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的日本电影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诸如《杀手阿一》这样,充斥着血腥暴力以及情色的猎奇影片。
一种便是像《小偷家族》这样,用涓涓细流般的运镜和叙事格调,表现人与人之间细腻的情感。
其实,生活流的电影更容易让人产生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激发内在的矛盾冲突。
《小偷家族》便是如此,本片也现象级地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全新的“家族”概念。谁说一家人一定要有血缘关系?日本电影总是会以如此讽刺的“假定”,来揭露社会存在的普遍问题。血缘不等同于亲情,而亲情未必需要血缘的支撑,这是一个颇具思考意义的命题。
今年,李潇老师首档制片人的作品《加油,你是最棒的》也向中国观众展现了这样的一种亲情关系,没有血缘,但是因为彼此之间的羁绊而成为了一家人。李潇也坦言,自己在设想这种家庭关系的时候,旁人都很难理解,但《小偷家族》的出现让她有了一个样版去说服其他人。
看来,这样的亲情关系或家族关系是真实存在,并且在影视化的过程中愈发“理想化”的。虐童现象越来越多,新闻报道上隔三差五就会报道出这样的丑闻,可见,所谓的血缘也不过如此,而《小偷家族》中的这些孩子也面临着被父母的遗弃和虐待。
他们的相聚是缘分,但更是历史的必然性,因为人类的善良是与生俱来的,无法生育的信代在看到祥太和由里的时候,是作为女人固有的母性驱使,以及作为同样被父母虐待的女儿的同理心。
这是这个家族因此相聚的缘由,而他们的相处模式,我们也能够感知到,和谐、充满趣味性和爱。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隔肚皮”。而在这样的一个家族中,大家似乎都铆足劲儿为了这个家能够继续下去,观众们看到的是理解与包容,即便他们的方式都是最下三滥和最底层的。但因为人物动机的干净和单纯,观众们对于他们不会抱有鄙夷的态度。
往往主题带有争议的作品会引起观众们的热切讨论,《小偷家族》便是如此,但和此前被骂三观不正的泰国电影《天才枪手》不同,《小偷家族》里的所有人并不是为了个人利益或者贪欲而偷窃,而是为了养活一大家子没有血缘关系的人。
柴田治每天带着“儿子”祥太在超市偷盗日用品补贴家用,老奶奶初枝会想方设法骗养老金以及去大儿子家里骗赡养费,亚纪在风俗店里当小姐。这些活在最底层的人都是为了生存而迫不得已,局促的生活环境让观众们无不动容。
最后,小偷家族败露是因为祥太要保护偷盗技术不成熟的“妹妹”由里,而当这个家族不得不四分五裂,柴田治与妻子的秘密也被暴露了出来,在影片结尾的时候,观众们与主人公一样充斥着不舍。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结尾的两组镜头,由里回到了自己的家,回忆着在“小偷家族”里家人们教的二哥,趴在窗台上忍不住落泪。
信代将祥太被捡到的地址告诉了他,让他回去找亲生父母,祥太坐上了寻找父母的车,舍不得“儿子”的柴田治疯狂追车,而祥太也不舍得回头望去。
简单的镜头,平淡的叙事,将一家人难以割舍的亲情呈现在观众眼前。
推荐给大家~这么好的电影,不能我一个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