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佛教“普”字的含义

佛教“普”字的含义

阅读量:3803303 2019-10-26



与 智 者 为 伍 ?携 善 者 同 行

长按识别上图二维码
结缘药师佛圣诞放生祈福


“普”在佛教中应用非常广泛。如佛教经典中有《普门品》;菩萨名称中有“普贤菩萨”;在制度上有“普请”;在佛事活动中有“普佛、普茶、普供、普施”。“普”之一字,内涵深广,意义深远,象征佛教的核心精神。

智顗所立十普门
智者大师在《法华经文句》中说:“诸法无量,若不得普,则是偏法,若得普者,则是圆法。”智顗谓普门圆通,义则无量,略举则有十类,而立十普门之说。
 
(1)慈悲普
众生缘、法缘及无缘等三慈中,唯无缘慈悲与实相同体,其理已圆,普遍一切,任运相应,故以无缘为慈悲普。
 
(2)弘誓普
弘誓系约四谛而起者,有有作、无生、无量及无作之别。就中前三种摄法不尽,唯无作四谛能收一切法,故约之而以发弘誓为弘誓普。
 
(3)修行普
凡所修不与理合,称为偏;触事即理,理智历法而修者,无行而不普,称为修行普。
 
(4)断惑普
一切种智能除五住之惑,故以之为断惑普;一切智道种智唯断四住之惑,故不名为普。
 
(5)入法门普
二乘历别诸地之定有浅深差别,不得称为普;唯入中道王三昧不起灭定,现诸威仪,一切三昧悉入其中,故称入法门普。
 
(6)神通普
罗汉、辟支佛、菩萨之神通,其缘境偏狭;若缘实相而修者,即是真神通,一发则一切发,广遍十法界之境,故称神通普。
 
(7)方便普
方便有道前、道后二种,道前方便不普;唯道后化用之方便能逗机利物,一时圆遍,故称方便普。
(8)说法普
能以一妙音应十法界之机,随其宜而令解脱。
 
(9)成就众生普
一切世间及出世间所有事业,凿井造舟等,悉皆利益众生,示教利喜,令入三菩提者,故称之为成就众生普。
 
(10)供养诸佛普
内外理事之供养能资圆智,圆智即佛,故称之为供养诸佛普。
 
智顗所立的十普门,前五普为自行,次三普为化他,后二普总结自行、化他两意。智者大师对“普”字解读,从自觉觉他,到圆顿法门诠释,对普之深意的解读,可以说是对“普”字圆融性、自他性、遍行性、法界性、平等性等诸认识。

华严宗说“普”的十种含义
华严宗对“普”的解读:“圆教所说重重无尽主伴具足之理,于一之中即摄一切法,亦即一门摄一切门,故立普门之称。”《华严经探玄记》卷二云:“入缘起陀罗尼,一门中即摄圆融法界,故云普门也。”普字在教下的解释中,具有普世性、普遍性,慢慢延伸为圆融性、中观性的基本法义。清凉国师在《华严疏钞》中讲了普的十种含义。
 
第一 所求普
上求佛道,愿证诸佛所证,也就是四弘誓愿中的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我们今天修学佛法,千万不要认为自己根机差、脑子笨、悟性低而看轻自己,其实我们的佛性和佛陀说的等无差别,一模一样的,同具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佛性,只要我们能够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心心念念不间断,就能恢复我们本具的智慧德相,就能够成就佛道,这是所求普。
 
第二 所化普
教化无尽的众生。《金刚经》中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我们对于四生九类的一切众生,无论是什么样的种类,都要发愿尽未来际恒常救度,这也就是四弘誓愿中的众生无边誓愿度。
 
第三 所断普
无边烦恼,能断一切断,这也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
 
第四 事行普
八万四千法门无不行持。
 
第五 理行普
所有事相上的修行都能完全契入真如法性之理,也就是理门离相行,真实离诸戏论。
 
第六 无碍行普
事法的修行遍彻于理,理性的修行遍彻于事,事和理这两种法门的修行,互相交彻、圆融无碍。
 
第七 融通行普
事事无碍。因为随修一行必摄法性,所以此一行就如同法性一样,普遍收摄一切行,所以说一行中具足一切行。比如念佛法门,莲池大师说:“举其名兮,兼众德以俱备,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这是印祖说的,所以我们在这里就说明了专乎持也,统百行以无遗,我们一心念佛就具足六度万行了。
 
第八 所起大用普
上面的事行、理行、事理无碍行、事事无碍行,所起的大用都是周遍法界的。
 
第九 所行处普
所行处就是修行处,修行之处周遍无边微尘国土,就像《华严经》中所说:“普尽十方诸刹海,一一毛端三世海,佛海及与国土海,我遍修行经劫海”。
 
第十 修行时普
就是修行的时间穷尽三世,念念圆融,永远没有结束的时候。
《华严经》所诠释的修行方法是称性而修,心与道合,古今浑为一体,法界无生也无灭,本没有时间的存在,最短之一念可以入于最长的一劫,最长的一劫也可以入于最短的一念,念劫圆融长短无碍。就像下面经文中说的“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这就是修行时普。
 
此菩萨修因证果,无论断智、行用、事理、时处,所行普皆贤善无不皆普,因此名为普贤,这是从人的方面来解释普贤,也就是指普贤菩萨的道行弘愿遍一切处、纯一妙善,这是从人来说。

普贤的两种含义
第一从体上来说,普贤是指一切众生本具的真如自性、恒常周遍、清净本然、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所以以其妙体周遍名为普,随缘成德名为贤;
第二从用上来说,一即一切名为普,一切即一名为贤。
图文|来源网络
版权 | 归原作者所有
本平台仅作公益性分享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慈悲放生,是你最好的转运珠!
皈依与受戒有什么不同?
初学佛法应读的十部经典
九华山开光天然黑曜石三合贵人吊坠
佛弟子一定要拥有这几件“奢侈品”,你有么?
共修寺院菩提路 广种福田于当下
诵一部《地藏经》,愿无边罪业皆消除
佛教如何解释各种梦境?
佛菩萨加持你的方式,你感应到了吗?
◆◆◆◆◆

↓↓↓点击阅读原文·结缘药师佛圣诞日放生祈福法会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