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广东农民洪秀全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历时14年之久,席卷大半个中国,一度控制了全国18个省600多个城市。那时候,清廷的灭亡触手可及,似乎轻轻一个手指头便可将之推倒。
然而,事与愿违。1864年6月1日,以曾国藩、曾国荃率领的湘军攻陷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为标志,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宣告结束。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远的农民运动,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多年以后,人们在追忆历史时,难免扼腕:当太平天国定都天京,进入巅峰状态时,洪秀全为何不派出所有精锐部队,猛攻清朝都城北京,一口气灭掉清朝呢?
人们之所以做出这种假设,是基于两点原因。
一是历史上不乏先例。
中国古代的统一之战,多是从北打到南,鲜有从南打到北。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创造了从南打到北而成功的成功先例,可谓千古奇功。1367年11月,明朝第一名将徐达奉朱元璋之令,率部打响北伐之战,历时2年,一举灭掉了强大的元朝。
二是洪秀全的北伐差一点就成功了。
众所周知,洪秀全定都天京后,也举行了一次北伐。只不过,规模不是很大,洪秀全只派了一支2万多人的部队,由名将林凤祥、李开芳、吉文元等率领,从扬州出发,一路北上。就是这支看上去人数并不多的部队,一路高歌猛进,经安徽、河南等地,进入直隶地区,前锋抵达天津城外,让清廷惊慌失措。只不过由于缺乏后援,陷入僧格林沁数十万清军的重重包围,最终功亏一篑。
很多人指责洪秀全定都天京后,沉醉于花花世界,安于享乐,不思进取,以至于坐失良机。实际上并不是这样。洪秀全在定都天京之初,还是颇想有一番作为。他颁布了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天朝田亩制度》,严厉禁止鸦片买卖,还先后进行了让清廷震惊不已的北伐和西征,如果不是天京事变的发生,鹿死谁手也未可知。
洪秀全当然想学习朱元璋,“毕其功于一役”,一举灭掉清廷。只不过,他所面临的环境,与朱元璋有很大区别。
首先,洪秀全的后方极不稳定。
洪秀全虽然已经定都天京,从表面上看,与清廷划江而治,占据了南方的半壁江山。可是,他并没有真正统一南方。南方各省份中,除了广西、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其余大部分区域并没有被洪秀全实际控制。曾国藩率领的湘军,仍然在南方活跃,给他的后方造成严重威胁。
基于此,洪秀全才要在派军北伐的同时,两次派出精锐部队自天京溯江而上西征。目的就是控制安庆、九江、武汉等军事要地,解除湘军对天京的战略包围,保证太平天国的粮源。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自然无法倾巢而出,将所有的宝都押在北伐上。
这一点,朱元璋就不同了。朱元璋在派徐达北伐之前,已经消灭了占领湖广、江西等地的陈友谅、占据江浙一带的张士诚和方国珍,后方基本稳定。
其次,洪秀全的内部也不稳定。
洪秀全是金田起义的发起人,号称“天王”,本应是当之无愧的太平天国最高统治者。可是,洪秀全在太平天国内部的统治,受到掌握军政实权的东王杨秀清的架空和排挤。其余诸王,也是“面和心不和”,勾心斗角,这就使得太平天国面临着巨大的内部矛盾。
因此,洪秀全定都天京仅5年,就爆发了著名的“天京事变”。虽然事变很快得以平息,洪秀全重新掌握军政大权,可太平天国的精英力量消失殆尽,逐渐步入衰退之路。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对全力北伐也有心无力。
朱元璋就没有这么麻烦了。朱元璋手下拥有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一批算无遗策的军师,可他的内部统治是稳固的,没人敢与他争夺最高权力。所以,朱元璋可以心无旁骛地进行北伐,一鼓作气地干掉元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