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宗之声 | 求乐愿生能否往生?
《往生论注》说“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又说“若人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若人但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
问题就是:求乐愿往生,是否能往生?因为这两个答案似乎不一样,一个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一个说“闻彼国土清净安乐,克念愿生,亦得往生”。
详细的解释,大家可以去听我所讲的《往生论注讲记》。这里再简单说明一下,这两个说法是不矛盾的。
就是说,你这个愿往生心,“为乐”,是为什么样的乐。大多数人都是为了厌离娑婆的苦境,欣求极乐的安乐,这样去愿往生的,这样的人个个都往生。这就属于第二种说法,“但闻安乐净土之名,欲愿往生,亦得如愿”。
那么前面为什么又说不能往生呢?他那种“为乐欲生”跟我们这种是不一样的。他是求世间五欲之乐,听说那里很好,“那我去吧,我什么都享受”,他不是对整个娑婆世界的厌离。所以说这个心境是不一样的。
第一种人是厌苦欣净,他感受到整个娑婆世界的人生都是苦的,他要求往生。也就是说,如果以四谛法(苦集灭道)来讲,他首先是感受到、领悟到了苦谛,他才欣求灭谛、净土涅槃。这是正知正见,也是无上菩提心,这样就能往生。
还有一种人,他根本就不能领悟佛法讲的苦谛,他也不觉得娑婆世界是多么地苦。他只是说“极乐世界很享受,像天堂一样,那我愿意去往生”,这种叫作没有发无上菩提心,没有发真实愿生心,也没有领悟佛法所说的四谛真理——苦集灭道。
所谓“慕灭修道”,要欣慕净土的涅槃、苦恼的止息,而去欣求,这就决定往生。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这样的。而他根本不是慕灭,他主要是想享受种种感官的快乐,甚至是染污之乐,那极乐世界怎么会有呢?当然就不能往生,因为不相应。
所以,《往生论注》接下来举了一个譬喻,说“亦如求非水之冰、无烟之火,岂有得理”,求那个没有水的冰,怎么可能呢?就是说,到了极乐世界,不可能得到你想求的五欲之乐,这是不可能的,你的目标跟极乐的境界是完全相反的。
好,这个大家再思考一下。
南无阿弥陀佛。
转载自《净宗18》
妙
法
佛
音
南无阿弥陀佛
法喜自在,净土极乐
唯有弥陀救苦难,极乐西方,真自在!
长按关注,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