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号:324
姓名:徐建国
住址:武进区牛塘镇厚恕村委施家村12号
家庭情况:徐建国夫妇两个儿子先后被诊断为脑瘫,大儿子今年25岁,患多重残疾,小儿子今年17岁,智力二级残,现在夫妻俩要照顾这两个“不会长大”的孩子。
有人说,
人生最大的幸福,
就是听到孩子叫一声“爸爸妈妈”。
徐建国说,距离上一次听到孩子们喊“爸爸妈妈”,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甚至记忆中两个儿子喊“爸爸妈妈”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大儿子徐凯刚出生不久就被诊断为脑瘫,夫妻俩本想着再生一个孩子,给这个灰暗的家庭带来一丝生机,可是同样的不幸再次降临这个家庭,小儿子徐康在一岁半时也被诊断为脑瘫。对于徐家人来说,这两个孩子让他们爱并痛着,为了照顾他们,夫妻俩饱受身体和精神的双重压力。
一场高烧,大儿子被诊断为脑瘫
家中新添丁是件幸福的事情,正当大家还在为新生儿的到来忙得不知所措的时候,一场高烧,让这个家失去了欢声笑语。“当时应该立即送到市里的大医院的。”直到现在,徐建国还在为当年的事儿自责,他总觉得,如果当时儿子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就不会有后来的这些事。
因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徐凯被诊断为脑瘫,而这仅仅是徐家人噩梦的开始。徐建国和妻子潘红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四处求医、辗转多家医院寻求多个专家,也只是得到“摇头”的答复。在徐凯8岁那年,夫妻俩决定再要一个孩子,“当时就想,哪怕不是那么聪慧,只要是个健康的孩子,也能给这个家带来一点欢笑。”潘红萍的愿望很简单,希望孩子健康就好,因此给小儿子取名单字“康”。可就是这样一个朴素的心愿,老天也没能帮她实现。
大儿子有点自闭,躲在角落里。
悲剧复制,夫妻俩承受了双重的打击与压力
孕期的潘红萍格外小心翼翼,每次产检她都格外仔细,然而从生产开始一切就“魔鬼”般地和前一次相似。“生老大的时候就是难产,生老二还是难产。”潘红萍告诉记者,虽然没什么大碍,但心里隐隐约约总觉得不踏实。孩子虽然比平常孩子大了一些,可一周岁之前并没有任何问题。
“小儿子一周岁半还不会走路,那个时候我们就知道事情不对了。”回忆起当时带儿子去医院检查时的心情,潘红萍到现在仍然无法忘记,她告诉记者,当时紧张到拿病历卡的手都在抖。当得知检查结果的那一刻,自己差一点晕过去。小儿子得了和大儿子一样的病,原来悲剧可以复制。
为了照顾两个孩子,夫妻俩几乎停下了工作,只能利用零散的时间去打打工,“这两个孩子你要无时无刻地盯着他们。”徐建国告诉记者,徐凯还能走走,徐康多走几步就会摔倒,之前有一次自己没注意,小儿子摔倒时将家中整块玻璃门撞碎,整块头皮都破了,缝了好几针。而徐凯则有些自闭,记者采访期间他总是一个人躲在角落,只要周围的声音稍微高一点,他就会用头撞墙、用手拍打墙并发出抗拒的呼叫声。
二儿子坐在沙发上。
从康复中心回来之后,现在只能在家做复健
徐康3岁多的时候就去市残联的康复中心做复健,虽然有补助,自费每年也要花费一万多,对于这个没有固定收入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去康复中心的交通工具是电瓶车,潘红萍每次都要用一根绳把徐康和自己系紧。“现在交警抓得紧,我根本不能带着他上路。”潘红萍说。
除了交通不便,康复费用也成了大难题,康复的政策补贴只针对0-14岁孩子,徐康今年已经17岁,早就不享有政策优惠了,因此徐建国夫妇决定在家帮他做复健。
跟着网上的教程一点点学,但网上的课也不是天天都有,徐建国说,网络教程虽然方便但也有很多缺点,他现在就希望有专门的老师可以定期指点一下。
下面哪个愿望您能帮他们完成有意者请拨打厚恕村委电话:
86399807,13915830287
姓名家庭情况微心愿徐建国两个儿子均为脑瘫,生活无法自理希望有老师教他们一些康复知识万元中肾切除患者,母亲视力重度残疾,生活无法自理能找一份可以在家做的工作潘云凤患胃癌,其子离异医疗费江耀忠原发性肝癌晚期医疗费周志平未婚,患严重癫痫,父亲中风卧床不起,母亲患多种慢性疾病生活费杨卫国未婚,残疾电磁炉王兆玉未婚,残疾微波炉王忠明未婚,车祸导致行动不便,靠拄拐行走微波炉王爱华失独家庭,一人生活生活费肖爱琴失独家庭电动家用绞肉机
来源:常州晚报
全媒体记者:张明 吕亦菲
编辑:小莹子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晚报(微信号:czwb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