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行业动态    西方侦探害怕中国人,原因竟和韦小宝的“化尸粉”有关?

西方侦探害怕中国人,原因竟和韦小宝的“化尸粉”有关?

阅读量:3815206 2019-10-26




中国人的“怪力乱神”
不妨想像一下《四签名》中出现这样的场景:夕阳西下,当最后一缕日光穿透伦敦厚重的雾霾斜射在贝克街221号的黑色大门上时,福尔摩斯轻轻拍了华生的肩膀,指了指着在巷口消逝的人影,艰难地用生涩的汉语说道:“我从不假设例外,除非遇上中国人。”


美国夏威夷的华人探长

这名虚构的华人侦探,就是日后在美国家喻户晓的陈查理。陈查理是一位身材肥胖但是行动十分敏捷优雅华人探长。从《没有钥匙的房子》到《钥匙保管者》,比格斯创作的陈查理不仅以其缜密的思维与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子曰”给美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通过影视作品远渡重洋来到了中国:在1930年代的上海,不但上映了陈查理系列电影,还迎接过电影男主角访问中国,只是这些历史的痕迹最终在战火中被磨灭了。
在之后的日子,有47部以陈查理为主角的电影在美国陆续问世,陈查理探长也成为美国大众文化中的经典形象。抛开比格斯的创作不谈,陈查理的出现也是偶然中的必然:他的原型郑平本就是夏威夷檀香山警察局的传奇人物。

陈查理的原型——夏威夷华裔警探郑平
尽管美国没有英国那般沉重的文化包袱,尽管有着郑平这样优秀的华人原型,比格斯的创作依然有不可磨灭的开创性。郑平生活的时代正是美国排华氛围非常浓烈的时代,作为一个新兴国家,美国人没有遇到中国的辉煌与神秘期,反面直接撞到了中国国势最为衰微的时代。在与比格斯同时代的美国作家眼中,中国人的形象也渐渐固化:他们大多是地位低下的苦力,举止粗俗且难以教化、精神萎靡且目光呆滞、脑袋后面挂着一条奇怪的辫子,而其劳动的廉价又直接导致了其它劳工薪酬权利的降低……

从陈查理到傅满洲
陈查理的成功有其必然也有其偶然,但不可否认的是,陈查理的出现与其被美国人的广泛接受完全打破了“十诫”中禁止中国人出现的规定,中国人与“怪力乱神”曾在黄金时代划上的等号,就此消失。
事实上陈查理的形象与郑平有相似之处。郑平虽然是东方人,但他为了融入西方社会,处处模仿西方人,不蓄辫、打领带、穿西装,直到被认可并成为一名警员。在美国人眼中,这种处心积虑想要融入文明世界的作法的另一面,便是美国人的“驯化”过程。比格斯不可能不自认为自己是审美和文明的“宗主国”,而陈查理则是一个“高贵的野蛮人”,落后的同时有亦可鉴赏的一面,而将这种姿态放大,陈查理形象的流行便不可避免地沾上一股猎奇色彩了。

傅满洲
而在大西洋的对岸,另一个同样流行于西方文化界的虚构华人角色,则在猎奇的基础上,依然延续着“十诫”的余晖。
1913年,英国作家萨克斯·洛莫尔于创作《傅满洲之谜》一书,并塑造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大反派傅满洲。傅满洲才高八斗、聪明绝顶,同时又邪恶阴暗、无恶不作。他有三个外国大学的哲学、医学、法学学位,同时是一个语言天才,能够流利地使用所有文明语言和绝大多数野蛮民族的语言:面对中国人,他讲汉语,面对印度人,他讲印度语,见了埃及人,他马上换成了阿拉伯语”。而他最强大力量,依然来自于“怪力乱神”般的魔法:他蔑称枪炮,更喜欢用冷兵器、毒蛇、蜘蛛等“天然”武器;而他的对手,丹尼斯·奈兰·史密斯和佩提博士(Dr.Petrie)——一对如同福尔摩斯和华生般的搭档,只能通过决心而非智力取得最终的胜利……
洛莫尔在回忆自己最初的创作动机时说:“似乎一切时机都成熟了,可以为大众文化市场创造一个中国恶棍的形象。义和团暴乱引起的黄祸传言,依旧在坊间流行,不久前伦敦贫民区发生的谋杀事件,也使公众的注意力转向东方。”
在“黄祸”思潮的影响下,傅满洲自然不会有西方反派所常有的性感邪魅,而是一副“又高又瘦,高耸肩膀,长着竖挑眉,留着两撮下垂胡子”的颓败形象。比格斯与洛莫尔,终究各有各的高高在上。
结语
作者:江隐龙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免责声明】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网站上部分文章为转载,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我们已经尽可能的对作者和来源进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根据著作权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删除有关内容。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感谢大家的阅读,你的阅读是对小编的鼓励,如果觉得文章还不错的话,小手轻移点一下右下角,点“ 好 看 ”,谢谢对小编的支持,小编一定每天给你们带来更多资讯。

在线QQ咨询,点这里

QQ咨询

微信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