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技术革命驱动下,全球出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变革,5G、大数据、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在重塑未来出行方式。
在以电动化为基础,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为特征的跨界融合浪潮中,汽车产业作为主要的参与者,已经成为这场变革的中心。
滴滴出行作为出行领域的领导者,在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在共享出行领域的快速发展,倡导为共享出行定制智能汽车的同时,也面向未来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截止2019年6月,滴滴出行平台注册电动汽车96.7万辆,在全国电动车保有量超过3成。滴滴平台行驶里程超12亿公里,其中电动车占比超4成。”
10月25日,在由电动汽车百人会主办的“2019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滴滴出行副总裁、汽车创新中心总经理刘海江直言,并现场分享了滴滴在共享出行领域的进展及未来出行的思考。
刘海江表示,滴滴正携手汽车产业合作伙伴,联合设计和开发新一代共享智能汽车,内部代号为D1。同时滴滴希望以开放的模式,与更多领先的汽车行业伙伴,推广共享汽车标准。
作出上述判断的背景是,当前汽车大多为私人及家庭设计,像共享单车改变传统自行车的设计一样,未来一定会出现为共享出行场景设计的定制化汽车。
并且刘海江重点从安全设计、用户体验、效率提升等三大领域阐释了滴滴对属于未来的共享智能汽车的设计。第一在安全设计上,他认为,提升安全是设计的有限原则,包括车辆的智能化的主动安全和运营安全水平。
滴滴将目前的车内视频和音频与车辆集成,以AI算法来主动识别和干预不安全驾驶行为,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出行过程中的安全守护。
第二是提升用户体验,滴滴强调由内而外的设计。例如对司乘座椅进行定制化设计,缓解司机长时间驾驶的疲劳的同时,也能满足乘客短途乘坐的舒适性,此外还可以为乘客提供更多车内娱乐功能选择,创造舒心体验。
第三是效率提升,滴滴倡导以“里程成本”为目标来优化汽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结构和设计理念。从运营角度出发降低后续运维的成本,努力让车辆每公里的花费变得更少。
此外,在电动汽车能耗优化方面,滴滴也联合合作伙伴一起创新的运用目前运营大数据,结合电动车在不同季节,不同区域,全天候的驾驶和充电行为,模拟真正的运营工况,在车辆的动力系统开发和测试过程中以一个相对真实的运营场景,进行仿真和标定,达到最优的真实工况下的能耗表现。
除对交通工具的设计,滴滴还结合车联网技术和AI能力,打造智能车队管理系统,为车辆运营商在资产管理、车队运营及未来的增值服务提供支持。同时滴滴还将车辆生命周期运营需要的资源平台进行整合,建设一个开放、共享的生态系统,未来可实现智能充电、智能维保、智能化的电池生命周期预测等能力。
演讲最后,刘海江直言,以用户价值创造为核心目标,不断的以科技创新来优化共享出行的安全、体验和效率,是滴滴一直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面向未来智慧交通体系的建设,不是单靠一家公司,一个行业的努力,他呼吁能与产业链企业一起搭建合作生态,携手并进,让出行更美好。
有汽车产业整车、关键零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后市场、汽车投资、自动驾驶、车联网等几十个群,加群请扫管理员微信(请注明您的企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