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行走世间,视、听、言、动如何取舍?

行走世间,视、听、言、动如何取舍?

阅读量:3729376 2019-10-24


点击标题下【一师佛学禅语】可快速关注一师禅语 
  爱语是一种布施,是一种行善。有时候,创造奇迹的不一定是巨人,也许只是一句简单的话。而一句鼓励的话语,就是给对方一件免费却珍贵的礼物,让听到的人有勇气走过所有的困难,直至胜利。一句话,在我们的生命里,微不足道,却往往重如千钧。
       爱语是佛教的“四摄法”之一,“四摄法”也就是四种摄化众生的方法:即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用这四种方法,表达对人的关心、勉励、宽容和谅解,以真诚的善意和对方往来沟通。 
一师 


 孔子将“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作为实践“仁”的要目。日常生活中的视、听、言、动,就是修心养性的用功处,该为不该为、应听不应听、应说不应说,甚至对于“拥有”的取舍,都应有所考虑。在此提供四项准则:
所为者,皆为可能者
  正当的,对别人有利益的,可以皆大欢喜的,或对人无害的事情,才可以做。《十善业道经》说:“深信因果,宁殒身命,终不作恶。”孔子也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如果你将作的,虽然可以带来可观的财富,得到高官厚禄,却是不义之事,还是不可以做。莫为了眼前的利益,换来一辈子的不安。
所欲者,皆为可善者
  凡是人,都会有欲望。希望自己能够有社会地位,能够事业成就,能够学问渊博,就会督促自己努力,以达到世间的成就。希圣希贤,希望成佛,就会精进修行,而成就出世间功德。佛陀也“不舍诸善法欲”,而于“善法中发勤精进,营助修习”。因此,可以有欲望,但必须是善法欲。

所听者,皆为可闻者
  有个哲人向传消息的人说:“你要告诉我的话,要用‘真实’、‘善意’和‘重要’这三个筛子先筛过。如果你要告诉我的事,既不真实也非善意,更不是重要的,就别说了吧!”我们也要有哲人的智慧,选择真实的、善意的及重要的话来听,选择可以增进智慧、经验、哲思的话来听,要拒绝邪说及没有建设性的是非、谣言。
所见者,皆为可观者
  有些人居心不良,利用精密的摄影仪器,偷窥、拍照,侵犯他人的隐私;有些人爱看不正当的书报、杂志,留连不正当的声色场所,都是既浪费时间又污染心灵的。要谨记“非礼勿视”的教诫,不要让好奇心强过理智,否则,不仅有损道德,也会误蹈法网。
  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如果思想行为,能如朗月入怀,光明澈见;视、听、言、动皆能戒惧谨慎,所为、所欲、所听、所见者,皆无不可告人之处,就可以入君子之列了。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