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21日,红岭中学深康校区迎来了一位超级大咖级人物--“汪筱林”,他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他带来了一场孩子非常感兴趣的讲座“翼龙传奇——揭秘最早飞向蓝天的脊椎动物”。
下午4:35,汪老师来到了学校二楼会议室。此时四年级1班的孩子们已经在等待了。等报告标题出现,同学们更是难抑兴奋之情,迫不及待想让报告马上开始。和蔼的汪老师和同学们打招呼,介绍自己以及要讲的内容。当他询问孩子们是否看过电影《阿凡达》和《侏罗纪公园》时,同学们的兴趣和热情被彻底调动起来,七嘴八舌异常踴跃。汪老师从电影里的飞龙和恐龙开始讲起,向同学们介绍翼龙这个空中霸主的发现历史、地理地史分布、形态学分类、个体大小、食性、飞行、生理机能和生态习性等,在讲解中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自己的亲身经历,整个过程非常生动有趣。不时有同学忍不住举手问问题,汪老师也耐心加以解答。
在现场汪老师还把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同学们分享,并讲述了他在燕辽生物群和热河生物群、哈密翼龙动物群的工作经历,从翼龙的形态学、性双型、产蛋与生殖、胚胎发育与个体发育、集群死亡等方面来揭秘翼龙的生命史。
短短的50分钟很快就结束了,可同学们还意犹未尽!看到同学们不舍的表情,汪老师特意留出了5分钟自由问答时间。2位同学问了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汪老师均给予详细解答。最后汪老师还邀请同学们假期去他们翼龙发掘基地参观。
这次讲座让同学们了解了很多关于翼龙的知识,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科学素养。
附学生讲座感想!
难忘的一次讲座
今天,我们要去参加一次讲座。听马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讲座,大家都感到很好奇,内心充满了期待。下午4:30,我们四1班同学来到指定地点。走进教室,一个大大的电视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屏幕上显示着“翼龙传奇[ 揭秘最早飞向蓝天的颈椎动物 ]”字样。看见这个标题就知道这次讲座一定跟“翼龙”有关。同学们显得很兴奋,禁不住窃窃私语。老师走了进来,教室顿时鸦雀无声,因为大家都非常期待早些开始。老师拿出一个黑色的“摇控器”,讲座开始了。老师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看过《阿凡达》这部电影呢?”“我看过!”“我看过!”“我看过!”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回答,打破了教室的宁静。老师继续说:“《阿凡达》里有两种翼龙,第一种叫‘魅影’;第二种叫‘伊卡兰’。它们有相同的特点是什么?”“它们头上都有一个头饰。”有同学抢答到。“是的,不过你知道翼龙的头饰是干什么用的吗?”老师问。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谁都不知道。有人干脆说:“是为了好看用的!”老师说:“不对!看来你们都不知道。翼龙头饰一般只有雄性才有,这是吸引雌性的,还有就是用来散热的。”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是这样啊!之后,老师还讲了孔子鸟化石、恐龙和翼龙、翼龙化石、翼龙习性、翼龙分类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翼龙化石”。世界上最小的翼龙只有二十五厘米,比一只鸽子还小哩!大家叫它“隐居森林翼龙”。为什么叫“隐居森林翼龙”呢?因为它体积小,在森林里不容易发现。世界上最大的翼龙有几百米,跟飞机大小差不多!大家叫它“风神翼龙”。为什么叫它“风神翼龙”呢?因为越大的翼龙翅膀就越大,扇起来风也越大。最后,我们还观看了一些在新疆哈密的生物考察图片。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到老师跟前,想要一个签名。老师笑着摸摸我的头,在我的笔记本上写了他的大名——“汪筱林”。我开心极了!再看看周围的同学,有些还排着队,一个个问老师问题呢!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讲座,也是我最难忘的一次讲座。四年级1班 桂溪璐
学生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