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秦岭
身份证、人脸识别 秦岭有了“智慧大脑”
WE长安 · 第24期
? 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让秦岭保护有了“智慧大脑”。这既带来了不一样的游玩体验,还丰富了生态保护的手段,使得秦岭生态保护效果焕然一新、立竿见影。
作为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黄河与长江两大母亲河的分水岭,处在中国腹心地带的秦岭,与黄河、长江构成的“一山两河”地带,被后人视为是中华文明的源区,美丽中国的重要标志。
善待秦岭、敬畏秦岭、保护秦岭,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所以,秦岭生态保护工作的每一个举动、措施,都难免引人注意。
就如,刷脸技术尽管已经十分成熟,应用也十分广泛,但秦岭子午峪新近试点刷脸进山,还是引起了媒体和市民的好奇和关注。
大秦岭保护有了“智慧大脑”!这是媒体在报道中所使用的一个标题。
单从这个掷地有声的标题里,我们也能感受到刷脸技术之于秦岭生态保护的意义和价值。
在入山口,长安区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设置了一道栅栏门,游客到这里,以前畅通无阻的私家车到此自然就不能“自由行”了,映入眼帘的是刷证处和人脸识别。此时,只要刷一下身份证,闸机门打开后,就可以进山“放飞自我”了。
显然,于私家车游客来说,进山的确是不如以前“方便”了,但考虑到子午峪每天大约3000人的承载能力,如果不加以有效限流和管控,特别是一到周末便是纷纷而至的人流,对于游客的“方便”,那更像是一种“放纵”,伤害最大最深的必然是秦岭。
通过刷脸、刷身份证的方式,就可以有效控制进山人数,杜绝私家车上山,对秦岭生态的保护,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情?
保护秦岭,人人有责。只要与秦岭保护有益,理当给予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你是游客,肯定还会关心这个问题:私家车从此不让进山了,那停放在哪里呢?有充足的停车位吗?
保护总站东侧已新建了一座大型停车场,加上沿途共有700个停车位。停好爱车后,体力好的游客可以步行上山,不愿意步行的游客可购买摆渡车车票,每人10元就可以游览秦岭风光,运营时间为夏季7:30-19:00,冬季8:00-18:00。摆渡车出行方便,便于管理,不仅提高了游客游玩舒适度,也减少了因交通不便导致的安全隐患及车辆排放引起的空气污染。
“减车控人”,这是刷脸进山所带来的显而易见的好处,但刷脸的意义和价值,可不止体现于这一点。
秦岭子午峪保护站工作人员说,进入林区在闸道口刷身份证,游客的信息同时会保留到后台。
在长安区秦岭子午峪保护总站监控指挥室,这个被称之为“智慧大脑”的地方有6块屏幕分别展示着进山游客身份证信息、车辆信息、道路实时监控等。
与这6块屏幕相连的,是34个摄像头。
这意味着,工作人员坐在监控指挥室里就可以实时监控整个景区动态,包括每一个上山游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通过山上的喇叭喊话。
比如,要是有人下河游玩,工作人员就会通过喇叭向你喊话;要是出现烧烤或者火情,温度就会超过预期温度,智慧系统搭载的热感应系统能够精准定位,令工作人员准确进行灭火或者劝阻私自烧烤;要是从山上私带动植物,出山时会被系统识别出来,……总之,刷脸之后,游客若有不文明或者违规行为都将彻底无处可藏,暴露无遗,据工作人员讲,“进行教育后拒不改正,或者破坏环境情节严重的,将会被列入‘黑名单’,以后拒绝其进入秦岭。”当然,如果你在山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还可以通过喊话直接向监控室的工作人员求助。
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让秦岭保护有了“智慧大脑”。这既带来了不一样的游玩体验,还丰富了生态保护的手段,使得秦岭生态保护效果焕然一新、立竿见影。
以前,人们都说科技改变生活。现在,也有人说,科技创新,改变生产生活与生态。
是的,这种改变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目前,只有子午峪和小峪设置了保护站,将来长安区石砭峪、大峪、沣峪、天子峪、库峪、西岔沟、太乙峪等也将陆续实施,所有峪口都将通过保护总站实时查看。
西安市秦岭保护管理局对媒体表示,长安区子午峪作为峪口峪道整治试点,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秦岭的措施,如果经验成熟,将向其他区县推广。不久的将来,进山刷身份证、刷脸,将成为进山的第一道手续。
顺此可以期待,把科技创新及时引入到生态环境保护中,加大科技投入和建设力度,伴随着互联网科技的进一步助力,并始终保持这种锐意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未来大秦岭生态保护水平定会更加先进、高效。
微信:wechangan
撰文:杨鹏
编辑:亦辰
校对:锅锅
法律顾问:陕西圣拓律师事务所朱振峰
本文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巍巍南山,渭水涓涓,所we长安,恭候台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