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现在身边90后的同事开始越来越多,仔细一想,曾经备受关注的“90后”如今年纪最大的已经29岁,马上就要步入而立之年,他们当中有的人已经成为社会精英,也有的人自主创业开拓自己的天地,也有人安安稳稳的工作、生活,为国家、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今年在国庆阅兵庆典上,让人眼前一亮的外卖小哥。
近年来,中国的外卖市场增长迅速,外卖小哥的配送领域也在飞速扩张,他们不仅送餐、送饮料,鲜花绿植、生鲜果蔬、生活超市等也都一网打尽。从业者数量同样日益庞大,仅服务于美团外卖的骑手就有270多万人,广东一省外卖小哥就超过30万人。他们的工作看似简单,却撑起了中国高达4700亿元的外卖市场(注:2018年美团研究院统计数据)。
在外卖小哥当中90后占据相当一部分人群,他们的人生发展通过从事外卖行业,发生了让人意想不到的变化,不少人从小山村走出来,干过几年外卖小哥之后,自己创业当起了老板,而且干的有声有色,风生水起。
为什么当了外卖小哥之后会让一个人有如此大的转变?这个行业到底有怎样的“魔力”?
一、趁年轻努力打拼 赚钱的同时开阔眼界
宁定坤在美团外卖工作的时间比较长,看上去比其他90后更成熟些。他解释说,都是这份工作“害”他胖了30多斤。
为什么当外卖骑手会有这种效果?
“你想想,每天在外面给人送吃的送喝的,久而久之就知道哪家店的东西好吃,忍不住就想去试试,更何况很多商家会给骑手打折,优惠力度最大的有六折呢!”宁定坤说,刚入职时他只有140斤,现在体重已经飙升到170多斤。
来美团之前,宁定坤在一家快递公司上班,每月收入五六千元,跳槽送外卖后,月收入达到八千多,对于单身的他来说,确实足够把自己喂得胖胖的。
宁定坤有一个“徒弟”叫杨波,更习惯像以前在机械厂打工时一样,把大部分收入存下来寄回家。
“扣除每个月3000多块的花销,剩下4、5000元可以存起来,一年也有小6万,钱存在爸妈那里,就是老婆本,他们对我这份工作还是很满意的。”杨波2018年3月从浙江宁波辗转到广州,告别机械厂枯燥的流水线作业,新的工作让他觉得很自由,“过去一个人在宁波工厂上班时特别孤独,放假了也只能呆在宿舍,广州就不一样了,有很多朋友老乡,加上送外卖可以整天在外面跑,不用定时定点守着一台机器。”
杨波说,在湖南邵东县,有很多年轻人靠送外卖赚到第一桶金,后来都出来创业做了老板买了车,他也想和他们一样,趁年轻努力打拼。
二、小镇机车少年变“都市骑手” 既是奋斗也是因为喜欢
曾智威今年21岁,加入美团外卖前,他干过保安、技工、餐厅服务员,每次都做不长久,一直找不到自己喜欢的工作。
2018年1月,他在老乡的介绍下到美团设在广州天河区的花城汇站点应聘骑手,一晃眼已经干了20多个月。
“那是我第一次来广州,我们站点负责天河商圈到珠江新城这一片的外卖配送,‘师傅’告诉我这边的订单多的不行,不愁没钱赚。”曾智威很坦率地说,一开始吸引他入行的,就是高薪诱惑。
不过,这份工作并不像他想象得那么简单。在珠江新城“混”了一个月,他才终于摸清了这个CBD中迷宫般的路线。
他的“师傅”也是宁定坤,是他在湖南的老乡。宁定坤手把手花了一天时间教他用公司配置的骑手软件,又花了一天时间教他用手机导航,然后就放他“单飞”了。
“前面几个月不熟路,每天只能送20来单,现在平均至少可以送30单了,每月收入七八千。”随着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曾智威也越来越喜欢骑手这个职业,“做骑手其实很简单,一会骑电动车,二会用智能手机,只要心能定下来,就可以坚持做下去。”
骑着电动车穿梭在广州街头时,曾智威经常会想起小时侯在小镇上骑车的情景,那是刚刚进入21世纪的年头,邵东县火厂坪镇家家户户都把电动车或摩托车当作“家电”标配。少年时的曾智威肯定不能预见,骑摩托车这项“技能”,未来竟能在工作上派上用场。
“我很喜欢骑着车在广州四处兜风的感觉,尤其是在天气好的时候,都不觉得自己是在上班。”
三、记录代表过去 与时俱进要懂科技和未来
天河商圈一带是广州最繁华的闹市,矗立着成千上万栋写字楼和居民住宅,外卖订单量最高峰的时候一天达到3200多单,全靠104个骑手“陀螺”般地连轴运送。
他们的站长张顺圳是这里最老的员工,今年27岁。之所以能晋升为站长,得先了解下张顺圳以前的“光辉事迹”:
“最多的一天跑了76单,至今还没人破这个记录。”
“太强了,公司养不起他了,就让他做站长了……”
“你是没见过他送奶茶的壮观场面,两条胳膊上都挂满奶茶,一次可以送60多杯!”
面对同事的打趣,张顺圳只是羞涩地笑笑。他2016年入职,当时同行竞争压力远不如现在这么大,人手也不像现在这般充裕,每天他的订单多到“吃不下”。
不过,他的“升级”秘诀说出来也是让人心服口服,“在美团骑手APP中,每个骑手都一个属于自己的‘段位’,外卖送的越多、越准时,‘段位’就会越高。对于大多数骑手来说,第一个月是分水岭,熟悉了周边商户情况,了解了客户具体位置后,“‘青铜’分分钟跃升为‘黄金”。
当上站长后,他每天负责给骑手们做好“后勤保障”——为外卖箱消毒,检查骑手的仪容仪表,检查骑手的个人卫生包括指甲长不长、头发油不油腻等小细节,看上去都是很不起眼的工作,但却关系到整个公司的形象和服务质量。
“这几年明显感觉外卖行业越来越规范了,顾客也比以前挑剔,大家都变得跟处女座似的。加上美团的管理要求特别严,骑手其实压力挺大的。虽然很多年轻人带着向往奔来我们这一行了,但流动性也很大,几乎每个月都得补充人力。”张顺圳说,公司面向骑手的招聘并没有设太高的门槛,但很多人干不了几天就离职了,只因为耐力不够。
为了稳定骑手队伍,提高团队的专业素质,外卖平台做了很多工作,例如美团就将每年的7月17日打造成骑手专属节日——717骑士节,增强骑手们的职业认同感,也引发了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还有一些外卖平台设立专门的骑手驿站,夏天提供清凉饮料,冬天提供御寒衣物,让他们在户外劳动中也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张顺圳看来,现在的90后不像他们的父辈,一心“玩命”赚钱,经常是一年换一个工厂、一年换一个工地。他们更希望有一份体面而稳定的工作,有五险一金,有企业关怀,有“钱途”更有前途。
从骑手晋升到管理人员,张顺圳显然比一般的外卖小哥更“懂行”。和记者聊天的过程中,他不时把“5G”“大数据”“智能化”“物联网”“云时代”等名词挂在嘴边。他说,对整个外卖产业来说,骑手只是顾客看得见的部分,在后台还有很多外界看不到的“project”,为了给顾客提供更高效的配送服务,系统从接单、派单到跟单,一环扣一环,都在不断地进行技术的更迭换代,而这些他以前从来不曾接触的知识,深深地吸引着他在这行干下去。
(用户对外卖小哥的暖心好评)
【骑手心声·最想说的话】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做销售没有奇迹,只有天道酬勤
销售冠军,一般必须具备这三点!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不成功也很快乐!(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