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是出行常用交通工具,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对飞机出行的安全性我们还是非常放心的。每一个乘坐飞机的人,都相信自己的命没有那么“背”,“飞机失事”这种低概率事件肯定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凡事总有个意外,近些年来国内外飞机失事事件频有报道,甚至一度让很多人对飞机的安全性产生怀疑,估计有那么一段时间,每一位乘客心里都有一缕担忧,“这架飞机应该不会出问题吧,应该会平安着陆吧”或者其他等等的担忧。但最后发现我们的担忧都是多余的。为什么?因为有那么一群掌握着高超飞行及应急处理技术的“中国机长”团队们为您保驾护航。《中国机长》这部电影改编自中国的航空奇迹,触动人心。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多少个职业,我们无法完全估算出来。但总觉得每一种职业,都有一个“中国机长”。作为麻醉医生,对于其他行业的“中国机长”不甚了解。但麻醉医生绝对可以被诩为一台手术的“中国机长”,不过麻醉医生开的是“麻醉机”。“What?麻醉不就是打一针麻醉药就完事?还用开个麻醉机?”。这个世界上,我们以为,只是我们以为,我们以为的很多东西都不是它的真正要义,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怀揣一颗不断学习的心。
很早以前,我们都会谈“手术色变”,“手术多吓人啊,医生拿着刀子那样切切割割,万一麻药没起效或者麻醉药突然失效,不会疼死我吧?”、“你说手术的时候,他们不会没把我麻住,就下刀吧”。或许,过去、现在或不远的将来,您可能都会这么想,每一位手术的患者或家属都可能有这种担忧,但这种担忧也往往是多余的?
“多余?为啥?”,因为在手术室,有一个神秘的中国机长在为手术患者保驾护航。这位神秘的中国机长,就是“麻醉机长”。近年来,如果留心观察,您会发现一种现象:患者入院前得先去“麻醉门诊”挂号,搞个叫什么“麻醉评估”的事!可能你会想:“不就是做个手术么,怎么院前还得找个搞麻醉的医生做个什么麻醉评估?麻醉还需要评估吗?麻醉不就是打一针麻药就OK了吗?”。任何事情,存在即有其必要性,我们虽不可能尽知道它的所以然,但却无法忽视它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很多患者一旦被诊断出需要手术治疗的病,恨不得马上住院手术。当然,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都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但事实是: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备立刻马上手术的条件。“麻醉门诊”评估的目的,是为了对患者身体做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看患者的身体状况是否具备立刻马上手术的条件。外科医生的关注点在于疾病本身,他们需要攻克的是手术技术难题。麻醉医生除关注手术方案本身外,更重要的是对手术麻醉风险做综合的评估,要详细了解有无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肾病、肝病、脑病等种种疾病,合并上述疾病对手术治疗方案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麻醉医生而言,麻醉方案可能就会大不相同。合并不同的疾病,就要准备不同的麻醉方案,备用不同的麻醉药品和急救药品,必要时,还得完善相应的术前检查。正如航空公司既要提前安排航班,又要在飞机起飞前对飞机及飞行天气做全面的评估,如果飞机故障或天气极端恶劣,就得延迟航班,甚至停飞。回到一台手术也是如此,麻醉评估的目的就是要评估患者的身体是否处在“恶劣天气”中。当然,患者的身体“杠杠的”最好,这样就可以马上安排手术;如果不是,那就得把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状态再去入院手术。麻醉机长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地让患者的身体处于最佳状态,并在晴空万里飞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一台手术的安全系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如果麻醉医生在麻醉评估后,没安排你直接入院,而是让你去做进一步检查或进一步治疗。请不要埋怨或者有其他什么想法?麻醉医生是不会为难患者的,麻醉机长是真正在为您的安全考虑的。所以也不用去找关系,让麻醉医生给通融下好提前住院。不用,也不用去找谁,找谁都没用,在生命安全上没人会给你通融的。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或听说过这样一种现象,“住院老长时间,就是安排不上手术”,而入院前的麻醉评估大大减少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估计也没有人愿意提前在医院多住几天吧。目前,医疗行业都逐渐在进行院前检查、院前评估这种运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对患者最大的好处就是少花一些冤枉钱,其实待在家里总比待到医院舒服,如果能够一住院就可以立马做手术也是挺好的。
说完了“中国机长”的院前麻醉评估,接下来了解下“麻醉机”起飞前机长们都做了哪些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麻醉医生是医院中平均上班最早的医生,他要在手术医生及患者到达手术室之前,做好一切麻醉机起飞前的准备工作。“邱小麻”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麻醉科工作十年,毫不夸张地说麻醉科就是全院平均上班最早的科室,麻醉机长们一般都是7点左右到科里,然后开始每天的晨会前学习,晨会学习是机长们每天的必修课:周一至周三进行英语学习,周四学习最新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上麻醉相关学术论文,周五进行新近疑难病例的全科大讨论。虽然已经离开了四医大口腔医院,但邱小麻会将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不断学习的精神,带到西安“弗斯特国际口腔医院”麻醉科。晨会学习完后,麻醉机长们则会立即进入到手术室,各就各位,着手麻醉机的“起飞”前准备工作。
在患者“登机”前,麻醉机长会对“麻醉机”、“麻醉监护仪”、“喉镜”、“微量输液泵”及其他的麻醉辅助设备做个全面检查,确保我们的飞行设备都一切良好。只有所有的检查都完成后,才会允许患者登机。患者入室后,麻醉机长会为患者在第一时间连接上各项生命体征监护,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随时在麻醉医生的掌控中。“全身麻醉”是目前最常用的麻醉方式,其实全身麻醉就类似于感冒发烧、呼吸道感染打吊水,麻醉药和普通静脉用药物一样,也是通过静脉输入到身体内,然后发挥麻醉作用。但这个“麻醉”作用,可不是你想的“麻药进入身体内,我就麻了,我就不疼了”那样,不能以字面意思去理解一门高深的学问。麻醉药进入身体后,首先你的意识会消失,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你早不知道自己是谁了,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还存在于这个美丽的世界上,完全处于一种类似于“假死”的状态。紧接着,您的呼吸会越来越浅,越来越慢,直至消失,你身体的肌肉也会变得松弛,最后没有一丝力气,也就是这个时候,身体是处于一种无意识、无呼吸、无肌力的“三无”状态。是不是有点吓人,有点玄幻,有种遁入虚空的感觉。如果吓到您,“邱小麻”在此,向您郑重的道歉,说声“对不起”。但事实就是如此,不过好消息是:我们的麻醉“机”已经发动,准备升空了。
患者处于“三无”状态后,我们的机长就要开始第一波飞行操作了,一手拿“镜”,一手拿“管”,然后把这根管插入到患者的气管内。(补充说明:这里“镜”指的是喉镜,“管”指的是气管导管,也就是麻醉机长需要借助这把喉镜把气管导管插到患者气管内)。“这有什么难的?”是的,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什么难的。但是,万一插不进去呢,“想想,万一插不进呢”,患者处于“三无状态”,“管子”插不进去?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患者没有了那口气!“这是十万火急的事”,意味着飞机在升空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升不了空”了。管子插不进去,是要死人的。但是,作为一个训练有素的麻醉机长,是绝对不允许这样情况发生的。麻醉机长们“台复一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气管插管操作,早就练就了一身“气道管理”的绝世本领。但临床上,一年总会遇上几例气道管理的急症,让我们的麻醉机长们措手不及,但万幸的是所有的危机都在麻醉科全科人员通力合作下一一化解,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在的医学还是非常的局限,很多危急情况我们都无法提前预知。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面临的都是别无选择的境地。有些患者能麻,有些患者不能麻;有些患者现在能麻,有些患者现在不能麻;有些患者立刻马上能麻,有些患者立刻驴上也不能麻;有些时候不能麻你也得给我麻;有些时候,麻不是,不麻也不是。估计这些纠结,只有身为麻醉机长们的自己才能理解。但庆幸的是,“邱小麻”十年来经历过了许多,学会了很多,成长了许多,迄今为止虽惊心动魄了许多次,但都与手术乘客们安全返航。
“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麻醉诱导相当于飞机起飞阶段,麻醉苏醒相当于飞机降落阶段,麻醉维持阶段(手术中)相当于飞机飞行阶段。也就是说,麻醉诱导结束后,患者就进入了麻醉飞行阶段,很多人都坐过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难免遇到气流波动,有时是强气流,有时是弱气流,但不管是强气流还是弱气流,飞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颠簸。第一次做飞机的人,可能会感觉到害怕,但坐的次数多了,就不那么担心了,因为他们相信机长团队们。一台手术也是如此,患者的生命体征也会出现类似航空气流不同程度的波动,但麻醉机长们也总能让手术继续平稳飞行。飞机飞行难免会遇到非常恶劣的天气或飞机本身突然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手术麻醉过程中也是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发生心跳骤停、血压骤降或骤升、大出血、气管导管脱落、呼吸道梗阻、恶性高热、急性心梗、急性脑梗、肺栓塞等等突发状况,这些都是一些很棘手的麻醉意外。而且,这些意外不知道会发生在哪个患者身上,也不知道会发生在手术的哪个时刻,所以麻醉医生每分每秒都不能离开患者,每一位麻醉机长们都必须练就“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领,这些意外也是真正考验麻醉机长们技术水平与心理素质的时候。总之,手术中的风险不知道会发生在什么时候,任何时候都有可能,术前、术中、术后,“唉,麻醉机长真是操碎了心,操不完的心”,据不完全统计,麻醉医生的猝死率远高于手术患者,如果您留心过,最近这几年几乎每年都有麻醉医生猝死的报道。这源于患者的生命体征瞬息万变的同时,麻醉机长的生命体征也跟着瞬息万变,患者的生命安全有麻醉医生守护,麻醉机长的生命安全,又有谁来守护呢,可能无解。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心术》这部医疗剧,里面就有一个经典片段:主刀医生从手术室出来,告诉患者家属手术很成功,但话音刚落,里面就传来了抢救的声音,最后患者没有抢救过来。所以说手术结束并不意味着手术成功,只有我们的麻醉机长将患者平稳、安全的麻醉苏醒,安全着陆才意味着真正的手术成功。
“机长”的重要性平时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只有在危急时刻才能显现出他的重要性和不可或缺性。“中国机长”刘长健的一句话“我们是在和人的生命打交道,一定要敬畏生命、敬畏职责、敬畏规章!”,这句话是全球亿万麻醉机长们共同的心声,也是中国麻醉机长们工作日常的写照。
文章转自微信公众号“弗斯特First”,作者“邱小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