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博爱荐读 | 红十字老兵

博爱荐读 | 红十字老兵

阅读量:3748330 2019-10-24



获得幸福的秘密,便是与时间坦然相处。
——三浦紫苑《假如岁月足够长》
▼点击收听▼

我在赈济救护部工作的几年里,主要工作就是负责灾后重建项目,从而也与省红十字会赈济救护部人员极为熟悉。
经常要去省红十字会汇报项目进展时,一联系,赈济救护部人员总是在省内各区县乡村督导项目。随意聊起来,就会提到省红会赈济救护部部长舒玉民。基本上到各地市督导项目,舒部长都会亲临一线。

“5.12”汶川地震以来,省红十字会承担了大量的灾后重建项目,总会博爱家园、香港红会的社区为本、台湾红十字组织的弱势关怀和备灾救灾能力强化与推展等,每个项目所涉及的区县都有几十个。作为上级红会的职责,主要就是督导项目的正常实施。
我和舒部长的熟悉,缘于同样当过兵。部队情结使我们有了更多的话题。于是去省会办事,总爱去他那聊聊。但是,十次有八次他都不在,经常都在省内各项目区县督导项目。对于年轻人来说,常年出差可能都会有所怨言,但对于舒部长,这已经是常态化的工作了,经常今天汉中明天宝鸡,上午还在办公室,下午就到了延安。从省会及各市的工作报道及工作人员的朋友圈中,经常可以看到舒部长在项目点的影子,不是在田间察看博爱家园项目硬件进展情况,就是在社区与群众共同进行基线调查,又或者在慰问贫困户的家里……这些镜头,对于舒部长来说,已经是太平常不过的画面了。

任省红会副会长之后,舒会长似乎更忙了,到地市下区县进乡村走田间,年已五十七岁的他同年轻同志一起,始终奔波在一线,身先士卒给我们这些红十字小兵们做着表率。
舒会长经常会说:“捐赠人的爱心,一定不能辜负,捐赠人的款,一定要落到实处呀。”
李晓东,西安市红十字会秘书长,二十多年前转业来到西安市红十字会,自己也没有想到,由此爱上了这份充满爱心的工作。
当办公室主任十余年,李秘书长对公文书写早已熟烂在心。每一位刚到红会的新人,都会得到李秘书长的真传,从公文文种到格式,从字体到用词,他都会事无巨细,一一传授,使新人尽快熟悉工作进入状态,掌握公文书写要求。

我刚由部队转业到市红会,虽然不在办公室,但每份文件,秘书长必会逐字逐句修改,边改边告诉我为什么,有时听他唠叨,我心里也很烦,心想只要把事情说清楚就行了,但过后仔细琢磨改过的文字,还是感叹效果不一样。经常一个词甚至一个字,经他一改,意思马上更贴合实际。
让晓东秘书长改文件,少不了被他训,训我们写的公文太粗糙,训我们做事太大意……训完又苦口婆心地教导,有时觉得,他真的比妈还唠叨。
转业到红会时,李秘书长知道我曾经是护士时,直接将模拟人在办公室打开,给我纠正心肺复苏的动作,拿着三角巾在自己身上包扎,给我示范,使我比别人更快速地掌握了急救操作。
市红会每年都会进来转业干部,基本上一来就会放他手下去历练,在晓东秘书长严历地教诲下,很快出师,再转到别的部门时,对公文书写办事协调等方面就得心应手。

杨键,2018年9月到市红十字会,一来就到晓东秘书长管理的组织宣传部,负责宣传工作。刚来时,对红会工作摸不着头脑,面对区县的稿件,不知从何处下手修改。晓东秘书长先从红会的起源、知识等一一谈起,再到各种公文的格式书写进行分类讲解。年轻的杨键很快领悟,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晓东秘书长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这些娃娃能快速上道,我也就能安心退休了。”我们就会打趣:“秘书长,你不能退,红会新人还需要你传帮带呢。”
莲湖区红十字会的杨小民老师已五十七岁了,原来是莲湖区红十字会医院的院长,来到红会,不知不觉已经有十年有余。杨老师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所以救护培训不论是从专业还是理论上都相当拿手。
我和杨小民老师的熟识,是从总会博爱家园项目开始的。莲湖区北院门街道桥梓口社区被定为博爱家园项目点,我负责西安市红十字博爱家园项目,在多次与杨小民老师联系沟通中,发现这是一位工作极其认真的前辈。

博爱家园项目有一项内容,对地震灾后社区居民进行现场应急救护培训,提高他们防灾避险能力。区县工作人员少,杨小民老师常常自己带着模拟人为社区群众讲解急救。做过心肺复苏的人都知道,做一遍两遍还可以,但若做个十遍八遍的,膝盖就跪的生疼,腰也变得僵硬。杨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一个个辅导社区群众,他说:“咱莲湖既然接了这个项目,就要给总会做好,让总会放心。”
跟随杨老师到社区察看项目,社区的大爷大妈老远都会打招呼:“杨院长,今又来上课了,我又不会了,一会儿你再给我教教。”杨小民老师总是会呵呵直笑,对我说:“社区的人都爱学呢。”
自开展“奔跑的红十字救在你身边  急救知识万人学”活动以来,莲湖区红十字会仅三名工作人员,一年培训上百场次,杨小民老师同年轻的红十字小兵们一起到社区、学校,手把手教群众心肺复苏技术。
在莲湖区红十字会发布的最近一次信息中,杨小民老师正在给志愿者进行心肺复苏的演示,他认真的神情,标准的动作,完全不输给我们这些年轻的红十字小兵们。
见杨小民老师,他永远都是一幅笑呵呵的样子,有时悄悄问他:“杨老师你累不?”他会笑笑:“工作嘛,要做好,不累不累。”
“一入红会门,终身红会人。”这是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崔锦绣经常给我们说的一句话。

也许在红会工作期间不觉得内心有什么情怀,但离开红会,却对这个充满爱心的工作满是不舍与留恋。不管是调动还是退休,红会情结留在每个曾是红会人的心中,红会情结,让红十字老兵永当红会宣传员。
王瑞琪,曾经未央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退休有三四年了,依旧活跃在市红十字会微信工作群中,关注市红会的活动与发展,经常还会到市红十字会来坐一坐,和我们聊一聊。她总会笑盈盈地说:“这虽然不在红会工作了,心却是属于这里的。”王会长的朋友圈,经常会出现红会的活动、天使计划项目宣传等。
邱燕玲,莲湖区红十字会刚刚退休的常务副会长,就在前两天的微信工作群里,又发了个“山西省成立首支红十字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信息,供大家学习。她说:“我还是红会人,继续为红十字事业发光发热。”
赵方梅,曾经雁塔区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在红会任职8年后,今年初调离红十字会,临离开红会,满怀感慨地与大家告别:“8年前初到红十字会,满腔热忱,却知之甚少。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红十字会这个大家庭培养关爱着我,体会温情,体会人道,体会团队,体会兄弟姊妹情。一入红会门,终生红会人。今天,阔别红会,另赴新岗,但我的心,我的情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这就是我们亲爱的红十字战友,在离开红会时才发现喜爱的种子已深深地种在了心里。红十字,简单的图案,简单的色彩,却让多少红会人从此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你。
有喜爱,有不舍,有留恋,但更多的却是情怀,这份发自内心对红十字的喜爱之情,让红十字老兵们一入红会门,终身红会人,永当红会宣传员。
这就是我身边的红十字老兵,这就是我可爱的红十字前辈,他们对人道工作的热爱,对红十字小辈们的关心,无一不迸发出内心深处那份深沉的红十字之情。
我的文字太平淡,不足以表达这些红十字老兵兢兢业业克己奉公的敬业精神,写作内容太苍白,无力诠释前辈们心中那份对红十字的深沉挚爱。唯有用红十字老兵们对工作的这份执著热情认真的精神,不断激励我在人道工作的道路上努力进取,不断前进,不断奔向更远的远方……
    作 者:胡江艳
  主 播:文萱
 出品方: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报刊社
     武汉市红十字会
专业支持:汉口学院传媒学院
总出品人:金宝杰 陈耘
总编辑:吕进福
总监制:王鹤 王超
总制作人:张皓静  陈行
编辑部主任:余振权
责任编辑:陈晓亚 谢云凤 耿艳菊
稿件统筹:刘馨芫
音乐编辑:王超、陈行
 平台统筹:李忠黎
平台管理:邓小翠 冯慧 张立光
精彩回顾: 一掬蜜枣
 心中常读无字书
 爱是一杯功夫茶
 苹果染甜了柿子
   来源:《博爱》
    编辑:李颀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