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带薪养生指南
▼
本文转载自 壹读(ID:yiduiread)
团团今天跟小伙伴聊天,他跟团团说:“再也没有比刚放完假的人,更需要放假的了,一想到国庆之后再无假期,简直生无可恋。”团团想起国庆假期刚结束的时候,人民日报发了一篇推文 ↓ ↓ ↓
针对115万份用户的公开档案数据统计,90后第一份工作平均持续19个月,而95后更短,只能坚持7个月。
离职并不是职场新人的专利,离职的原因也多种多样,但其根本原因是员工感到身体被掏空,这种被掏空的感觉可能源于情绪枯竭。什么是情绪枯竭?
情绪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通常是工作带来的一种慢性不良状态,主要表现为工作时情绪上的激动或疲惫感。既可表现为身体疲劳,又能表现为心理上和情绪上的“耗尽”。情绪枯竭算不上病,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过类似的感觉,那就是——感觉身体被掏空。
多数情绪枯竭的研究都以Maslach和Jackson的研究模型为指导。该模型表明,情绪枯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工作倦怠的初期症状,中期症状表现为去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后期则是个人成就感降低 (Diminish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可见,情绪枯竭只是个引子,放任不管,会发展成更严重的问题,一些研究已经将情绪枯竭与其它心理、生理疾病联系在一起。还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开始证明,员工情绪衰竭对公司、组织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会引起员工消极怠工、不守承诺甚至辞职。
那么情绪枯竭又是由什么引发的呢?当员工被赋予过多情绪要求,却缺乏足够的情感动力去回应时,就会导致情感资源枯竭。所以在情绪劳动密集的服务行业,更容易出现情绪枯竭。情绪劳动由真实情感、伪装情绪、压抑情绪三部分组成。当真实情感与工作场合需要体现的情绪出现差距时,就需要通过压抑或伪装情绪来弥补这种“差距”。翻译成中文就是强颜欢笑,而强颜欢笑又分3个等级。皮笑肉不笑的“表层扮演”
表层扮演仅改变表面的行为表达方式,属于脸上笑嘻嘻,心里MMP的行为,虽然在手势、表情、语言上态度好,内心却在问候对方的母亲,属于暂时性的情绪伪装。表里如一的“深层扮演”
深层扮演者入戏较深,不光外在看起来与工作环境要求的表现一致,内心的认知也自动跟随表面改变,所以又叫“自动调节”。笑不出来的“失调扮演”
不是所有人都是天生的演员,有些人在面临不符合自己期望的情绪时,可能会出现“大暴走”的情况,这显然不符合公司或组织期待的员工表现,所以被称为失调扮演。
无论哪种“表演方式”,演得好与坏,员工都付出了情绪劳动。
长期强颜欢笑,容易情绪枯竭在任何工作场景,甚至日常生活中,压力是普遍存在的。当工作、个人需求超过个体承受范围时,持续的压力会导致身体和情绪一起衰竭。导致情绪枯竭的两种压力
不可否认,只要是工作,就会带来压力。常言道: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但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在压力驱动下越压越强。
甚至是很享受的样子有的人则轻易就被压力击垮。
除了压力强度的差异和个体抗压能力的差异,人们对压力的感受也有“好”、“坏”之分。早在20世纪中期,就有学者认为压力的区分应该依据其类型而不是水平,并将压力区分为“正面压力”与“负面压力”。现在的压力源二维模型将压力分为挑战性压力源和阻碍性压力源两种。那些被员工认为能带来回报的工作要求,如工作负荷、时间紧迫性、工作范围与职责、工作复杂性等,被视作挑战性压力源,因为未来的回报足以弥补压力源本身带来的痛苦,为个体提供成长、学习的机会,所以挑战性压力源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投入和工作满意度,降低员工的离职意向、离职行为。而阻碍性压力源则指是那些烦琐又拖拉的公事程序、组织中的某些政策、模糊不清的工作分配以及对工作安全的顾虑等,此类压力会阻碍个体成长和工作目标的达成,限制个体能力的发挥,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搜索行为、自愿离职率、离职意向、工作退缩行为,降低个体学习绩效、忠诚度、满意度、工作动机、工作绩效、组织承诺等。
由此可见,减少工作中的阻碍性压力源,有助于公司或组织提升职场压力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但对个体而言,这两种压力源带来的前景虽然不同,却会带来一样的消极影响——情绪枯竭。
— 角色超载 —
虽然员工认为挑战性压力源有利于自身的学习成长,但随着工作负荷、时间压力、工作范围和工作责任的不断增加,员工也会因自身的时间和能力问题,不能顺利完成预期的工作任务,此时便会发生角色超载。就算挑战性压力源如同壮汉举美女一样开心,但需要他们一只手举起两三个美女时,再壮的汉子也会力不从心。
出现角色超载时,会导致员工透支自己的生理资源和心理资源去完成过量或过多的任务要求,长期如此会对角色承担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超过绩效高峰,每一步都是下坡路
所以角色超载是在两类压力源导致情绪枯竭的“中介”。但职场上也有一些“妖怪”般的人物存在,他们很少出现角色超载现象,比普通人更抗压。— 心理弹性 —
心理弹性是人应对压力的重要个人资源,可以调节情绪,帮助个体克服困难、承受压力。相比心理弹性低的个体,心理弹性较高的员工不只感受到的压力较少,还能保持积极的乐观态度,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更能积极地寻求他人帮助及其它资源,而较少选择回避策略,也更少出现抑郁症状。
有究结果表明,在员工心理弹性较高的情况下,挑战性和阻碍性压力源对情绪枯竭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会通过角色超载对情绪枯竭产生间接影响。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弹性较高的员工也并非“刀枪不入”,但总体而言,他们在面对不断增加的挑战压力时,情绪枯竭增加的幅度较小。
但心理弹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个体心理弹性强弱也会像体重一样随时改变。如一些心理弹性强的员工在遭受重大挫折或失败时(如失去亲人、失恋、离异等),也容易影响其心理弹性,加剧情绪枯竭。如何应对情绪衰竭?
心理弹性不是随便就能加强的,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也许可以通过下述方式缓解自己的情绪衰竭情况。
运动
体育锻炼会增加体内内啡肽和血清素的水平,有助于改善情绪状态,每天抽出30分钟锻炼,即使步行也会带来一些效果。
充足的睡眠
睡眠对情绪健康很重要,保证每天八小时左右的睡眠(根据自己具体需求增减),还能提升免疫力。
多与正能量的朋友联系和朋友面对面交谈是最有效的缓解方式,同时要避免与给自己带来负面情绪的人来往,如果您没有人可以找,可以考虑与专业人士(例如治疗师)会面。少喝酒
酒精可能会暂时改善失落的情绪,但这种感觉会很快消失,然后会比之前更焦虑。另外,酒精还会干扰睡眠。
休假
在实在疲惫不堪时,可以考虑休假来缓解自己紧张的情绪,出去旅游度假或者回家放松心情都是不错的选择。消除压力源
治疗压力的最佳方法就是消除压力源。如果工作环境是精神疲惫的唯一原因,就需要考虑更换工作了。但像这位一言不合就辞职的姑娘,其实可以考虑转移到其他部门工作。
小伙伴们
工作会陪你走过你人生的三分之二如何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并热爱自己的工作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如果大家有负能量的情绪出现一定要及时调整自己呀比如说多来看看团团来和团团吐槽聊天团团会一直陪伴你的
? end ?
校审 | 刘传刚 刘思思
编辑 | 吴冬冬(中铁大桥局)
来源 | 壹读(ID:yiduiread)
扫码关注,星标团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