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宽严相济”引发“自首效应”
湘西州53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10月21日讯(记者 刘燕娟 通讯员 肖彬华 向富利)“参加宽严相济大会后,我想到自己的问题,吃不好也睡不安。经过再三思考,决定主动交代问题,希望得到组织的宽大处理。” 近日,一名党员干部敲开了龙山县纪委监委的门。在反腐败高压态势的强大震慑和政策感召下,今年1至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有53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
今年以来,湘西州纪检监察机关在查处一批公职人员、释放震慑信号的同时,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微信微博等发布通告,敦促相关单位和个人限期说明情况。同时,深入案发单位召开党风廉政教育大会、通报案件查办情况、观看警示教育片等,敦促涉案人员主动交代问题。
一系列举措让已经犯错的党员干部纷纷选择 “自首”。龙山县纪委监委近期先后在红岩溪镇、县自然资源管理局召开宽严相济大会,公开征集该县茅坪乡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田承柱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线索和证据,并敦促相关涉案人员主动讲清问题。仅4天时间,就有5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自己涉及该案的有关问题。在永顺县,州纪委监委在办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领域腐败案过程中,石堤镇党委书记彭昌勇等3名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慑于压力,主动投案,如实交代涉嫌违纪违法问题。吉首市纪委监委发布“一棵树”“一块地”等涉林、涉农专项治理的通告后,13名党员干部主动交代问题,其中马颈坳镇某村党支部书记陈某带着4.8万元现金,到镇纪委主动交代侵占村集体退耕还林款、粮食补贴款等问题。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是我们党一贯的方针。那些犯错的同志能迷途知返,争取组织的宽大处理,充分彰显出执纪执法的力度和‘温度’。”湘西州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对16名主动投案自首、积极配合组织调查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和涉嫌行贿人员给予了从轻从宽处理或处罚。
链接:
记者从全国扫黑办10月21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在惩治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中的协作配合,国家监委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研究制定了《关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 严惩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问题的通知》。
据介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与政法机关凝心聚力、合力攻坚,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背后的腐败和“保护伞”问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此时印发《通知》,既着眼将实践经验提升为常态化制度,又立足解决当前工作中的瓶颈和短板,明确今后“打伞破网”的工作方向。
《通知》强调,各级监察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聚焦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案件及坐大成势的过程,重点查办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的7类案件,即:
1.公职人员直接组织、领导、参与黑恶势力违法犯罪活动的案件;2.公职人员包庇、纵容、支持黑恶势力犯罪及其他严重刑事犯罪的案件;3.公职人员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帮助黑恶势力人员获取公职或政治荣誉,侵占国家和集体资金、资源、资产,破坏公平竞争秩序,或为黑恶势力提供政策、项目、资金、金融信贷等支持帮助的案件;4.负有查禁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的案件;5.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民事枉法裁判、执行判决裁定失职或滥用职权、私放在押人员以及徇私舞弊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案件;6.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生的公职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包庇、阻碍查处黑恶势力犯罪的案件,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的案件;7.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办案人员的案件。
记者注意到,根据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的司法实践和调研中总结的重点司法适用问题,《通知》对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行为可能触犯的法律问题作出规定。其中,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一特殊主体,规定了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并对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勾结的情形如何处理进行了规范。
针对线索研判处置不及时、案件查办协同性不够、部分罪名的管辖权存在交叉等协作配合上存在的问题,《通知》对监察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机关在查办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过程中的监督制约、配合衔接机制进一步提出要求,强调要建立完善重大疑难案件研判分析、案件通报、线索移送、沟通反馈、罪名管辖确定等工作机制。
来源:新湖南、红网
要爆料、要宣传、要咨询……欢迎和小编成为朋友,小编微信号 xzx20150731
更多精彩点击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