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拙说
很多读友私下问我,接到文稿起草任务后的第一步应该怎么做。其实,尽管材料任务各有差异,起草程序不尽不同,但最紧迫最重要的肯定是:广泛占有资料,迅速弄清基本情况。
之前,跟读友分享过很多关于搜集资料的方法:
1.愚拙储备资料的方法!2.组工老主任分类储存三诀窍
3.27年组工笔杆子材料库管理方法
4.组工老主任干货储备七绝招八工具
5.文字秘书要建立四库
今天,再分享中纪委研究室原主任、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原副主任关于战时、平时收集储备资料的心得体会,供读友们参考。
本文作者简介:李雪勤,北大中文系毕业,曾任中央纪委研究室主任、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副主任、中央巡视组副组长,参加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三次党代会报告起草和党章的修改工作,四次参加中央全会文件的起草工作。新著《怎样起草文稿》已于今年4月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前几天,本号曾发布雪勤先生:发挥集体智慧、起草大材料的方法。
起草文稿如何最快地收集资料?资料是文稿的基础。我们在承担起草任务、准备起草文稿时,收集资料是最紧迫的任务。有的同志如果思想准备不足,往往就会觉得无从下手。当年毛泽东同志工作繁忙,但仍然对文稿起草人员如何收集资料、起草文稿手把手地悉心进行指导。他要求文件起草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将全国各省、市、县见于报纸的经验一齐找来仔细看一遍,边看边想,形成成套思想,然后下笔成文……修改文件,字斟句酌,逻辑清楚,文字兴致勃勃”。他的这个要求,对我们收集资料、起草文稿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我的体会是,要最快捷有效地收集资料,就要做到“三个注重”。 第一,要注重收集综合材料。我们为领导起草某一方面的重要文稿,就要对这方面的综合情况有一个总体把握。如某个部门的基本情况、部门职能定位、每年工作报告、主要领导讲话等,都要尽快地了解和熟悉。在这个基础上,再结合中央对这个领域基本的精神,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比如,我如果起草某领导到一个单位考察讲话的文稿,一般都会向对象单位要来三年的总结报告。因为这三年的总结报告基本上反映了该单位基本的和总体的情况。第二,要注重收集源头材料。源头材料,即中央的一些有关重大方针政策法规方面的重头文件和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这些就是这个领域最基本、最重要的文件,是我们把握重大政策的基础。吃透了源头材料,我们就可以对中央的基本精神有一个总体上的把握。如果不重视研究源头材料,搞什么专题都收集一大堆资料,结果功夫没少花,但写出来的东西往往没有充分体现中央的精神,究其原因就是主次关系没有处理好,没有抓住关键和要害。第三,要注重收集最新材料。要了解一个领域政策举措的发展变化,就要随时拿这个领域最新出台的文件来学习。如果不掌握最新的材料,文稿服务就难以跟上形势和时代的发展,就难以用中央的最新精神去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关注中央最近提出的一些新的理念、思想和重大举措,及时把有关最新文件拿到手进行研究,以在文稿起草过程中用最新的精神去指导新的实践。
平时如何收集写作资料?为了更好地起草文稿,我们一定要做个有心人,随时收集各种有用的资料。特别要学会利用网络等现代化工具,搜寻信息,占有材料,提高效能。平时在看书看报看电视、茶前饭后同别人交谈、日常生活中的感悟,等等,要随时动笔,记下所思所想,或者勤做读书笔记,随时记下新颖的观点或者名言警句。只要认为是有用的资料,就及时记载下来。有时在起草文稿时,我们就可以把自己平时思考和总结的观点写进文稿中,可能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在这方面我自己也有一些体会。前些年,我在杭州市纪委的刊物上看到一个材料,里面有一个“生存代替正义”的观点,认为在金融危机下,很多企业家为了生存下去会向官员行贿,因此这个时期腐败现象可能会增加。我认为这个观点新颖,与以往的老观点不同。后来我们在起草反腐败形势报告的时候用了这个观点,结果形成了一个新的亮点,得到领导的认可。 比如,我们在起草个别干部自杀调研课题报告的时候,我突然想起将近30年前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时摘抄在卡片上的一句话:“自杀是违反自然的。”就把这句话写进课题报告中。由于引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重要观点,这个调研报告的理论性和厚重感立刻就增加了。其实,当时摘记这句话的时候只是觉得有意义,根本就没有想到会用到文件中去,结果刚好就恰如其分地用上了。 所以,大家要尽力扩大信息总量,增大知识储量,把平时看到的好材料及时记下来,加以融会贯通,随时都可能用来成为文稿的内容,提供理论和数据的支撑。并且这些内容一旦用得恰到好处,就非常管用,也非常出彩。本文源自:李雪勤《怎样起草文稿》;“ 李雪勤文论”公众号此文已征得李雪勤先生同意发布,特此致谢!
更多公文素材技法:
1.机关公文常用词句动态集锦
2.机关公文常用词句集锦脚本一键打印版
建议把公文选萃“置顶或星标”,就能第一时间和愚拙共同学习提升、以文辅政鼎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