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雇主对雇员职务行为致损赔偿后受害人起诉雇员能否受理?
最高法院出版物公布的参考性案例
【审判规则】雇员在从事职务活动中致另一雇员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已经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行为人即雇员承担赔偿责任,属重复起诉,依法不予受理。
【基本案情】秦X风驾驶第一工程公司(湖南省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公司)所有的改装后的无牌三轮农用运输车,载乘被害人章X金、邓新华、章小云三人准备出矿为矿里拖黄泥作引水沟备用。行驶至急弯陡坡处时,因制动失效,秦X风临危采取措施不力,致使车辆失控后,撞到道路南侧的土坎上,造成乘车人章X金死亡。秦X风受雇于第一工程公司,该事故发生后,死者家属即李X珍作为代表与第一工程公司达成了赔偿协议,由第一工程公司一次性赔偿死者家属经济损失105 000元,并已支付。
公诉机关以秦X风犯过失致人死亡罪,提起公诉。
李X珍、章X成、章X胜、田X菊(分别为章X金的妻子、儿子、父亲、母亲)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秦X风、第一工程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争议焦点】雇员在从事职务活动中致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已经承担赔偿责任后,受害人起诉该雇员的,法院应否受理。
【审判结果】一审法院判决:秦X风犯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驳回附带民事诉讼原告李X珍、章X成、章X胜、田X菊的诉讼请求。
李X珍、章X成、章X胜、田X菊均不服一审判决,以秦X风擅自驾车致人死亡是自己的违法行为造成的,不能认定为从事雇佣活动中的致人损害;秦X风应对其致人损害行为承担赔偿责任;原审武断驳回对秦X风侵权的损害赔偿请求错误为由,提起上诉。请求二审改判,支持上诉人的诉讼请求。
二审法院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审判规则评析】行为人在非交通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致人死亡的严重事故时有发生,司法实践中,一般均是按过失致人死亡罪来处罚。秦X风驾驶车辆在矿内所修的便道上行驶造成了被害人的死亡后果,故应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未纳入依照法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雇佣关系,雇员在从事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本案中,秦X风和死者受雇于同一用人单位,秦X风是在履行工作职责的过程中导致其他雇员死亡,其不属于“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在事故发生后,用人单位同死者家属达成了赔偿协议,并已履行完毕,承担了赔偿责任,死者的家属都已经及时得到了经济赔偿。故李X珍、章X成、章X胜、田X菊系重复主张,依法不予受理。
【适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七十二条第一款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犯罪分子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可以宣告缓刑。
(2011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将第七十二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第七十三条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务院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2011年1月1日生效的国务院2011年《工伤保险条例》将第三十七条改为第三十九条,并将第一款第(三)项修改为:“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
第十二条 依法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统筹的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用人单位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告知其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处理。
因用人单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权造成劳动者人身损害,赔偿权利人请求第三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十一条第一款 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雇佣关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雇员人身损害的,赔偿权利人可以请求第三人承担赔偿责任,也可以请求雇主承担赔偿责任。雇主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法律修订】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09年2月28日生效)将《刑法》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2011年5月1日生效)将《刑法》第七十二条修改。
2.国务院2004年《工伤保险条例》已经修订,第三十七条被修改,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案 号】 (2007)宜中刑终字第00274号
【罪 名】 过失致人死亡罪
【判决日期】 2008年01月14日
【权威公布】 被国家法官学院《中国审判案例要览》(2009年刑事审判案例卷)收录
【审理法院】 湖北省宜昌市中级人民法院
【审级程序】 第二审程序
【审理法官】 吴如玉 黄孝平 常明
【公诉机关】 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