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西伯利亚能拯救困境中的俄罗斯吗?

西伯利亚能拯救困境中的俄罗斯吗?

阅读量:3723860 2019-10-2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民智漫谈
宁静的“极寒之地”——西伯利亚,
是俄罗斯不容忽视的冰冻宝藏。
最近,西伯利亚发生了这么几件事情:
- 2019年,中俄合作反恐演练正在新西伯利亚市近郊举行;
- 科学家在西伯利亚海发现强大的甲烷“喷泉”;
-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称,“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填充天然气的工作正在进行;
- 当然还有:受西伯利亚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近日迎来首次大幅降温。

不过,最引人瞩目的还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偕同国防部长到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采蘑菇。
2019年10月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迎来了他第67个生日。
每年生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都会干一件可以“上头条”的事,今年就是和国防部长绍伊古去西伯利亚原始森林采蘑菇。

西伯利亚这块寒冷安静的土地,也再次获得了关注。
谈到西伯利亚,大家最熟悉的似乎是西伯利亚寒流、西伯利亚大铁路。
除此以外,西伯利亚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理概念。
(西伯利亚大铁路)
为什么普京这次会去这个大多数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采蘑菇?
西伯利亚有什么“宝藏”?为什么过去数百年,西伯利亚一直是俄国的“鸡肋”?近年来,俄罗斯对西伯利亚的重视有所上升,西伯利亚要“翻身”了吗?
今天,民小智君就为大家一一解答上述问题。
一、现实中的“元素周期表”
西伯利亚这一名称可能来自古突厥语,意思是“宁静的土地”。
早在石器时代以前,西伯利亚就已经有人居住。
古代,不少强悍民族,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也是从西伯利亚崛起的。
不过,在1636年,同样强悍的俄罗斯民族的人们到达鄂霍次克海,征服了西伯利亚全境后,这个地区便成为了俄国人的领土,俄罗斯也因此成为了世界上领土最大的国家。

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蕴含着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几乎拥有世界上已经发现的一切矿物资源。
铁、锌、镁、钛等有色金属矿,金、银等贵重金属矿,云母、石棉、萤石、石墨、滑石等非金属矿,以及盐、磷灰石、磷钙石等天然化学原料矿产资源的储量都十分可观,仿佛就是现实中的元素周期表。(嗯,发明元素周期表的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就是西伯利亚人)

此外,西伯利亚地区还有大片待开发的肥沃的黑钙土、褐钙土。森林覆盖了西伯利亚地区的大部分辽阔区域,木材储蓄量占全国75%以上。
世界上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也在该地区,其淡水储备量达到了2.36万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储量约20%。
西伯利亚的能源资源也很丰富,俄罗斯的油气资源约有一半集中在西伯利亚。
以秋明地区为主的西西伯利亚油气田,已发现的油田和气田就达200多个,是世界上仅次于波斯湾的第二大油气田。
仅秋明一个州的油气资源就已超过美国的全部油气储量。

因此,这张现实中的“元素周期表”也被称为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
俄罗斯科学家、作家罗蒙索诺夫曾经说过:“俄罗斯的强大在于西伯利亚的富饶!”
然而,这片富饶的土地,长期以来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对俄罗斯来说,西伯利亚一直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
二、“宝藏”沦为“鸡肋”
俄国一直都清楚西伯利亚是个“宝藏”,但为什么一直没有开发西伯利亚呢?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气候的恶劣。
每年冬天,西伯利亚寒流都会在我国北方地区肆虐。
大家对西伯利亚的了解,很多时候都是基于“西伯利亚寒流”,大概可以约等于瑟瑟发抖。
的确,我国的北方地区冬季寒冷主要是受西伯利亚高压的影响。中国尚且如此,西伯利亚本地区更是如此。

西伯利亚绝大部分地区属于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局部地区为寒带苔原气候。
由于来自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空气被山脉和高原阻挡住,受北冰洋和千岛寒流的影响而气候寒冷,西伯利亚是北半球冬季最寒冷的地方之一,极端最低气温低于零下70度,北半球的两大“寒极”(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便位于此。
正因为如此,面积超过1000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只生活了不到3800万的人口。
更重要的是,虽然俄国在过去四百年内完成了13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东扩,成为具有欧亚双重属性的大国。
但是,俄罗斯民族发展的重心一直以来都在欧洲,对其在亚洲地区的利益缺乏明确的预见和认识。
因而其影响力和实力的扩张并未与东部边界的推进同步,俄国文学史家利哈乔夫在他的著作《解读俄罗斯》中就表示,俄罗斯从来不是东方。

即使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成了横跨欧亚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也未能带动该地区的发展。
苏联时期,西伯利亚更是作为与西方对抗的“秘密后方”长期处于封闭状态。直到现在,将西伯利亚看做“后方”,仍然是俄罗斯一种普遍的社会意识。
并且,由于不擅长抓住中日韩等亚洲邻国迅速发展给本地区带来的机遇,加上该地区的人力和资金都不足,许多原计划在西伯利亚发展的项目都没有得到落实,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
因而西伯利亚一直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始终是制约俄罗斯本国发展的“阿喀琉斯之踵”。
直到2012年前后,俄罗斯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使得这块长期被当成“鸡肋”的“宝藏”,似乎有了“翻身”的机会。
三、“翻身”的机会来了?
面对俄美关系重启失败和周边局势的恶化,以及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普京开始其第三个总统任期后,在2012年5月7日就任俄罗斯总统当天签署的总统令就明确指出了俄罗斯亚太战略的基本目标。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促进西伯利亚地区社会经济加速发展”。
早在2012年4月的总理述职报告中,普京就将开发西伯利亚作为俄罗斯面临的重大战略性任务之一,并强调这是最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
俄罗斯开发西伯利亚将会奉行地区“开放”原则,积极、全面融入国际经济关系,面向整个亚太地区吸引外国投资,发展采掘业和加工产业的高技术集群。
(俄罗斯远东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
而在2012年9月初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峰会中,普京明确指出:“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首脑峰会将有助于西伯利亚地区的进一步发展,使我们的国家在更大程度上融入亚洲发展的进程。”

与此同时,“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对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的投资合作、韩国的新北方战略以及日俄经济合作也从外部助力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作为连接欧亚大陆的枢纽,西伯利亚的重要性会不断凸显,其丰富的油气资源在建设起油气管道后也将会成为连接俄罗斯和东亚的新“生命线”。
临近中东和高加索地区也使得西伯利亚在俄罗斯地缘安全战略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总之,未来俄罗斯要想真正实现强国梦,对西伯利亚的开发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元首的重视以及外部机遇的加持,西伯利亚或许即将迎来“翻身”的机会。
四、结论
作为现实中的“元素周期表”,西伯利亚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是块“宝藏”!
然而,由于该地区气候寒冷,且俄罗斯一直以来发展重心都在欧洲。虽然有大铁路“加持”,西伯利亚长期处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状态。
不过,近年来俄罗斯“转向东方”使其开始对西伯利亚地区的开发提上日程,周边国家(如中日韩等国)经济的发展也使得西伯利亚地区有了“翻身”的机会。
这次,普京也来采蘑菇了,西伯利亚的“春天”,或许真的要来了。
最近,中俄正在新西伯利亚市近郊举行反恐演练,接下来俄罗斯还会在西伯利亚搞什么大新闻?民小智君和大家一同拭目以待。

文字编辑:龙  臣图片编辑:龙  臣图片来源:网  络
●谁在为贸易战流血?●中美贸易战背景下小国众生相——抱团取暖的亚洲●刚刚连任的特鲁多,竟然闹了这些乌龙!●贸易战为什么是不可避免的?●新一轮经贸高级别磋商,中美能否迎来突破?
民智国际研究院现接受文章投稿,稿费私联。有意向者请发送稿件至:
minzhi@dcthink.org.cn,在标题中注明:“投稿”,并在文章结尾处留下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文章题材:与国际关系、时事政治、金融、军事相关即可
文章字数要求:1000-2500字
如被采纳,我们将在收到稿件后一周内邮件回复。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