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UTPMxFug28uQvYFA1qTNSnpSpHyrRl19x0YGv02icjOkCp4EibUfeBq4Zv9dfr1QX5NrLIUVVBILQsTZ0SOyouQ/640?wx_fmt=jpeg)
《止学》是由隋代大儒王通所著,号文中子。王通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祖父。这本书是在大连干部学院学习时,老师推荐的。回来后我就买来细读。止学的内容并不多,从十个方面阐述了“止”的精髓。“止”是儒学中庸思想的体现,讲求自然和社会中一切的一个平衡状态,万事万物,包括我们对各方面的欲望都要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现代社会,处处充斥着诱惑,人人都是在修心的过程中,也是致良知的过程,如果能修炼到志有定向,外念不动,那就是修到了高境界。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UTPMxFug28uQvYFA1qTNSnpSpHyrRl10ItahJJEnDk5xX1F2zBJaDWCDKZkcJH6E6Gr7jMPyQzs1ibAvpTP5bA/640?wx_fmt=jpeg)
智卷一
1、智极则愚也,圣人不患智寡,患德有失焉。
2、才高非智,智者弗显也。位尊实危,智者不就也。大智知止,小智惟谋,智有穷而道无尽哉。
3、谋人者成于智,亦丧于智。谋身者恃其智,亦舍其智也。智有所缺,深存其敌,慎之少祸焉。
4、智不及而谋大者毁,智无竭而谋远者逆。智者言智,愚者言愚,以愚饰智,以智止智,智也。
用势卷二
1、势无常也,仁者勿恃。势伏凶也,智者不衿。
2、势莫加君子,德休与小人。君子势不于力也,力尽而势亡焉。小人势不惠人也,趋之必祸焉。
3、众成其势,一人堪毁。强者凌弱,人怨乃弃。势极无让者疑,位尊弗恭者忌。
4、势或失之,名或谤之,少怨者再得也。势固灭之,人固死之,无骄者惠嗣焉。
利卷三
1、惑人者无逾利也。利无求弗获,德无施不积。
2、众逐利而富寡,贤让功而名高。利大伤身,利小惠人,择之宜慎也。天贵于时,人贵于明,动之有戒也。
3、众见其利者,非利也。众见其害者,或利也。君子重义轻利,小人嗜利远信,利御小人而莫御君子矣。
4、利无尽处,命有尽时,不怠可焉。利无独据,运有兴衰,存畏警焉。
辩卷四
1、物朴乃存,器工招损。言拙意隐,辞尽锋出。
2、识不逾人者,莫言断也。势不及人者。休言讳也。力不胜人者,勿言强也。
3、王者不辩,辩则少威焉。智者讷言,讷则惑敌焉。勇者无语,语则怯行焉。
4、忠臣不表其功,窃功者必奸也。君子堪隐人恶,谤贤者固小人也矣。
誉卷五
1、好誉者多辱也。誉满主惊,名高众之所忌焉。
2、誉存其伪,谄者以誉欺人。名不由己,明者言不自赞。贪巧之功,天不佑也。
3、赏名勿轻,轻则誉贱,誉贱则无功也。受誉知辞,辞则德显,显则释疑也。上下无争,誉之不废焉。
4、人无誉堪存,誉非正当灭。求誉不得,或为福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xUTPMxFug28uQvYFA1qTNSnpSpHyrRl1wnIDTY173qPcH4v0EPyM0QibAp6J1gBFO1Va47Jecu4RvHrmLdibZ88Q/640?wx_fmt=jpeg)
情卷六
1、情滥无行,欲多失矩。其色如一,鬼神莫测。
2、上无度失威,下无忍莫立。上下知离,其位自安。君臣殊密,其臣反殃。小人之荣,情不可攀也。
3、情存疏也,近不过已,智者无痴焉。情难追也,逝者不返,明者无悔焉。
4、多情者多艰,寡情者少艰。情之不敛,运无幸耳。
蹇卷七
1、人困乃正,命顺乃奇。以正化奇,止为枢也。
2、事变非智勿晓,事本非止勿存。天灾示警,逆之必亡;人祸告诫,省之固益。躁生百端,困出妄念,非止莫阻害之蔓焉。
3、视己勿重者重,视人为轻者轻。患以心生,以蹇为乐,蹇不为蹇矣。
4、穷不言富,贱不趋贵。忍辱为大,不怒为尊。蹇非敌也,敌乃乱焉。
释怨卷八
1、世之不公,人怨难止。穷富为仇,弥祸不消。
2、君子不念旧恶,旧恶害德也。小人存隙必报,必报自毁也。和而弗争,谋之首也。
3、名不正而谤兴,正名者必自屈也焉。惑不解而恨重,释惑者固自罪焉。私念不生,仇怨不结焉。
4、宽不足以悦人,严堪补也。敬无助于劝善,诤堪教矣。
心卷九
1、欲无止也,其心堪制。惑无尽也,其行乃解。
2、不求于人,其尊弗伤。无嗜之病,其身靡失。自弃者人莫救也。
3、苦乐无形,成于心焉。荣辱存异,贤者同焉。事之未济,志之非达,心无怨而忧患弗加矣。
4、仁者好礼,不欺其心也。智者示愚,不显其心哉。
修身卷十
1、服人者德也。德之不修,其才必曲,其人非善矣。
2、纳言无失,不辍亡废。小处容疵,大节堪毁。敬人敬心,德之厚也。
3、诚非致虚,君子不行诡道。祸由己生,小人难于胜己。谤言无惧,强者不纵,堪验其德焉。
4、不察其德,非识人也。识而勿用,非大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