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有一句谚语:“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会将具有相似特点的东西放在一起,也总爱跟与自己有相似特点的人进行交流,而最新的研究发现,夫妻之间的DNA关系也是如此。
美国三所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发现,夫妻之间存在所谓的“夫妻相”很可能并不是偶然,而是在多代以前双方拥有同样的祖先,因此拥有很多相同或者相似的基因。
一般来说,能够一起生活的夫妻一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方说一样的族群、一样的母语、一样的宗教信仰或者一样的学历学校,不过恐怕以后要将基因型也算进双方的“共同特点”之一了。
研究发现,两个基因组相似却不属于近亲的人更容易被对方吸引,从而走到一起甚至结为夫妻。
(邓超,孙俪)
科学家表示,在过去,由于生产力的限制,很多人都倾向于在几个村落间或者几个县城的范围内进行择偶。
久而久之,传统的“择偶区域”内的人的某些基因就回趋向于某一种特定的结构形式,以往的人类遗传学调查往往会忽视这一块因素。
因此,自打1948年,一群美国科学家开始了对多带白人夫妻基因相似性的调查研究。
不过随着近几十年人类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跟多的交通工具不断涌现,跨城市乃至跨大洲的交流成本越来越低了,因此由于原始择偶方式而造成的区域特殊基因结构已经逐渐趋于消亡。
研究报告指出,两者基因相似是指基因片段中的DNA碱基数量以及序列基本相同,但是片段间或者在染色体上的排列组成不同。
(梁朝伟,刘嘉玲)
而且,夫妻间拥有更多相似的基因可能并不是偶然,所谓“看脸的世界”就是人间接性地进行“基因筛选”。
两者的基因相似度会表现在脸上的某些部分,因此当双方遇见时更容易结交对方,好友间也存在类似的DNA相似。
基因能注定婚姻,那么以后择偶会不会直接跳过“看脸”而选择“看基因”呢?
免责声明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