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解读背景
高端装备制造业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市场空间广阔。建议投资者紧跟国家产业政策指导方向,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资金支持,把握重点项目的投资机会。
高端装备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保持稳中有进,经营状况总体向好?
2018年以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从供给侧来看,我国在建高铁与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不断建成通车,带动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供给扩张,动车组产量止跌回升,铁路机车产量小幅下降;民用航空工业则保持快速发展态势,生产研发进度持续加快,C919首飞成功,ARJ21正式投入航线运营,市场运营及销售情况良好;北斗芯片、模块等基础产品销量已突破7000万片;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完成建设并开始提供全球服务,北斗系统正式从区域走向全球;工业机器人受下游不景气影响,产量出现高开低走的态势。
从需求侧来看,铁路基建项目加速落地,中西部铁路建设加速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推动轨交装备产业发展;航空工业新增订单保持稳定增长;受电气电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下滑影响,国内机器人市场首次出现下滑。
从行业经营情况来看,船舶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继续转好,行业总体经营状况向好,但贸易摩擦升温为高端装备国际贸易增添不确定性。2018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1853.7亿元,同比增长3.8%,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2.5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73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6.9个百分点。2019年1~8月,实现营业收入7237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7.1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88.5亿元,同比增长27.6%,增速较上年同期加快29.6个百分点。
2015年以来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利润总额及增速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顶层设计日益完善,政策助力行业发展
2018年以来,政府继续加强高端装备制造业顶层设计,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对高端装备制造业未来发展方向做出明确指引。
智能制造方面:2018年3月,工信部发布《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管理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工作流程。2018年10月,工信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进一步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将推动智能制造国家和行业标准上升成为国际标准。
航空方面:2018年1月,修订后的《国内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正式实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民用机场,民航基建投资资金渠道有望拓宽。2019年2月,民航局出台《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管理规程(暂行)》,鼓励并有序推进典型的运行环境和情景下的试点和示范运行,探索规范安全风险较高的无人机运行。该文件的出台夯实了无人机运行管理标准和法规体系提供基础,对加快无人机新商业模式发展意义重大。
同时,公布多项标杆企业、示范项目名单,发挥先进企业示范引导作用。2018年以来,工信部等多部委公布了多类示范项目,其中包括绿色制造示范名单、15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优势类)、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名单、33个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50个第二批服务型制造示范项目、150个为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合试点示范项目、68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通过树立标杆项目,发挥先进企业对制造业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创新驱动行业提质升级,核心技术不断突破
我国坚持科技创新战略,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提质升级。2018年以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在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实现重大技术突破,不断填补核心技术空白。
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国家铁路局颁发时速160公里动车集中电动车组型号合格证和制造许可证,标志着动力集中式动车组正式上线;时速250公里标准动车组、驮背运输车等各种高端铁路装备研制取得积极进展。
航空领域,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700飞机的欧洲冰岛大侧风试飞成功,填补了我国运输类飞机30节以上大侧风试飞的空白;我国自行设计研制的大型飞机AG600完成水上首飞,标志着我国真正拥有水陆两栖全能大飞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型多用途通航飞机“小鹰700”成功首飞,填补了该领域机型空白;ATG地空宽带通信系统在ARJ21飞机103架机上进行的测试试飞取得成功,首次实现了试飞遥测数据网络化实时双向传输应用测试,为智能飞行奠定坚实基础;70座涡桨支线飞机新舟700飞机项目已通过专家评估,将正式进入生产线,推动我国民用飞机两干两支发展战略。
航天领域,成功发射“张衡一号”,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首枚民营自研商用火箭“重庆两江之星”首飞成功,是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典范;首台120吨推力二级火箭发动机热试成功,标志着我国大推力、高性能液氧煤油发动机技术在高空发动机领域获得重大突破;成功发射海洋二号B卫星在太原卫星,开启世界首个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建设的新征程;虹云工程首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系统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在月球着陆,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在月球正面与背面均成功完成探测器软着陆的国家。
智能制造领域,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的趋势逐步显现,国内厂商攻克了伺服控制、伺服电机、减速机等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部分难题;服务机器人领域,我国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创新步伐,该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处于全球第一梯队,特别是智能语音、计算机视觉等应用专利数量保持快速增长;我国特种机器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不但在反恐排爆及极端天气应用领域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而且在无人机、水下机器人等领域形成了规模化产品;此外,我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已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审批准产,标志着我国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行业发展趋势
行业市场竞争激烈,危机中存在发展机遇
轨道交通领域,2019年,我国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这一举措将降低轨交装备制造业企业税务负担,提高其盈利能力。此外,2019年,国家将继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全国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将进入密集建设期,铁总发布大量高铁新订单并启动普客列车升级换代,均将带动轨交装备的需求规模增长,提高轨交装备行业绩效水平。
航空装备方面,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稳定增长,国产飞机研发、生产进度进一步提速;国产大飞机C919进入密集试飞阶段,有望完成取证工作;国产ARJ21支线客机进入批量化生产,将继续加快商业化运营步伐;两机专项加速推进国产直升机加快拓展海外市场;取消外商投资限制将推动国际技术、国际资本涌入我国通用航空产业,加快通航产业发展。
航天装备方面,航天产业蓬勃发展,载人航天工程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已经全面进入试样研制,空间站核心舱研制工作按计划顺利实施;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再度出征;嫦娥五号将实现我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北斗卫星导航工程将完成7箭10星发射任务;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要实施高分七号卫星发射任务;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和捷龙一号商业运载火箭将实现首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发射次数将突破300次;全球低轨移动互联网卫星系统“鸿雁星座工程”今年将陆续开展试验验证。
智能制造方面,跨国机器人巨头在华布局步伐加快,加大我国国产机器人企业竞争压力;前期机器人产业园扎堆建设,产能集中释放将造成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减速机等关键零部件仍依赖进口,国产机器人产业大而不强。因此,在下游不景气背景下,预计2019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经营状况将受到较大考验。但长期来看,得益于需求市场扩容、技术突破等积极因素,智能制造行业收入、盈利均有望逐步回暖。
综合以上因素判断,高端装备制造业面临一定经营压力,行业收入增速或继续放缓。但是,随着我国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行业产业链将完成迭代升级,淘汰落后产能,提振利润增长。同时,在加强基建短板的推动下,高端装备制造业有望化危为机,实现较好行业盈利水平。
行业短期投资积极性下降,长期投资热度将逐步回暖
铁路装备方面:“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加快铁路建设步伐,年均投资规模有望保持在8000亿元以上。根据铁总计划,2019年,我国铁路将投产新线6800公里,较上年度增加45%。铁路建设的稳步推进将拉动铁路机车、动车组等铁路运输装备的投资力度。此外,2019年是铁路通车和铁路开工的双高峰年,通车高峰对应装备采购高峰,将提振铁路装备行业投资市场。
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方面:2019~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将集中通车,年通车里程有望突破1000公里。随通车里程增长,城轨车辆需求量也将逐年递增,预计未来2年招标量有望超过8000辆。
航空装备领域:一方面,随着C919和ARJ21等新机型的成功研制,我国有望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形成批量生产能力,突破国际巨头在相似机型上的围堵。另一方面,美国对我国航空、航天等高技术行业加征25%关税,短期内或将打击国际投资热情。此外,《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民航业储备基建项目均在2018年完成启动,而后续基建项目仍处于前期可研阶段,因此2019年民航业固定投资不会出现大幅增长。综合来看,预计2019年我国航空制造领域固定资产投资或小幅下降。
卫星应用领域:预计未来两年,我国将继续实施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新一代运载火箭、深空探测等重大工程,相关产业投资规模也将不断增长。但同时,我国民企两次运载火箭皆已失败告终,或将一定程度上打击民企航天制造领域投资积极性。
智能制造领域:机床领域,低端机床产品在国内外市场需求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这将迫使企业对投资和产能扩张保持谨慎态度。未来,企业投资将更加倾向于投向高端产能,加大数控机床产品研发生产的投入力度。机器人领域,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由于竞争加剧、厂商扩产等因素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探,短期内行业利润将面临冲击,影响投资者积极性。此外,电气电子制造业和汽车制造业下行压力仍较大,降低工业机器人产业投资热情。
综合以上因素判断,受经济下行压力大、国际贸易摩擦升温等因素影响,投资市场较为低迷,短期内投高端装备制造业投资热情或将随之下降。长期来看,高端装备制造业具备良好发展前景,行业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市场将不断挖掘新盈利点,进而重振投资者信心。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产业化体系将逐步健全
轨道交通装备领域: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将依托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平台,广泛应用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研制安全可靠、先进成熟、节能环保的绿色智能谱系化产品,拓展“制造+服务”商业模式,开展全球化经营,建立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创新体系。
航空装备领域: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动通航装备产业化,重点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国产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领域: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智能制造领域:聚焦突破下一代机器人核心技术,研制出下一代机器人样机系统、产品,并推进产业化进程,抢占下一代机器人国际制高点。此外,我国将推进核心零部件生产研发水平。通过全面提升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伺服电机和驱动器和高性能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质量稳定性及批量生产能力,突破技术壁垒,打破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文章来源 | 中国经济信息网)

免责声明:公众号除标记原创作品外,其余所刊登作品皆选自互联网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的观点保持中立,仅供交流参考。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这里阅读原文

你“在看”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