共进,共同造福世界的机会。
话题关注:全球互联网50年:发展阶段与演进逻辑
2、中国缺席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尴尬开幕。“在这个会议上,我想念一个重要的航天局。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21日,在第70届国际宇航大会开幕当天的第一场全会活动上,1000多名现场听众通过手机投票将这一提问置顶了。出现这个场面的原因是,大会的官方议程上预定在华盛顿会议中心发表演讲的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吴艳华没有出现。在现场观众“集体施压”下,即将担任国际宇航联合会主席的帕斯卡莱·埃伦弗罗因德将其归因于“时间冲突”,但并未进一步解释。而会场的一些人士说,中国代表团赴美签证受阻了。(澎湃新闻)
蔡子微评:缺少“中国队”的国际宇航大会失去了很多精彩。中美贸易战使得国际合作面临诸多问题,但“没有人会因为风险就不出门”。零和斗争的思维困局,终将偏离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大道。
话题关注:技术倒逼效应:中美贸易战的技术封锁对我国航天行业的影响
3、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拉开大幕,分享中国精彩。两周后的11月5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拉开大幕。首届进博会溢出效应在上海体现明显,经过一年的精心筹备,第二届进博会共有来自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企业参加企业商业展,参展国家和地区以及企业数量均已超过首届,首发的新产品、新技术预计也将超过首届。(人民日报海外版)
蔡子微评: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乘势而上。在全球需求不足成为共同挑战的背景下,中国巨大的消费潜力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主动扩大进口不仅有助于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更为全球经济增长带来重要动力,并由此推动全球治理变革走向善治。
话题关注:“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中国与全球经济关系的结构性变化研究
4、国家电网董事长:能源革命主方向是清洁低碳和电气化。10月22日,2019年太原能源低碳论坛召开,寇伟指出,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轮能源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虽然各国选择的路径不同,但总体上都朝着清洁低碳和电气化的方向推进。其中,清洁低碳,主要表现为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和化石能源的清洁利用,这是保证能源供应的两大支柱。中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为主,实现清洁低碳转型任务尤为艰巨。今后较长时期,煤炭仍将占据重要位置,但其比重将逐步下降,与新能源呈现此消彼长的态势。(新京报)
蔡子微评:新一轮能源革命,电网成为能源主力军。电力物联网只有坚持实用实效,建设成为多能转换利用的枢纽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平台,成为友好开放、共建共享的能源互联网,才能真正保证能源革命健康发展。
话题关注:泛电力物联网与能源革命
5、重磅!“两高两部”明确:年利率36%为非法放贷认定标准。据最高人民法院网站21日消息,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印发《关于办理非法放贷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在定罪量刑时以单次实际年利率超过36%的非法放贷为基准,并从非法放贷数额、违法所得数额、非法放贷数量及造成的危害等几个方面,规定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的具体标准。(中新经纬)
蔡子微评:P2P的方向是向小贷机构转变,想转的成功,转的漂亮,前期清理和市场出清是关键。
话题关注:小额贷款公司改革发展及目标定位问题研究
6、5G商用后2G、3G咋办?工信部:鼓励引导用户迁移转网。22日,国新办就2019年前三季度工业通信业发展情况举行发布会。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表示,2G、3G退网是移动通信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鼓励运营企业积极引导用户迁移转网,将有限的频率资源和网络资源用到5G、4G移动通信网络发展当中。(每经网)
蔡子微评:新事物的出现必将伴随旧事物的灭亡。但是2G、3G怎么退?早谋划早告知,积极引导用户迁移,才能保证行业的有序退出和有序发展。
话题关注:如何善退:迟暮英雄的退幕之路
7、公募行业大变革!基金注册改革提速大力发展权益投资。证监会在京召开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12个方面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券商中国)
蔡子微评:公募机构未来会在差异化竞争的道路上加速分化。不论是被动指数类,还是主动权益类,因地而异、因时而异,根据资管行业大环境和公司自身的战略需求来决定。
话题关注:公募行业主动权益类投资风险的规避
8、蚂蚁金服“相互宝”发展迅猛,网络互助平台这盘棋的关键还是保险。从2019年5月起,相互宝被帮助成员人数就开始大幅增加。相比之下,相互宝2019年5月两期被帮助成员人数也不过35人,如今2019年10月一期便已达到1718人。与此同时,每人分摊金额水涨船高,相互宝2019年5月两期分摊金额0.32元,以此计算,2019年10月第1期的3.01元意味着其增幅已经达到840.62%。(21世纪经济报道)
蔡子微评:不是保险,却和保险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网络互助计划参与人数的高增长,与消费者对传统保险公司或保险从业人员不认可有很大关系。但网络互助平台的规模不断扩大所潜藏的风险必须予以正视。
话题关注:不是保险,胜似保险:网络互助计划的管理与监管
9、京东出招钳制拼多多,“百亿补贴”你站谁。“双11”大战尚未正式打响,高调砸钱做百亿补贴的拼多多,却已然开始了与品牌方的周旋。10月6日,LAMER海蓝之谜官方微博发布一则声明,公布了海蓝之谜在中国大陆地区的官方授权销售渠道,包括授权的百货专柜和百货官网、天猫旗舰店、招商银行网上商城等。(36氪)
蔡子微评:京东选错了对手,拼多多选错了产品。京东拼的是服务、是质量,而非价格;拼多多优势在于下沉市场,但却在补贴上选的全是高端产品。京东要打败的是天猫、苏宁易购,而拼多多的对手应该是淘宝。
话题关注:电商市场的竞争:莫因下沉市场迷失了方向
10、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致歉:优先确保出借人按合同如期兑付。21日白天,港股上市公司51信用卡有限公司(2051.HK)在杭州西溪的办公大楼突然遭到警方调查,众多工作人员被警方带走;当日,51信用卡被查的原因存在多个推测版本:暴力催收、爬虫程序不正当获取用户信息等。(澎湃新闻)
蔡子微评:除了阿里、腾讯、红杉2019年捕获独角兽最多的机构就是警方。逐渐变味的网贷平台必须依托成熟的金融体系和严厉的监管,在发展过程中的不断纠错才能回归本源,真正服务于实业。
话题关注:P2P不断爆雷:潮水退后谁在裸泳?
11、盲盒成“瘾”性消费:女性占75% ,花7千元只是初级水平。你不拆开永远不知道里面是什么样式。”靠着这种充满神秘感的包装营销方式,盲盒在2019年火了起来,尤其受年轻人的喜爱。盲盒,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购买的时候并不知道里面装的具体是哪一款商品,只有等拆开的时候才能知道。某二手购物平台官方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上有30万名盲盒玩家进行交易,最受追捧的盲盒价格狂涨近40倍。那么,这些盲盒里装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会受到年轻人如此狂热的追捧?(陕西日报)
蔡子微评:盲盒是‘碰运气’式购买商品。商家抓住的正是年轻消费者的好奇心理、占有心理和盲目攀比心理。而很多消费者在了解商家行为的情况下仍然受好奇心的“蛊惑”进行消费,可谓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话题关注:解锁盲盒经济背后的秘密
12、人民时评:警惕“纸螃蟹”的隐性危害。从“实体”向“虚拟”转变的过程中,同样也需要处理好实物和券之间的对应关系。近几年,螃蟹券逐渐成为亲朋好友之间的秋季热门赠礼,但其中的猫腻和套路不少。媒体调查发现,很多蟹券存在货不对板、店家跑路、标价虚高等问题。对“纸螃蟹”这种异化了的礼券经济,其隐性危害不容小视,有必要保持警惕。(人民日报)
蔡子微评:作为实物等价物的“礼品券”促进了商品流通,也促进了人们的消费方式、消费体验的升级。但从“实体”向“虚拟”转变的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实物和券之间的对应关系,始终与实际商品保持有机联系,才能防止礼品券难以兑付甚至滋生诈骗等问题。
话题关注:“纸券经济”的危害如何消除?
  二、中国社会科学选题集锦       

2018~2019蔡子微评《话题关注》第一次发布
问题、话题与选题: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选题集锦
     2018~2019蔡子微评《话题关注》2018~2019第一集已经正式发布,内容涵盖问题、选题、话题与研究素材,涉及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八个板块,是蔡子团队从2016~2018三年发布的500万文字材料,16000个选题中精心选出的代表性选题、话题和素材。选题可用于学术问题凝练、现实问题理论思考、课题申报和论文选题以及研究素材的现实证据。观察、关注与观点,是蔡子团队秉承的研究风格;趋势性、思想性、前沿性是蔡子团队关注的焦点,模式、范式与趋势是蔡子团队学术研究关注的重点。
  根据本公众号所关注的焦点和话题研究分类,本次选题分为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社会学、财政学、国际政治与贸易、产业经济、房地产经济八个模块。所有选题都来自于《现代财经-早读分享》2016~2018所搜集、整理与发布的推介内容。
    到目前为止,蔡子团队已经分八次发布了第一集全部发布内容。因为受微信公众号字数和篇幅限制,主版主要显示研究选题,副版不仅显示选题还显示素材、问题与话题,感兴趣者可按公众号最底部的二维码关注后可以看到全部副栏目全部内容。精选纸本研究报告将由《现代财经》出版发布,订阅日期另行通知。
       选题全文链接       
 全部选题集锦已经全部发布完毕,请按以下全文链接查看全文:
  2019年2月25日 (周一)产业经济学选题集锦100发布
  2019年2月26日 (周二)管理学选题集锦100发布
  2019年2月27日 (周三)金融学选题集锦100发布
  2019年2月28日 (周四)社会学选题集锦100发布
  2019年3月1日(周五) 国际政治与贸易选题集锦100发布  
  2019年3月2日 (周六)经济学选题集锦100发布
  2019年3月3日(周日) 财税研究选题集锦50发布
 2019年3月4日(周一) 房地产经济选题集锦50发布

  三、今日财经期刊佳作关注  
全面二孩政策、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  张鹏飞  来源:《经济经纬》2019年第3期

  导读  
摘要:在全面二孩政策下设计了四种总和生育率方案,并通过育龄妇女生育模式的设计测算了我国未来总人口规模、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以及老龄化规模。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动参与率的假设预测了我国2018—2050年劳动力供给规模和结构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应增加1300万~1400万,但是四种总和生育率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都呈现下降的态势,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确实有助于改善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但是作用有限;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提高,15~29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得到了一定的缓解,30~3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渐上升,35~6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步下降,同时男性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步下降。可见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最后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 劳动力供给; 总和生育率; 年龄组;
引用格式:张鹏飞.全面二孩政策、人口老龄化与劳动力供给[J].经济经纬,2019,36(03):134-141.
一、问题提出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计划生育的实施显著降低了我国人口出生率,缓解了我国人口基数大的压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伴随而来的劳动力需求明显上升,但总体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处于基本平衡。21世纪以来我国老龄化步伐加快,无可置疑计划生育是影响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因素,中国的生育模式也逐渐发生变化。在低出生率、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的形势下,劳动力供给逐渐与劳动力需求脱节,导致各地区相继出现了“用工荒”的现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2015年10月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决定了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标志着我国提倡的独生子女政策结束。那么全面二孩政策在改善我国生育模式的同时是如何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本文将在生育率假设的基础上予以回答。
随着我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众多学者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进行了研究。一些学者从劳动者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及经济活动人口比重变化等方面分析了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的综合影响并发现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劳动力供给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但劳动力质量的提升会弱化或延缓这一趋势(王立军 等,2012;王欢 等,2014;张车伟 等,2016)。也有部分学者通过分析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带来可能的影响,认为老龄化会引起劳动年龄人口规模的下降并且年轻劳动力下降表现的较为迅速(童玉芬,2014)。
国外关于研究生育率的变化与劳动市场之间关系的文献较为充实,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于短期内生育率的变化与劳动市场关系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以育龄女性为对象,研究生育率的变化对女性劳动参与的影响。部分学者通过研究发现生育率的提高对女性的劳动参与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考虑到女性在家庭分工中的角色,生育率的提高导致已婚女性整体上参与非市场工作的时间增加,尤其是花费大量时间从事家庭工作和养育孩子的活动,进而导致女性劳动参与率降低(Vere,2007;Bloom et al,2009)。但是生育率的提高对女性劳动参与率的降低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其很大程度上受到女性生育孩次的影响。另一类是关于长期内生育率的变化与劳动市场关系的研究。这类研究主要以人口老龄化的角度为视角。生育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人口年龄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出生人口的数量逐渐小于步入老年人口的数量,导致人口老龄化加剧,进而影响到劳动年龄区间人口数量,最终导致劳动供给量的减少。而通过合理的生育激励政策,虽然短期内可能会降低育龄女性劳动参与率,但是在长期内会增加出生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缓解人口老龄化趋势,更有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发展(Bijak et al,2008;Maestas et al,2016)。
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面二孩政策下总和生育率的假设、生育模式的设计以及劳动参与率的假设,进而得出全面二孩政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本文余下部分结构安排主要分为:第二部分通过生育率的设计构建人口预测模型,进行了总人口的预测、劳动年龄人口的预测以及老龄化趋势的预测;第三部分则在第二部分的基础上,通过劳动参与率的设计构建劳动力供给模型,测算了我国按年龄组、性别分劳动力供给规模并对劳动力供给总规模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则是不同总和生育率方案下的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分析;第五部分是在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二、生育率的设计与人口预测(一)总和生育率(TFR)的设计结合学术界众多学者对我国生育政策的研究,认为我国目前妇女总和生育率的取值在1.4~1.6之间。本文选取总和生育率1.5作为生育政策不变时的基准点。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总和生育率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促进人口的持续增加。本文借鉴张鹏飞等(2017)研究,设计了全面二孩政策下四种生育率假设方案作为2018—2050年人口的预测:生育政策不变的方案(TFR=1.5)、低生育率方案(TFR=1.6和1.7)、中生育率方案(TFR=1.8和1.9)和高生育率方案(TFR=2.0和2.1)。在全面二孩框架下,没有一个成熟的方法或很难确定分年龄段妇女生育率的变化趋势,因此必须对分年龄妇女生育率作出假设。采用这种方式的优势在于,一方面通过各种生育设计方案全面的预测出全面二孩政策下可能出现的各种生育情况,由于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时间不长,单独使用一种方案预测会由于诸多不可观测因素的影响导致测算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而采用多方案预测更有效地避免不可观测因素带来的误差,同时还有利于针对不同生育方案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另一方面,通过不同方案之间的比较,更能直观有效地研究全面二孩政策带来的影响。因此本文以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中全国育龄妇女分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数据作为基础,将处在生育年龄区间15~49岁的妇女生育年龄区间等距分为7段,并假设各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之比保持不变进而得到各方案对应的按年龄段分生育率。
(二)人口预测模型的构建为了预测2018—2050年的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量,本文假设2015年人口年龄和性别分布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人口年龄和性别分布一致,进而得到2015年按年龄和性别分人口数,并在此基础上假设:(1)男女人口出生比为1:1;(2)忽略国际人口迁移因素;(3)不考虑生育妇女和婴儿的死亡因素。则:
1.第t+1年出生的人口数量为:

(1)
其中x为年龄区间数量,即把0~99岁等距分为[0,4]、[5,9]…[90,94]、[95,99]共20个年龄区间。Pt.x为第t年x年龄区间女性人口的数量;Bx为x年龄段妇女的生育率。
2.第t年已出生人口数在第t+1年的数量为:

(2)
其中P1t.i表示第t年i岁女性人口的数量;D1t.i表示第t年i岁女性的死亡率;P2t.i为第t年i岁男性人口的数量;D2t.i为第t年i岁男性的死亡率。
3.第t+1年的总人口数为:
Zt+1=Et+1+Tt+1
(3)
(三)人口预测结果1.总人口规模
在不同的总和生育率方案下,总人口规模差异比较明显。在生育政策不变时(TFR=1.5),总人口数量将于2028年达到峰值14.47亿,之后逐年下降,到2050年总人口数量下降到13.24亿;在低生育方案中,总人口分别于2029年(TFR=1.6)和2030年(TFR=1.7)达到峰值14.62亿和14.78亿,到2050年,人口分别降至为13.62亿和14.00亿;在中生育方案中,总人口分别于2031年(TFR=1.8)和2032年(TFR=1.9)达到峰值14.94亿和15.12亿,截至2050年分别降至14.39亿和14.79亿人;可见在总和生育率在1.5~1.9之间时,每提高0.1,人口峰值年份相应的向后推迟1年,人口峰值数量相应的增加1700万左右。而在高生育方案中,总人口分别于2034年(TFR=2.0)和2050年(TFR=2.1)达到峰值15.30亿和15.62亿,与生育政策不变时相比,截至2050年高生育方案分别多出1.96亿和2.38亿。
2.劳动年龄人口规模
各生育方案中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将于2018年达到峰值10.26亿,之后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开始下降,在生育政策不变的方案中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得最快,从2018年到2050年平均每年下降0.65%,至2050年为8.11亿;而在其他生育方案中平均每年下降0.59%(TFR=1.6)、0.53%(TFR=1.7)、0.47%(TFR=1.8)、0.41%(TFR=1.9)、0.35%(TFR=2.0)和0.29%(TFR=2.1)。至2050年分别有8.31亿、8.51亿、8.71亿、8.90亿、9.10亿和9.30亿。可见在总和生育率处于1.5~2.1区间内,每提高0.1,劳动年龄人口平均下降速度相应减少0.06%左右,至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相应的提高约2000万,这表明总和生育率的提高能够明显的减缓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下降的趋势。
3.老龄化规模
生育政策不变时的65岁及以上人口老龄化规模于2018年—2050年不断扩大,每年平均扩大4.75%,截至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5.91%;同样其他生育方案中老龄化规模变化趋势与生育政策不变时的趋势相同,老龄化规模每年平均扩大4.56%(TFR=1.6)、4.37%(TFR=1.7)、4.19%(TFR=1.8)和4.02%(TFR=1.9)、3.85%(TFR=2.0)和3.68%(TFR=2.1)。至2050年分别为25.19%和24.50%、23.83%、23.19%、22.57%、21.96%。可见总和生育率处于1.5-2.1区间内时,每提高0.1,老龄化扩大速度相应减少0.2%左右,这也证明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总和生育率越高,人口老龄化规模扩展的越缓慢。
三、未来劳动参与率设定及劳动力供给规模的测算(一)劳动参与率的设定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多种多样,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以及劳动参与率对劳动力供给都有深刻的影响;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个人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等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较大。劳动参与率作为重要参数,对劳动力供给具有直接的影响。表1为2000年和2010年按年龄组、性别分劳动参与率,由表可知无论2000年还是2010年,按性别分劳动参与率或总参与率都是随着年龄组逐渐上升到达稳定状态,之后逐渐下降。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中在15~24岁处于上升阶段,于25~49岁之间达到高峰并趋于稳定,从50岁开始劳动参与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降低。
表1 2000年、2010年按年龄组、性别分劳动参与率(%)

王金营等(2006)、马忠东等(2010)认为伴随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延长,影响最显著的是15~19岁和20~24岁年龄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还有进一步的下降空间。本文在此基础上同时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假定自2010年起15~19岁和20~24岁年龄组按性别分劳动参与率每年下降1%,至2025年分别降到19.8%、17.04%(15~19岁年龄组)、61.22%和54.34%(20~24岁年龄组),之后保持稳定。25~49岁年龄组的劳动参与率较高且下降的非常缓慢,整体上呈现稳定的态势,故假设25~49岁年龄组劳动参与率每年下降0.1%,至2050年下降到91.78%、78.09%(25~29岁年龄组),93.04%、79.19%(30~34岁年龄组),92.95%、80.40%(35~39岁年龄组)、92.50%、80.82%(40~44岁年龄组)和91.14%、76.05%(46~49岁年龄组)。50~64岁年龄组中劳动参与率随着健康水平、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总体趋势会呈现下降状态。但是考虑到我国未来要实行的延迟退休政策,预计50~60岁年龄组劳动参与率会在延迟退休实施的时间段内出现上升趋势。故综合考量假设50~64岁年龄组劳动参与率在2010—2050年保持稳定不变的状态。
(二)劳动力供给规模的测算将劳动年龄区间15~64岁等距分为[15,19]、[20,24]、[25,29]......[55,59]、[60,64]共计10个年龄区间,则在第t年的劳动供给数量为:

(4)
其中,i表示劳动年龄区间数量;Lt表示第t年的劳动力供给数量;P1t.i和P2t.i分别表示第t年第i年龄区间的男性人口数和女性人口数;R1t.i和R2t.i分别表示第t年第i年龄区间的男性和女性的劳动参与率。
表2可以看出在不同生育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的走势,各方案均在2018年达到峰值7.73亿,之后各方案都呈现下降的趋势。可见生育政策的改变已经无法扭转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的趋势,总和生育率的提高只能降低劳动力供给下降的速度。通过表2还可以看出不同生育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的具体规模,各生育方案从2030年开始出现差异。在生育政策不变的方案中,截至205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量下降为5.74亿,年平均下降速度为0.81%;在低生育方案中,截至2050年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5.87亿(TFR=1.6)和6.00亿(TFR=1.7),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75%和0.70%;在中生育方案中截至2050年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6.13亿(TFR=1.8)和6.27亿(TFR=1.9),年平均下降速度为0.65%和0.59%;而高生育方案中截至2050年劳动力供给量分别为6.40亿(TFR=2.0)和6.53亿(TFR=2.1),年平均下降速度分别为0.54%和0.69%。可见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于205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量将提高1300万~1400万,而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速度相应减少0.05%左右。
表2 不同生育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百万)

四、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一)生育政策不变时(TFR=1.5)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在生育政策不变时,如下页表3,15~24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总体呈现一种下降的趋势,由2018年的12.10%下降2050年的8.26%;25~49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逐年下降,由2018年的66.21%逐渐下降到2050年的57.08%;50~64岁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8年的21.68%上升到2050年的34.67%。而在男性和女性占比中,男性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稍有上升,由2018年的55.61%上升到2050年的56.79%。
表3 生育政策不变时劳动力供给结构(百万)

(二)低生育方案时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以TFR=1.7为例,见表4。15~24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由2018年的12.10%下降到2050年的8.95%;25~49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由2018年的66.21%逐渐下降到2050年的57.91%;50~64岁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8年的21.68%上升到2050年的33.14%。而在男性和女性占比中,男性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同样稍有上升,由2018年的55.61%上升到2050年的56.65%。
表4 低生育方案(TFR=1.7)劳动力供给结构(百万)

(三)中生育方案时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以TFR=1.9为例,详情见下页表5。15~24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由2018年的12.10%下降到2050年的9.58%;25~49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由2018年的66.21%逐渐下降到2050年的58.68%;50~64岁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8年的21.68%上升到2050年的31.74%。而在男性和女性占比中,男性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由2018年的55.61%上升到2050年的56.52%。
表5 中生育方案(TFR=1.9)劳动力供给结构(百万)

(四)高生育方案时劳动力供给结构的变化以TFR=2.1为例,见表6。15~24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由2018年的12.10%下降到2050年的10.16%;25~49岁劳动力规模占总劳动规模的比重由2018年的66.21%逐渐下降到2050年的59.38%;50~64岁的比重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由2018年的21.68%上升到2050年的30.45%。而在男性和女性占比中,男性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由2018年的55.61%上升到2050年的56.40%。
表6 高生育方案(TFR=2.1)劳动力供给结构(百万)

(五)各生育方案的综合分析表7反映了2050年各生育方案相对于2018年时按性别和年龄组分劳动力供给量占总供给量比例的变动情况。计算方式为2050年各年龄段、性别对应劳动力供给量占2050年劳动供给总量之比与2018年各年龄段、性别对应劳动力供给量占2018年劳动供给总量之比的差。它能反应出2018—2050年各年龄段、性别对应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化幅度。
表7 2050年同比2018年时年龄组和性别下的劳动力供给量占总供给量的比例变动(%)

由表7可知,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提高,15~19岁、20~24岁、25~29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量占比的下降趋势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尤其是25~29岁年龄组,当总和生育率达到2.1时,2050年25~29岁年龄组占2050年劳动供给总量之比与2018年基本相同。
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提高,30~34岁年龄组占比逐渐上升;35~49岁年龄组占比逐渐下降,50~64岁年龄组占比同样逐步下降。这是因为总和生育率的提高增加了出生人数,导致了15~34岁人口的增加,相应得劳动力供给量也得到了增加;但是截至到2050年,二孩出生的人口还未进入40~64岁年龄组,只是劳动供给总量也得到了增加,导致该年龄组劳动力供给量的占比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提高而下降。而总和生育率的提高降低了男性劳动供给量占比。
五、结论、建议和展望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我国的总和生育率,而在四种生育方案下总和生育率每提高0.1,截至205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相应的增加1300万~1400万,可见全面二孩政策可以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但四种总和生育率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已经无法扭转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的局面。对于劳动力供给结构而言,随着总和生育率的提高,15~29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得到了一定的缓解,30~3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渐上升,35~64岁年龄组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步下降,同时,男性劳动力供给结构占比逐步下降,可见全面二孩政策能够改善劳动力供给结构。
虽然全面二孩政策能够促进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增加,但是由于出生人口需要经历15年的少儿期才能进入劳动年龄人口阶段,即生育政策的调整对劳动力供给规模的增加需要一个15年的“过渡期”,这会导致在一定时间段内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并不能看到全面的效果,甚至会因为女性的生育高峰期而出现女性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大规模减少,进而对总劳动力供给造成不利的影响。在本文分析的四种方案下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规模都呈现下降的趋势,这表明老龄化在2018—2050年中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还是要强于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这也佐证了部分学者认为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已错过了最佳时期的观点。结合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劳动参与率的下降是一种必然,这也会导致全面二孩政策对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由本文结论可知,全面二孩政策能够增加我国劳动力供给数量,但是受到二孩生育率的影响,因此在具体的做法上,一方面要解除部分群体因为生活压力导致的“能生不愿生”的顾虑,以增加短期内二孩生育数量;另一方面加大政策宣传,积极有序推进全面二孩正常平稳运行。全面二孩对医疗体系影响较为深刻,生育率的提高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较为迫切,应合理有效配置医疗资源以适应全面二孩政策的发展。
第二,由本文预测可知,全面二孩政策的实行在缓解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下降趋势问题上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在放开二孩政策的同时,要辅之以其他政策来改善我国劳动力供给规模。具体做法上,可通过提高工资水平、改善工作环境、加强社会保障等方面提高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参与率的提高有助于整体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增加。同时要消除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歧视现象,如性别歧视、职业歧视等,保障劳动者待遇公平。
影响总和生育率的因素错综复杂,考虑到未来中国可能出现的变化,人口流动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取向、地区差距的新变化、女性学历水平的提高、生育保险政策的变化等,均可能会对总和生育率产生促进或抑制影响,这些都有待做进一步研究。整体相对于人口政策不变而言,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对于总和生育率的影响是积极的。
参考文献:
马忠东,吕智浩,叶孔嘉.2010.劳动参与率与劳动力增长:1982—2050年[J].中国人口科学(1):11-27,111.
童玉芬.2014.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我国劳动力供给变化特点及面临的挑战[J].人口研究(2):52-60.
王欢,黄健元,王薇.2014.人口结构转变、产业及就业结构调整背景下劳动力供求关系分析[J].人口与经济(2):96-105.
王金营,蔺丽莉.2006.中国人口劳动参与率与未来劳动力供给分析[J].人口学刊(4):19-24.
王立军,马文秀.2012.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劳动力供给变迁[J].中国人口科学(6):23-33,111.
张车伟,蔡翼飞.2016.中国“十三五”时期劳动供给和需求预测及缺口分析[J].人口研究(1):38-56.
张鹏飞,陶纪坤.2017.全面二孩政策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1):104-115.
BIJAK J,KUPISZEWSKI K M.2008. Replacement migration revisited: Simul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selected population and labor market strategies for the aging europe, 2002-2052[J]. Population Research and Policy Review, 27(3):321-342.
BLOOM D E, CANNING D, G?NTHER F, et al.2009. Fertility, fe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and the demographic dividend[J]. Journal of Economic Growth, 14(2):79-101.
MAESTAS N, MULLEN K,POWELL D.2016. The effe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economic growth, the labor force and productivity[Z]. Nber Working Papers.
VERE J P.2007. “Having it all” no longer: Fertility, female labor supply, and the new life choices of generation[J]. Demography, 44(4):821-828.
作者简介:张鹏飞(1993— ),男,山东聊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研究。
【免责声明】《现代财经》微信公众平台所转载的专题文章,仅作佳作推介和学术研究之用,未有任何商业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有侵权或非授权发布之嫌,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审核处理。
四、健康生活
【6个字鉴别“恶性”口腔溃疡:“大舅突发胃疼”】 大:口腔溃疡面积超过0.5厘米;舅:谐音“久”,溃疡3周还不愈合;突:“凸”的谐音,是说这种溃疡的形状凹凸不平、边界不清;发:除了溃疡,还伴发热、皮疹、腹泻等症状;胃:“位”的谐音,指溃疡的好发部位是舌尖两侧、舌根两侧、两侧颊部;疼:除了溃疡部位疼,还伴有舌头、牙齿等部位疼痛。
《现代财经-早读分享》是由《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总第1338期)
编辑整理:蔡子团队  
团队成员:高阳、徐姗姗、姜倩雯 、王鹏丽、殷杰、李莉、郭蔷、许思宁、马洪梅、蔡跀
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现代财经》公众微信号(modern-finance)
                 
欣赏和阅读《现代财经》2019年第10期,敬请点击以下阅读原文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