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礼赞70年|独辟蹊径攀学峰 ——记退休干部、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周荣光

礼赞70年|独辟蹊径攀学峰 ——记退休干部、区域经济研究学者周荣光

阅读量:3715723 2019-10-23



1949-2019
  作为温州基层干部出身的他独辟蹊径,将研究学与策划学有机结合交融应用,做起了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中国梦”——用35年时间撰写1000万字的研究和策划文章。他就是“区域经济研究学者”、独立策划人的瓯海区退休干部周荣光。

设计人生另辟蹊径
  一个纯从基层干部成长的周荣光为何会迷上了区域经济研究这个偏门学术课题呢?故事得追溯到他的“仕途淡去,学术有道”说起。他祖籍文成,出生在温州,青年时期参军成为军官,转业后担任过温州市文化局创作员、民政局优抚科副科长、地名办副主任等职。瓯海建县后,周荣光调任民政局负责人,后因组织上为照顾其家庭团圆调上海市医药局党校任办公室副主任、教务科副科长。1987年10月,周荣光不留恋上海大城市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而主动申请重返泽雅山区扶贫,先后担任泽雅区副区长、区长和书记,后担任新桥镇党委书记和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等职。
  周荣光少年失学去瑞安学生意,三年历经水果行、酱酒店、糖行、打铁铺、点心店等当学徒,曾勤工俭读私塾学“语法修辞”。1952年,他应考永嘉县干校被录取,参加永嘉县政府财粮统计队上山下乡工作。1955年11月,他在职应征入伍,成为防化学兵技工干部。1961年冬,他退伍被分配到温州市文化馆任专职创作员。按他的说法,他的最初文凭仅是初小,大部分知识都是在参军、工作中自学而来,读过夜校、函大、党校,学过新闻、文秘等学科,爱好文学,擅长写作,在各种报刊发表过小说、诗歌、曲艺等作品,被吸收成为温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未来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和浙江省地名学会会员。他最初接触经济学是因文革时期的“历史误会”而被“囚禁”13个月时自学马克思《资本论》,后在沪工作时到上海市委党校学习政治经济理论两年。1982年,46岁的他萌发“仕途淡去,学术有道”之念,自我设计人生“方向标”,走上亦政亦学之路,开始潜心攻研区域经济学的课题。

剖析“麻雀”探索时空
  1988年至1992年,周荣光先后任泽雅区区长、区委书记。期间,他担纲策划全国首个民间开发的泽雅名胜风景区,筹划成立民间组织泽雅风光开发协会,结合工作实践撰写《泽雅山水谈》《用生产力标准发展泽雅山区经济》《纸山的启示》 《论泽雅卫生纸市场管理问题》 《一个富村变穷村的思索》等文,后结集出版《泽雅山区经济探索》。此书提出探索和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是当今中国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并通过剖析泽雅山区经济的一个侧面,以揭示发展山区经济的普遍规律: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的最终力量,发展贫困山区经济必须从生产力为根本任务,并从生产力标准为出发点,尊重山区实际,研究、制定贫困山区经济的发展目标、扶持政策以及经济性质、生产关系、经营方式、管理形式的选择......此书也成为后来泽雅探索山区经济发展的“名典”。
  1992年,因撤区并乡,周荣光被调到刚从鹿城区划归瓯海区管辖的典型城郊小镇———新桥镇担任首任党委书记。他主持实施“再造优势,重塑新桥323计划”推进城市化建设,使该镇成为浙江省百强乡镇、温州30强乡镇之一,入编1995年《中国年鉴》,被著名经济学家包永江夸赞为“新桥是个传奇式的乡镇”。三年后,他调任瓯海区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才有了走学术之路的正式“官职”。此时,他从新桥的工作实践中萌发了思考:中国农村改革发展趋势,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和发展乡镇企业的第二步之后,第三步就是跨越城市化。于是,他以新桥镇为“麻雀”,开展对中国城乡一体化、农村城镇化、城市化实践与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与理论工作者和乡镇基层实践者相互切磋,形成合力,写成《跨越第三步》。此书出版后一炮打响,引起全国区域经济理论界的震动和反响。周荣光被吸收加入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担任理事、研究员和中国城郊小城镇建设研究专业委员会首届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四年后,这部42.7万字的《跨越第三步———一个温州乡镇领导干部在农村小城镇城市化实践中的思考》由新华出版社再版,并在全国新华书店公开发行。

结缘策划攀登学峰
  1998年1月,历任基层公务员47年的周荣光退休后与策划结缘当起了“专家”。他被瓯海物流信息中心聘为“总策划”,策划了闻名全国的首家物流信息集散中心,建立“圆通网站”,发表《“网上营销”与“场上营销”双方式经营模式》《道路货运信息生意经》等论文。他被特邀参与中国城郊经济研究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等主办开展的《福建泉州市洛江区城市化体系发展战略构思》《特大城市郊区现代化建设》《湖南雨花经济发展战略》《湖南长沙县发展战略》等课题研究,撰写《湖南长沙市雨花区洞井镇“十·五”经济发展战略策划建议》《关于湖南长沙县小城镇发展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构建西青区现代物流体系,完善“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体支撑》等课题成果。
  2010年2月,已退休12年、满头银发的周荣光带上七旬老伴张月华,从上海直奔泽雅山区,开始了他的“纸农菜”研究之旅。五年间,他背着旅行包,走遍每个村落,几乎吃遍泽雅山里所有的农家乐,以研究的眼光搜集了1000余种纸农菜品,上百种炊具,还有各种饮食风俗。他把菜品归纳为23个大类、120个系列、1082种,还有30多种点心小吃、10多种家酒、10多种饮料、18种食疗菜以及一整套操作方法流程、配套设施设备和宴请礼仪习俗。他把这一套菜定位为“瓯菜帮纸农菜”,在全国首次叫出“纸农菜”,为纸山千道味食正名立传。他自筹资金100万元,探索研究泽雅山区“纸山食文化”课题,编著了集理论、技术、文化、历史、经济、旅游的“农家乐”餐饮工具书——《泽雅·纸农乡味》。他还牵头组建“泽雅纸农菜文化发展促进会”,并撰写《关于“泽雅纸山文化”研究与应用中十个理论概念问题的讨论》《论特殊区域地名的命名与把握》《上潘古村落、古民居保护与开发》《泽雅源口古村老街复建意见》等论文。
纸后时代谱写新曲
  今年,由周荣光填词,经温籍作曲家张立虎谱曲,歌唱家吴晓芳演唱,浙江歌舞团伴奏录制的歌曲《泽雅美,美就美在泽雅水》在网络上再度被传唱。
  周荣光说,“纸后时代写丰碑”,是《泽雅美》歌曲中的一句词,也是该歌曲的主题词。水,是万物生命之源;美水,更是人类的福祉。歌曲,用“泽雅美,美就美在泽雅水”为开头,并多次重复“水啊水、美啊美”,“泽雅美,泽雅水”,似在赞唱泽雅水美。泽雅水美,更是成了泽雅开创“古法造纸术的活化石”和“中国造纸社会经济史”。
  今年中秋节期间,他还在泽雅黄山村推出大型赏月文艺活动,唱响《泽雅美,美就美在泽雅水》,同时推出泽雅屏纸版画展示馆的屏纸版画新作。 
  黄山村是泽雅保存最完好的传统造纸村落之一,近两年,该村在建大型山水田园旅游综合体。作为泽雅旅游的先行者,周荣光也参与了该村的旅游发展规划设计。 
  在周荣光看来,泽雅的传统屏纸随着历史的变迁,近20年间,它们的许多传统功能被取代,渐渐趋于没落。但是随着泽雅开启“纸后时代”的旅游业,随着泽雅屏纸与纸马雕版的重新联姻并创新,泽雅纸再度变得抢手。对近两年泽雅屏纸的创新开发,周荣光信心满满。


  虽然年逾八旬,周荣光却笔耕不辍,每天凌晨3点钟起床,写稿到清晨8点。如今,他将区域经济研究文章和书籍的手稿、校对稿等实物全部捐赠给瓯海档案馆,由瓯海档案馆收藏并专门开设“周荣光区域研究成果专馆”。“把我热爱的区域经济和城郊经济运用在瓯海,并且获得成果,是我应该做的事。退而不休,我仍想着发挥自己的专长,为瓯海发展贡献力量。”周荣光这样说。
上期推荐? 瓯海区委常委、组织部长薛光伟到瞿溪街道上专题党课
? 健康人生,从心开始:老年心理健康知识讲座
? 瓯海区教育局党委开展“部门包村 、干部蹲村”走访调研暨局机关支部10月主题党日活动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