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中国父亲缺位,孩子教育成为“短板”!

中国父亲缺位,孩子教育成为“短板”!

阅读量:3710527 2019-10-23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家校学堂”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精彩文章。
在一次同学聚会上,几个结了婚的朋友在相互抱怨地聊了起来,其中的对话如下:
“你现在是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吗?”
“不然还能怎么样?我家婆又带不了”
“那你老公呢?他平时也不带孩子吗?”
“说起我就生气,现在有多少男的会带孩子?孩子一哭,就撒手不管,就感觉孩子是纪念品来的”
“对,没错,我也是这样觉得的,生的时候就很积极,生出来又不管不顾.......”
其实,纵观当前的家庭教育情况,很多家庭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大多数男性家长因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而习惯性缺席,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部推给母亲,母亲又太过强势,不会找方法,逼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据了解,2010年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的调查报告显示:在40岁以下被采访爸爸中,最近一年从不或很少照料孩子生活的占到70%,从不或很少辅导孩子功课的占到47%。而妈妈在这两项的表现分别为7%和20%。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在妈妈的照顾和教育下长大的。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观看过家庭剧《小欢喜》?其中,里面就有一个典型的例子:
乔英子成长于一个离异家庭,但哪怕父母没离婚之前,英子也是由妈妈宋倩一个人带大的。
从小,爸爸乔卫东就没对英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教育有过什么帮助。
剧中,一段英子和母亲吵架的场景让人泪目。
英子说自己学习压力大,才会逃课,妈妈宋倩听了,眼泪就夺眶而出,她也委屈:
“我压力不大呀,都是妈妈一个人带你长大的呀。
我白天要上课,晚上还要备课,我起早贪黑给你买菜做饭,照顾你的起居……”
中国式的妈妈,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没关系。
哪怕丈夫缺席孩子的陪伴和教育,也能以一己之力撑起一个家,给孩子提供最舒适的生活和学习环境。这一切的原因都是归结于:中国式的父亲,习惯了不出力。

那么,中国父亲为什么会在中国教育中“缺失”呢?
这种缺失主要是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中的缺失,很多父亲因为工作养家,经常早出晚归,没有足够多的时间陪伴孩子。
另一方面是情感方面的缺失,即使爸爸在家,大多数都是在忙事情,很少与孩子进行情感上的互动,忽略了孩子的存在。
事实上,研究表明,父亲付出越多、在孩子成长中的参与度越高,孩子就越聪明、适应力越强、越有责任感。
有心理学家指出,在孩子12岁之前,往往会把父亲当成自己的偶像,孩子对父亲往往有一种强烈的崇拜之情,把父亲当成智慧和力量的象征。
孩子会下意识的去模仿父亲的行为方式,在心智成熟之后,会努力去抵达或者超越父亲的高度。

因此,恩诺教育强调认为,无论再忙,身为父亲也一定要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父亲的关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有一个足够坚强的后盾,产生安全感,做事就会自信很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内容来源网络,因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