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mself主创团队插图:Unsplash网站
Momself 成立三周年了。
你还记得最初两天,我们发的文章吗?《我是妈妈,我是我自己》和《一切为了孩子吗?我们以他之名,去向何方》。
上周末在杭州良渚举办的第一期「Momself合伙人计划」现场,用户夏天、诺妈,像见到老朋友一样跟崔璀说,「我在Momself发第一篇文章的时候,就关注你们了!」
这三年来我们发表了819篇原创文章,粉丝数量也从成立之初的几百人,成长到今天的92万。每一篇文章的输出,每一个新粉丝的加入,都让我们感觉让妈妈活得更美更有力量了一点。
我们是为了这些美和力量成立的,这三年里的一天一天,也是为着这些美和力量而走过的。
虽然如此,我们却不只是想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妈妈。我们认为做妈妈很重要,做好自己也一样重要——也许更重要。
对于每一位身为人母的女性,我们自己的成长先于孩子的成长,而成长也绝不只体现在养育的学习,而是包含了对人生的顶层设计、对生活的愉悦享受、对问题的灵活解决,除此之外,才是养育的技能提升——做更好的妈妈。
我们和你一起,期待在四个方面平衡成长。
这些都是学校不曾教给我们的,却是人生无比重要的命题,我们正在把Momself,做成一所「妈妈的人生学校」。
当我们说顶层设计的时候,我们希望你认真考虑一下自己的人生。
当了妈妈并不意味着你必须把妈妈当成自己的唯一身份,甚至不必是主要身份。你同时可以是父母的女儿、丈夫的妻子,朋友的好闺蜜,也可以是职场中干练的经理人。
你的孩子也许带给你十年,也许二十年的意义感,但你的人生并不会止步于此。
我们每个人都会在某一个深夜,或者无数个深夜,对自己发出灵魂拷问:「我是谁,我此生想做什么,我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崔璀在好几次演讲中,说过一个细节,她之前的工作已经取得不错的成绩,也深得老板和公司的信任,好平台,好老板,好成绩。但她选择创业,从零开始。
一边当妈妈一边做创业者,两件事哪一件都不是容易的事儿,我们也看过她肿着眼睛来上班,但一进会议室又神采飞扬地跟我们开会。
没有人问过她后不后悔,但我们猜她没有。
她一直跟我们说,「我希望有一天我死了,在我的悼词中,让你们记住的,不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不是一个单纯的妈妈,更是一个为女性成长奋斗终身的人。」这点想清楚了,至于怎么走,就只是方法和策略问题了。
慎终追远,会把我们从当下的困局中拉出来。
每个人都不必羡慕其他人。只要确认自己正在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走,哪怕是荆棘丛生的小路,也好。专心致志地走下去。
在崔璀的带领下,我们设计了《提升你的核心竞争力》,《人人都需要的管理术》等一系列课程,还推出了《当妈这件事,首先得自己爽》、《母亲节快乐,但女人根本不必当母亲》等文章,希望能帮你在顶层设计上获得灵感。
我们收到了超过1000位读者的留言,大部分是感谢我们的提醒。让她们从妈妈的身份里抬起头,听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其实那个声音不来自我们,来自她们内心。
我们还希望你能够愉快地生活,享受不同季节的美好,享受阳光,享受健身房,享受孩子入睡后的时间,享受红酒,享受与伴侣的爱与性的和谐。
所有这些乐趣都可以属于你,前提是放开怀抱,放下「妈妈」的身份,坦然领受你生活应许你的一切。
崔璀在我们很多90后的眼里,已经是大姐的年龄了(是不是过于实在了),但她有腹肌、翘臀,工作遇到瓶颈,她会默默换上衣服去健身——「如果你对生活充满善意,享受它,放过自己,生活是会给你回报的」,她有时候会这么说。
有时候我们被「妈妈」这个角色束缚了,仿佛当妈就必须时刻披上一层伟大正确,辛苦沧桑的画皮,否则就愧对……说真的,愧对谁呢?每一个无法愉悦生活的妈妈,真正对不起的只有自己。她们被母亲节的鲜花绑架,被心目中伟大的妈妈形象绑架,被社会舆论绑架,被面向未来的黑色想象绑架。一旦有一天松开这些束缚,没有什么再能阻止她们奔向自己的幸福。
两年前,我们在西湖边策划过一场《今夜不当妈》的活动,夜里,妈妈们哄睡了孩子从四面八方赶来。
那天晚上,有一个叫果子的年轻妈妈从另外一个城市来到杭州参加这个活动。三年后,王大米在《培养孩子的边界力》训练营里遇到她,这个时候,她的第一个孩子已经三岁多,第二个孩子在肚子里三个月,她说在当妈妈的这三年时间里,只要想到那个晚上我的感受,「做自己」这几个字,让我充满了力量。
现在让我们来聊聊当妈。
我们的联合创始人之一李松蔚老师,是家庭咨询领域的专家。为了帮妈妈更好地养孩子,我们请他设计了《极简亲子沟通》、《系统式家庭养育》课程,然后团队一遍一遍打磨,将之呈现给大家。
跟其他育儿流派不一样,他说,好的养育理念需要让妈妈做得更少,而不是做得更多。他的核心观念是要让孩子为自己负责,让家庭(也会包含学校,社会)这个系统里的每个人都负起他们的责任,而不是一味地要妈妈更温和一点,更耐心一点,更有技巧一点。
妈妈有自己的局限,和自己的需求。系统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重要的是如何接受不同人的需求都是有道理的,在此基础上建立合作,让大家彼此成全。
我们会教妈妈承认:「我做不到」,「我太累了」,「我需要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这看起来与传统意义上的「好妈妈」背道而驰,但恰好是成全这些需求的过程,让家庭每个成员被激发了动力,赋予了能量。
妈妈也是家里的一员,任何成员都有责任照顾好自己。凭什么孩子的需求就要无条件满足,而妈妈上完一天班忙完一天家务,却还要给自己打鸡血,温柔又耐心地陪孩子做游戏?
每个人为自己的需要负责,每个人都会活得更好。
但培养自我负责的孩子,有时也会让妈妈失落,当你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没有以前那么大的意义,那似乎也就意味着自己失去价值。青春期孩子的妈妈会担心自己不被需要,有时甚至会忍不住让自己到处碰一碰,管一管,导致毫无必要的依赖或冲突。
由此我们提出,好的养育是需要逐步放手的养育,在融入之初就要准备好分离。我们鼓励妈妈找到自己的乐趣和价值,鼓励你们的「自私」,不但是为了你们成为更好的「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成为更好的妈妈。
也许你已经发现了,在我们三年的输出里,我们还一直强调「不靠谱」——好多新生代妈妈对这个词喜欢的不得了。不靠谱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为了让我们打破常规的限制,变得更「有办法」,更灵活地解决问题。
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生活的各种范式都在被不断瓦解、更新。我们今天遇到的很多问题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参考,更不用说找到固定的套路和框架:夫妻关系的问题、隔代养育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健康的问题、时间分配问题、平衡问题、未来保障的问题、资讯爆炸的问题、文化多元的问题……每个人每天都要处理一百件前人闻所未闻的事务,而我们常常受到的指责是:
「哪有像你这样当妈的?」
(据说这是崔璀和王大米当妈后听到过最多的话。)
是啊,没有像我这样的。但,难道不是因为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是从未遇到过的吗?为此我们「不靠谱」的课程总监王大米率领她的团队,在这三年中寻访各个领域的奇人异士,开发了26门备受好评的课程和训练营:
有时间管理专家小强老师的《专为妈妈设计的时间自由训练营》;有养育两代人19个孩子经验的华人卡内基之父黑幼龙先生的《慢养》;有面试过4000位精英的全球CEO猎头陈愉的《提升核心竞争力》训练营;还有12年亲子咨询经验的心理学家杨杰老师的《培养孩子的内动力》课程。
这些课程共同的目标在于:在新的时代背景遇到了新的问题,怎么办?你只能用新的办法解决。
后来加入我们的合伙人之一金金说,她学了7年心理学,做了3年用户研究,直到加入我们,她才真正觉得,自己所有学的东西可以真的帮助到别人——虽然有时候有些方法,乍一听觉得不太靠谱,但她知道,这是不归因、不贴标签、也不容易的方法,是指向问题本质的方法。
最主要的是,不是我们不想靠谱,而是没「谱」可靠。
某种程度上,它需要我们放下「哪有你这样的女人/老婆/妈妈」的质疑,也放下对「正确」的执念。
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真实比正确重要太多了。
我们相信,我们想为你做的这几件事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很难,但在反复述说的过程中会得到越来越多的理解。
在这三年中,我们逐渐积累了自己的声誉。最初单薄的声音渐渐有了回响。我们获得了两轮融资,找到了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建立了自己的新媒体矩阵。
最重要的是,我们找到了你,影响了你。
更多时候,也是你们在推动我们继续。
三年以来,我们从3位初创成员,变成了一个70人的团队。
有人加入,也有人离开,对每一位曾经在这里付出过的伙伴,我们都从心里感谢这次相遇。
也要郑重地感谢我们的家人,每一个创业者的家人,都值得无上的荣耀,你们看着我们起起伏伏,在家里不洗头不洗脸,一睁眼就工作的样子,你们包容着我们压力之下偶尔的坏脾气,帮忙照顾家庭,身体力行地「支持」着我们创业。
好在(险),我们还在一起。
这三年,1000多个日日夜夜,我们几位合伙人跌跌撞撞,经历过自我怀疑、病痛,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和突破。
在好几个深夜,我们吵架吵到怀疑人生——有时候合伙人比伴侣的相处还要难,因为我们面对的情况还要复杂,涉及到商业、经营、钱、利润、KPI、团队的成长和稳定,各自的健康和哀伤。我们相处的时间,已经远超过跟自己的家人,不可避免的,我们变成了彼此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我们心里清楚,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遗憾多于成就,这些都是我们的「症状」,带着「症状」生存,就是我们的人生。只不过在商业社会中,我们要更敏捷地调整,更快速地成长。
每一年,我们都会做一份调研报告,为了了解这个时代的妈妈,也为了让每一位妈妈知道,「原来我不是一个人」。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新物种妈妈报告》、《新妈妈情绪蓝皮书》这两份报告,推出时很多人一次次转发,用来传递自己的心声。
今年,我们联合12家媒体,做了《8090后妈妈生存现状调研》(报告结果附在文章末尾)。
这份报告里我们调研了5385个妈妈,这个样本里也许包括了你的姐妹、你的闺蜜、你的同事、你小区里的邻居,孩子同学的家长,也许还有你自己。
你会看到她们当中有超过50%的妈妈对自己的生存现状不满。其中,将近40%的人会因为照顾家庭,拒绝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超过40%的人在被问到想实现什么愿望时,会希望「有一份自己喜欢的事业」(这个数据让我们非常惊讶)。
她们把给自己买衣服的钱用来给孩子报课,压缩消费需求,空闲时间带着孩子穿梭于不同的兴趣班,跟老公已经很久不交流,没有性生活,偶尔情绪上头想离婚,但也只是想想。
将近30%的妈妈会熬夜晚睡,她们无比珍视孩子睡着后的这段时间,只有这段时间,她们才觉得是自己的。
她们所有人,都是我们想陪伴、服务的对象,我们希望每一个女性能在「Momself ·妈妈的人生学校」里,找到自我的核心价值、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享受愉悦的生活,同时,拥有积极养育的本领。
三年了,我们还可以再做三十年。
Momself和四位创始人,崔璀、李松蔚、王大米、金金,以及我们的团队,一起向你问好。感谢你一直以来的支持,祝你在今后的生活里一直活得美且有力量。
- END -
撰文 | Momself 主创
排版 | 随便小姐
制图 | 饭饭
版式设计 | 芩子、泽颖
- 三周年重磅福利周 -
▽
点击阅读原文获取《8090后妈妈生存现状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