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直播笔记】宇宙大爆炸结束后时间会倒流吗?

【直播笔记】宇宙大爆炸结束后时间会倒流吗?

阅读量:3771666 2019-10-25


昨天20:13,我在喜马拉雅App直播间对《六极物理课》上周更新的【极大篇】第一章:宇宙的诞生、成长和未来进行了在线答疑。今天我为你整理好了直播笔记,便于你对昨晚直播的精华内容进行回顾。
上周更新课程答疑笔记
· · · · · · ·问题1(用户红色的麦克斯韦妖):无限远的恒星发出的光会不会被星际物质遮挡而无法抵达地球,甚至被黑洞吸收?这样的话奥伯斯关于宇宙年龄有限的论证不就有问题了吗?
对应课程内容:【极大篇】1.1.1 宇宙的现状
回答:从现在的视角看的确是有这个可能。但在奥伯斯的年代,人类还不知道太阳系之外有黑洞和其它不发光的星体,更别说是黑洞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仅限于太阳、太阳系的几大行星、行星的卫星以及远处的恒星,太阳系外的系外行星20世纪末才被首次发现。所以结合时代背景,奥伯斯对宇宙年龄有限的论证没有什么问题,只不过放在今天知识背景下来看,不那么严密罢了。根据目前的知识,宇宙中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所以某个恒星发出的光完全被遮挡无法到达地球的可能性也不太高。
 
当然从结果来看问题,也不会有这个问题,因为黑洞以及星系毕竟是少数,我们现在知道了,天体物质这些东西在全宇宙只有5%的含量,所以,宇宙是非常空的,因此大部分的光线是不会被吸收的。
 
· · · · · · ·问题2(用户枫过0205_wc): 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有可能是更高维度的智慧生命在三维空间做的实验吗?
对应课程内容:【极大篇】1.1.2 哈勃定律:宇宙在膨胀
 
回答:这个问题很科幻,类似于问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不是《黑客帝国》。
这里有两个问题,首先我们还是不能去问宇宙大爆炸的奇点是从哪里来的,因为这跟问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什么的本质是一样的。大爆炸发生的时候才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所以我们无法追问大爆炸“之前”以及大爆炸“从哪来”,即使真的有一个答案,我们人类很可能无法感知。
 
至于我们这个世界是不是更高维度的智慧生命创造的,目前哲学家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我们是没有办法证实或者证伪的,就好像电影里面的角色如果也有生命的话,他永远没有办法意识到自己只是一个电影的角色而已。除非像黑客帝国里的脑洞那样,我们的真实世界存在某些bug,让这个世界的设定不能自圆其说,我们可以通过找到这些bug来颠覆世界的运转逻辑。但现实却是我们总试图常识寻找新的科学理论去解释很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比如暗物质,而很多时候,这种尝试都成功了。
 
这其实是个缸中之脑的问题,缸中之脑的设定确实没有办法被证伪,但是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就是如果我们的世界是被电脑模拟出来的,则这种电脑一定不会是电子计算机,也就是我们的电子计算机的算法无法完全模拟我们的现实世界,因为我们这个自然界存在许多无理数,譬如pi、自然常数e等等,电子计算机只能通过算法去逼近这些数值,但无法达到,但是现实世界有很多系统是混沌系统,混沌系统是极其敏感的,计算机去计算的时候如果只是用逼近的办法,从原理上无法避免误差,这些误差最终会导致它的模拟跟实际世界的规律有巨大差异。
· · · · · · ·问题3(用户诺亚方舟):根据霍金的无边界宇宙模型,宇宙膨胀结束后时间真的会倒流吗?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还会再“活”一次?
对应课程内容:【极大篇】1.3宇宙会死亡吗
回答:这个问题非常好,可以说直接奔向了霍金无边界模型的核心。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无边界宇宙模型纯粹是一个理论,或者猜想,没有太多观测数据作为支撑。所以它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可以衍生出很多不同的模型。
 
在众多的模型当中,有一些模型确实支持时间反演,就是一旦宇宙开始收缩,时间就倒流。人们将以倒退的方式生活,先经历死亡,然后越变越年轻,最后才出生;有些模型则不支持这种观点,就是说宇宙一旦开始收缩,时间还是正向流动,熵还是继续增加。
 
这完全是个哲学问题,因为如果要定义活一次,你就要定义什么是意识,我们人的意识是依据记忆构建的,换句话说,你只记得昨天,不记得明天,是因为明天你无法预知,因此即便时间是在倒流,作为人的感知来说,我们只要没有记忆,我们感知世界的顺序依然是过去、现在、将来,就人类目前的认知形态来说,即便倒流,对于宏观世界来说,没有任何变化。
非常感谢这三位同学的精彩提问,希望通过每周的直播答疑,让你在问题的牵引下更深入的了解课程内容。
昨晚19:05,《六极物理课》更新了【极大篇】第二章:宇宙里有什么,我也在直播间进行了导读。
 
本周更新课程导读
【极大篇】第二章:宇宙里有什么大的目标是告诉你宇宙中主要有些什么东西,其实主要就是各种各样的天体。
 
这一章的一个关键,就是要明确,宇宙当中各种各样天体,它的个体性质(记住这里强调的是个体性质,并没有强调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由它的质量大小决定的。
 
这里面区分天体的关键,就是质量的几个临界点。譬如说,质量要大到0.7倍的太阳质量,就可以成为一颗恒星。恒星也会经历演化,燃烧殆尽之后,都要死亡,但是以什么方式死亡,最后变成“尸体“是一具什么样的“尸体“,也跟它的质量有关。

这一章比较难的,是恒星的形成机理以及恒星之后会演化成白矮星或中子星背后的物理原理是什么样的。因为这里面涉及到了超纲的内容,为了理解这些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我们必须提前讲一些量子力学的知识,当然量子力学的知识具体的我们会在【极小篇】详细讲解。所以本章一定要注意听的,就是恒星的形成以及恒星的演化,白矮星是什么,中子星是什么。
 
当然宇宙中不光有局域性的天体,还有无处不在的暗物质,暗物质这个东西很有意思,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似乎又无处不在,但也有可能并不存在。这恰恰展示了我们对于宇宙的认知,是多么有限。
 
我当年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感受是很震撼的。因为宇宙如此之大,宇宙里的天体如此之多,并且天体的种类又是如此繁复。但是,决定它们千变万化性质的最关键因素,居然只有一个,就是它的质量。
这充分体现了物理学的大道至简,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物理学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任何一个物理学领域,找到里面最重要的,不变的东西,就能够生出千变万化。。
 
以上是本周直播的精华笔记,如果你还没有听过《六极物理课》,也欢迎你来收听我的直播。希望通过每周的直播,满足你对世界底层运行规律的好奇心。
 
《六极物理课》是我在喜马拉雅App的最新课程,在这门课里,我会把迄今为止,物理学每个领域中最前沿的成果讲给你听,且侧重点是物理学知识背后的逻辑。
 
课程更新时间是每周四的19:05,直播答疑时间紧随其后,在每周四的20:13。这两个数字背后都有着特殊的含义:
1905年是物理学的奇迹之年,这一年26岁的爱因斯坦连发表了五篇重要的论文,其中三篇成了物理学发展的核心。
2013年,上帝粒子被发现。上帝粒子是万事万物质量的成因。上帝粒子被证实,20世纪的物理学至此基本封顶。
欢迎你订阅我的《六极物理课》,这是一门你一定听得懂的物理课。

你将听到:
- 物理学每个领域最前沿的成果
- 物理学知识背后的逻辑
你会发现:
- 不做任何数学计算,并不影响理解深刻的物理学思维
我将与你一起沿着“感知世界的方式”为线索,拆解、重构现有的物理学。其中头三篇,极快、极大、极重是对宏观世界的物理学进行介绍。后面的极小、极热和极冷是对于微观世界,小到原子内部的物理学进行讲解。

你将通过150期的“音频+图文”视听学习,在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真实的案例分析中,了解世界的来龙去脉,享受思想的乐趣,真正做到认知水平的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立即购买《六极物理课》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