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汉画拓印大师方清亮到友兰故里拓印古祭坛岩画荣登祁仪镇山水田园游榜首

汉画拓印大师方清亮到友兰故里拓印古祭坛岩画荣登祁仪镇山水田园游榜首

阅读量:3738521 2019-10-24



自2019年5月26日,唐河县著名考古研究专家、汉画像石拓片大师方清亮和历史文化研究专家方亚峰前后月余光景,两次奔赴祁仪镇东的石柱山区进行踏堪寻迹,发现原始部落古祭坛。
引起唐河县委祁仪镇政府及民俗文化学者们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决定,把汉画拓印大师方清亮到友兰故里拓印古祭坛岩画放在祁仪镇山水田园游的榜首位置。
   受此启迪,祁仪文化站退休干部陈朝中再次辛苦的登山寻迹拍摄,发现了大片“凹穴天书”。
突出的巨岩上有龛类凹穴,以及石刻文字。
平面的巨石平面上有纵向数十道弯曲不规则断续凹槽,图案奇特、怪异。和现今全世界都关注、研究的热话题一样印证和填充了石柱山系“大禹治水留石柱”美丽传说的直接内容。
      据悉,唐河知名公众号美好唐河发布《河南唐河发现原始部落古祭坛——方清亮莅临友兰故里拓印岩画带你穿越》文章后。在唐河考古非物质文化研究圈引起重大轰动,祁仪镇政府党委袁书记听闻后,高度重视,让办公室主任把知名文化学者、著名乡贤袁克华老先生和本土摄影家、书法家陈朝中喊到办公室,指示他们两人要精诚团结,用心的把分布在祁仪镇的原始部落古祭坛等非物质文化整理记载到镇志里面。作为唐河文化宣传名片展示出去。

2019年6月29日,汉画拓片专家方清亮和历史文化学者方亚峰驱车来到祁仪古镇。早已在此等候的唐河县祁仪镇著名乡贤袁克华。热情的迎了过来。他高兴的说,受镇领导委托,欢迎你们再次来到友兰故里。彼此寒暄后,三人一行,冒着高温酷暑天气,带着宣纸等拓印工具,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以便再次为唐河历史文化研究进行充分的考古论证。最终再次来到了原始部落的古祭坛。

    这两个原始部落古祭坛位于祁仪镇石柱山东焦影大马山西北侧的山脚下,是两个顶部平坦的、直径约1.6米,高约0.8米左右的圆台体岩石,相距约丈余,且呈南北向排列。在两块岩石的表面,密布着梅花形和条形的岩画,南边的一块图形很密,北边的图形较稀疏,由几个“梅花”状图形的岩画组成。如此造型的岩画,据去年来此考察的南阳孙保瑞教授介绍,新郑具茨山有一个,在咱南阳市境内还是首次发现!这可能是古代先民部落进行祭祀或祭拜天地的祭坛。

   “五黄陆月天,焦麦炸豆时。”正是农忙酷暑难耐时节,畅想六千年前,远古部落首领带着族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捕鱼狩猎,刀耕火种,种植养殖。祭祀祖先神灵,寻求苍天保佑。表达对天地日月和先农的敬畏之心。不由得心旷神怡。仿佛再次穿越回了原始社会。

  欣赏着山涧美丽的风景,畅想着原始部落的先民们,在山脚下的小河里结网捕鱼。日子很是惬意舒适啊。遥望山涧广阔的冲积平原,似乎看到一群原始社会先民们在用简陋的石刀、石斧在开垦的畲田里面辛苦劳作呢。远处的画山上可能在几千年前长着很多野果。一些部落的原始人闲暇时刻去采摘鲜果回来给老人小孩吃。

    袁克华老干部作为土生土长的祁仪人,也惊叹的对方亚峰说,没想到在祁仪境内有如此隗宝。在石柱山的山脚下,并排两个岩画祭坛。这两个祭坛标志着唐河的农业文明可以追溯到六千年前了。精美的岩画拓片向世人展现了先民部落首领们带领大家征战和生存的智慧结晶。

    我们顾不上高温难耐天气,开始争分夺秒的清理岩石表面杂物,方清亮老师很敬业,顶酷暑、冒高温,赤膊上阵、挥汗如雨,为拓珍贵之画像不辞劳累。方清亮老师聚精会神的拓印着岩画,精美的岩画逐渐显现出来了。

 梅花型岩画旁边,有一半玄月形状岩画。酷似一弓箭。可能记载着部落首领弯弓狩猎野兽的情景。附近有古谢国遗址。谢通射。可能古谢国的先祖们在此地繁衍生息过呢。远古部落首领们刻画出岩画弓为图腾,来表彰部落的勇士们有后羿射日的勇气。

       返程途中,祁仪镇历史文化爱好者,政府老干部袁克华再次代表祁仪镇领导对方老师冒酷暑,不辞辛苦的驱车长途奔波,来研究宣传,挖掘弘扬祁仪古镇历史文化表示感谢。并赠送印刷精美的祁仪乡志。以代表祁仪镇政府和祁仪人民对方老师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方老师也对乡贤袁克华这种老当益壮,为家乡历史文化事业默默奉献的精神深表敬佩。相互之间的祝福友谊昭示着唐河人民雍容大度,慈善有爱。精诚团结的共同为创建美好唐河做出贡献。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