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导 读
10月22日(昨日),以“共建生态,智领未来——开启汽车新时代”为主题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举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大会之上,做了继华为公司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来最为详细的规划和布局的阐述。

从2G到3G,简单的功能机摇身一变成了智能手机,结合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成为了持续价值创造的新平台。我们所熟知的淘宝、天猫,社交类的微信、QQ,工具类的滴滴打车,支付类的支付宝、云闪付等应用,为产业界和消费者们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而随着汽车智能化与通信技术的深度结合,一场全新的革命将再次上演。这段跨越“种族”的“爱情”将超越两个行业本身所产生的价值,赋能更多行业,对人类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10月22日(昨日),以“共建生态,智领未来——开启汽车新时代”为主题的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在京举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大会之上,做了继华为公司正式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以来最为详细的规划和布局的阐述。
互联网下半场开启,ICT企业、互联网企业开始了对物联网时代的全新思考和部署。在这一背景下,“新势力”们希望将汽车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程度的发挥,传统的“前辈”们心急如焚的寻求转型。华为不造车已是众人皆知的事实,作为全球领先的ICT行业领军者,立志成为Tier1级别的汽车产业链中的供应商,“不碰车,造好车”。
造好“车”,造“好车”
物联网时代ICT企业怎样深入传统行业的转型中,实现跨行业融合?既然不造车,华为一定不会去做传统的汽车行业颠覆者来树立强敌,这不是华为擅长的,也不是华为愿意去做的。但既然要深入新的市场,又不免会颠覆行业中的其他的参与者,比如华为今后怎样面对传统的汽车行业Tier1零部件供应商,门外徘徊、亟待入场的互联网公司,汽车颠覆者——自动驾驶造车新势力们,这将是一个比“造车”更无法预知且又更具挑战的尝试。
为此,徐直军在大会上对华为面向未来的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做了进一步规划,并进行了更为细致的阐述。华为公司的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包括了五大方面,即最传统的智能网联、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电动和面向车企研发创新及支持出行服务的云服务。
具体关键做法为:
1. 打造MDC智能驾驶平台,建立广泛的生态,将华为最大的优势——AI能力和云能力运用到汽车行业,打造三个生态。一是华为自研自造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在内的传感器,利用华为5G技术研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天候的成像,利用全球领先的广电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激光雷达的成本问题和性能问题;二是打造基于MDC的算法和应用生态;三是打造执行生态,推动并完善标准的建立。
2. 打造智能座舱,将智能座舱平台和智能终端生态结合,未来华为将基于智能手机麒麟芯片加鸿蒙操作系统的“王炸组合”,打造智能座舱生态平台,实现智能终端生态、软件生态、应用生态引入到汽车当中。
3. 打造智能电动平台,通过开发一款MCU并打造一个整车控制操作系统,让汽车开发企业不断能提升用户差异化体验。利用华为在能源产业拥有的50亿美元的规模,解决电动化成本和性能问题。
4. 发挥华为公司在通信技术领域的绝对优势,做好车与路、车与车、车与所有的联接。
以下为徐直军现场演讲全文: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荣幸参加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我想借此机会分享一下华为公司如何聚焦ICT技术,使能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我在4月17号上海汽车展上讲过,随着汽车与信息通讯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成为人类社会新的革命性发展引擎,其影响远远超过两个行业本身。智能网联汽车将对人类社会、对汽车产业、对人的出行带来巨大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五点:
第一,智能网联汽车将成为持续价值创造的平台。传统手机走向智能手机之后,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了整个产业界持续创造价值的平台。我们欣喜的看到,一旦汽车从传统汽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之后,也将成为整个汽车生命周期内,为产业界持续创造价值、为消费者持续提升体验的平台。
第二,未来整个社会应该是拥有车与出行服务相结合。
第三,有车的人都知道,我们最讨厌的,就是车内的娱乐系统几十年不变。我认为汽车领域的智能座舱也好,其他系统也好,应该跟我们现在蓬勃发展的智能终端的产业链、生态有机地融合起来。也就是把手机的体验带到车上,把手机的硬件生态与应用生态带入到智能座舱里面。

第四,传统的汽车是基于E/E架构,也就是总线+分散控制的架构,我们认为要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应该是一种分布式网络+域控制器的架构。
第五,连接起来以后,车就不再是孤立的一个个机械物体,而是一类网络终端了,自然而然就面临网络安全的问题、面临信息安全的问题。所以,车的安全观念要从传统安全要走向可信。
注意到ICT行业和汽车的融合趋势,华为公司在过去的四到五年里,一直在探索,怎么发挥我们在ICT行业的技术积累优势,以促进传统汽车产业走向智能网联汽车。经过几年探索之后,我们清晰了自己的战略选择:华为不造车,聚焦ICT技术,成为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车企“造好”车,造“好车”。
为了执行这个战略,5月29号华为公司正式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来执行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战略。同时我们也进一步规划了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解决方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最传统的智能网联,怎么把车与云、车与车、车与物、车与周边连起来。第二是智能驾驶。第三是智能座舱。第四是智能电动。第五是我们提供一系列帮助车企研发创新及支持出行服务的云服务。主要是在这五个方向帮助车企造好车。
首先,从传统车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必须进行架构的改变。传统的E/E架构是总线加分散控制的架构,一个车上几百个控制器,但是走向智能网联汽车,应该充分融合ICT技术几十年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与积累,把车做成分布式以太网络+三个域控制器的架构,实现软件定义汽车,持续为消费者提升体验。这样,在汽车的生命周期里面,持续创造价值就可以通过软件升级,也可以通过硬件替换来实现。大家很清楚,遵循摩尔定律,电子行业技术是快速进步,成本也是迅速降低的。
在此我分享在具体的几个方向上华为的做法:

第一个方向,我们想打造一个MDC智能驾驶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建立广泛生态,最终通过开放合作,促进整个汽车产业走向智能化。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AI能力与云的能力,打造以华为昇腾芯片为基础的、加上智能驾驶操作系统以及自动驾驶云服务的MDC智能驾驶平台。通过智能驾驶平台再开放API,跟广大的部件提供商、集成商、应用开发商等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三个生态:
其一是传感器生态,包括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等等,让这些传感器方便与MDC连接在一起。作为选择之一,华为也会利用自己的5G技术来开发毫米波雷达,实现全天候的成像,同时我们也会充分利用全球领先的光电子技术,开发激光雷达,真正解决激光雷达面临的成本问题与性能问题。
其二是智能驾驶应用生态,我们希望打造基于MDC的算法与应用生态,希望广大合作伙伴基于MDC,来开发智能驾驶的应用与智能驾驶的算法,支持汽车产业来不断的提供智能驾驶创新功能和服务。
其三,我们把MDC跟各种执行部件连接起来,我们把接口的标准打造好,让MDC跟所有的执行部件容易配合。另外,我们还面临着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等问题和挑战,所以我们希望建立广泛的生态联盟,来推动建立标准、凝聚共识,以推动整个汽车产业走向自动化,真正实现完全的自动驾驶。

第二个方向,打造一个智能座舱平台。我们的核心理念是让智能座舱平台和整个智能终端生态结合起来。我们在中国、在全球都拥有大量的智能手机用户,整个产业界建立了广泛的智能终端生态,真正实现了规模化、低成本。智能座舱是在车上,我们认为应该把智能终端硬件生态、软件生态、应用生态,引入到智能座舱。华为公司将基于智能手机麒麟芯片加上鸿蒙操作系统,来打造一个智能座舱的平台。希望基于这样的平台,最终构建起智能座舱的生态,希望未来的智能座舱硬件也是可以更换的,应用是不断更新的,软件也是可以不断升级的。

第三个方向,我们要打造一个智能的电动平台,使得车企在电动上形成差异化的体验。我们开发一款MCU,基于MCU打造一个整车控制操作系统,基于这个操作系统开放给所有的汽车开发企业,不断提升用户差异化体验。所有的车企基于VDC平台,就可以更好地做好差异化的整车控制。
同时华为在能源产业有50亿美元的规模,我们充分利用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器件一致性,把电动化成本降下来,解决充电、电驱、电池管理的成本与性能问题。

最后是联接,我们希望通过4G、5G、V2X的技术,把车与路连接起来,把车与车连接起来。同时通过云服务,实现对所有连接的车进行有效的管理,这样就构建了把所有的车都连接起来的生态。

我们希望把这些年积累的ICT技术,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围绕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网联、智能电动以及相关的云服务,真正地帮助车企快速地造出智能网联汽车,成为真正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企业的增量部件供应商,帮助我们的合作伙伴“造好”车,造“好车”。
谢谢大家!
来源/华为。侵删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