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瞪羚独占鳌头
阅读量:3812154
2019-10-26
谢良兵|文
对于城市来说,带动经济创新发展的主要力量是上市企业、独角兽以及瞪羚企业。相比于前两个巨头,瞪羚企业是更为早期的企业,他们大多数还没有一鸣惊人,却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快速奔跑。
这类通常也被称为“高成长创新型企业”,其概念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并在其后于发达国家引起广泛关注,美国多年来将“瞪羚企业数量”作为反映硅谷经济景气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年来在中国,瞪羚企业也成为衡量地方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
上市企业和独家兽的诞生非一日之功,瞪羚是必经阶段,政府想要拉动地区经济活力,引进和培育瞪羚企业是更为长远的打算,北京是其中的佼佼者。《2019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显示,北京以82家独角兽企业的数量高居全国之首,成为全球独角兽之都。而在独角兽企业之外,瞪羚企业更是成为北京创新的生力军。
9月,经济观察报政研院联合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合合信息旗下启信宝发布了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报告,数据显示,北京的瞪羚企业数量有3190家,占全国的12.73%,是全国瞪羚企业拥有量最多的城市。
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苏州五市瞪羚企业超千家
按照我们的定义,瞪羚企业就是成长性极好、创新性够强的高新技术类企业,如同动物界中的瞪羚羊一般善于跳跃和奔跑。我们从启信宝的数据库里进行了数据筛选,最终有25057家高新技术企业成为2019年中国瞪羚企业。
入选标准包括:一是成立时间在十年以内;二是必须高新技术企业;三是排除大型央企、房地产企业以及部分资源垄断性企业;四是营收状况良好(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a,上一年度总收入不低于1000万,年增长率不低于20%;b,上一年度总收入5000万-1亿,年增长率不低于10%;c,上一年度总收入超过1亿,近三年收入没有大幅度下降。
我们的数据显示,这25057家瞪羚企业分布在中国大陆的31个省(市区),其中广东省以4423家瞪羚企业高居全国首位,北京和江苏分别以3190家、3180家紧随其后。数量过千家的省(市区)还包括浙江、上海和山东。
而以城市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尤其是制造业发达区域的城市。其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苏州5个城市的数量过千家。杭州、天津、南京、青岛和成都也挤入前十名。武汉、重庆、长沙、西安、无锡等新一线城市也位居前列。
北京的瞪羚企业数量有3190家,占全国的12.73%,这些瞪羚企业成为北京建设全国科创中心的生力军。
2014年,中央赋予了北京新的定位——全国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9月,国务院印发实施《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平台是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内的“三城一区”。
中关村科学城地处海淀区,拥有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经突破一万家,占全市的45%,中关村科学城已具备扛起创新驱动大旗的基础。海淀区的瞪羚企业数量有1178家,占了北京市的近三分之一。
怀柔的瞪羚企业数量不算多,只有44家,在北京垫底,但北京怀柔科学城作为北京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主力军和核心支撑,其空间规划、科学规划、发展规划已形成初步成果。
地处中关村科学城和怀柔科学城连接线上的未来科学城,主要地处昌平区,主要聚焦生命健康、人工智能等产业。目前昌平区的瞪羚企业数量241家,仅次于海淀区和朝阳区,位居第三,主要就在未来科学城。
坐落于东南五环外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用北京0.35%的土地贡献了全市近20%的工业增加值,因其以大型企业为主,所以瞪羚企业的数量只有143家,位居北京第六。
瞪羚企业搅动北京科创活力
10月18日,经北京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的《关于新时代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简称“科创30条”)正式对外发布,进一步推动了北京科创中心的建设。
我们对于瞪羚企业的行业分类是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进行划分,其中剔除了房地产业、国际组织等,分布在15个大的行业,73个细分行业。全国数据显示,制造业的瞪羚企业数量最多,高达9577家,占比38.22%;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8170家,占比32.61%;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2996家,占比11.96%。
北京毫无疑问是全国的科创中心,数量最多的2111家瞪羚企业分布在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其次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344家,排在第三的是商务服务业193家,这些都属于科技创新类的行业。
事实上,北京瞪羚企业以科技创新为主,和北京的科研投入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高达1870.8亿元,仅次于广东和江苏;投入强度为6.17,高居全国之首。
几年来,北京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斐然。创新经济已成为发展新动能。2018年,北京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4万元/人左右,位居全国第一,人均产出效率如此之高,得益于新经济增加值占比的不断提高。
同时,北京培养和集聚了一批顶尖科学家,拥有全国“两院”院士总量的47%;近年北京创业投资额规模和高成长性企业数量年均增速超过40%;全国三分之一左右的创业投资额、技术合同成交额、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发生在北京。
关于企业员工规模,我们是以社保人数为依据。数据显示,入选的25057家瞪羚企业中有23131个企业有社保人数数据,其中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的大型企业有390家;从业人员300人以上的中型企业有1476家;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小型企业有16121家;从业人员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为5144家。由此可见,符合瞪羚企业标准的大多为小微企业。
北京的情况也大抵如此。北京瞪羚企业中20人以上的小型企业有2083,占近三分之二,20人以下的微型企业有818。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迈过三、四年这个大坎,基本上就算比较安全了。瞪羚企业通常就是在迈过这道坎之后,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
数据显示,刚刚迈过这道坎就入选瞪羚企业的数量不多,2017年成立的企业中只有285家入选,占所有瞪羚企业的1%。2011年成立的企业最多,有3619家,其次是2010年、2014年、2013年,这意味着,成立五至八年的企业容易迈入高速增长的时期。
北京的数据显示,诞生于2015年和2014年的瞪羚企业最多,分别是533家和486家,这两年正是北京开始打造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时间,也正好是企业迈过了第一道生死门槛的时间。
(作者系标准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