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学识尚浅,个人拙见而已。
本周的这篇其实是在读了作家古华的《芙蓉镇》以后产生了的颇多感想。
这本书描述了一个南方村镇芙蓉镇在1963年、1964年、1969年、1979年,这四个年代中发生的事情。作为中国人,多多少少都会对那个年代有过一些耳闻。
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空怀有一腔的爱国热血,但其实作为中国人还是心中有愧,以我自己粗浅的拙见来看,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必修课是对自己祖国的深刻了解和认识,这一点我做的很不够。可能会有一些人觉得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可以作为个人爱好,并不是每个人都应当熟知,因为看似对今天的自己的个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影响。或者是觉得以己之力对这个社会来说做不了任何改变,好与坏都不会波及太多的人。
我只想说,人最可贵的是对生命的尊重,其次是对人性的责任感。
“反正我只是普通网友,上网就图一乐,大家都知道她精神不正常,都骂她讽刺她评论她,我说一句又能怎么样呢?”
“反正我还是个孩子,是孩子谁不犯错啊,烧杀抢掠过一段时间舆论就没有了,又不可能永远都没有坏人。”
“反正这个社会大环境不就这样吗?我帮不帮他又能怎么样,一会儿这事儿就过去了。”
并不是在痛批有这样想法做法的人是恶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恶,有些恶是愚昧造成的。不过,当一个人越来越只想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审视别人审视这个世界,可能这种“绝顶聪明”就变成了另一种“绝顶愚昧”。
这部书并不是去表现大多数人一看到那个年代就会产生的负面和纠结情绪,相反,读过以后给人的感觉是充满希望的。
这是一种平衡的状态,希望并不代表作者忽视了那段历史的真实性,能够感觉到他是在带着我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揣摩和反思它客观发生的一切。
我很欣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能力,每一个人物都不是绝对的善恶,我也同样认为,那段历史放在中国现当代的进程中,是一段必经之路,不能一味地批评指点甚至遗忘。
历史有其自身规律,在这一点上永远都是严峻无情的,谁也不要妄想着自己永远把握着历史的制高点。
这本书的内容不太好能够单拎出来剧透的,整部作品是一个整体,而且可读性很高,作为一个历史文盲的我也读得有滋有味。
这位作家把自己的生活几乎都写尽了,后记中说到1981年发行这本书以后,有不少读者来信说,芙蓉镇就像是他们家乡的小镇,里面的人物都很熟悉,就像是做过街坊,当过邻居似的,还有读者亲自到访人民文学出版社里告诉他,他就是书里的秦书田。
这书当中有一处,读到那里我真的情不自禁流下了眼泪。
不是买米豆腐的西施姐子死了丈夫不敢相信疾步快走去坟岗时候的独白,也不是领导干部李国香一夜之间成右派黑鬼舞跳不成学狗爬,也不是大队支书黎满庚陷入理性和感性中背脊佝偻郁郁寡欢。而是一切都平静下来了以后。
黎满庚和“五爪辣”,如今常留小军军在家里吃饭,和妹儿们玩耍。“军军,你娘晓得你是在哪里吃饭吗?”“晓得。”“骂没骂?”“没骂,就讲我像小叫花……”看来胡玉音是默许了。有一回,黎家请来裁缝,给六个妹儿做过年衣服,也顺带着给小军军做了一件,比着尺寸做好了,却没有给小军军穿上,而是用张纸包了,叫小军军拿回家去给娘看。不一会儿,军军就穿着那新崭崭的衣服回来了,回来给黎满庚夫妇看。“你娘给你穿上的?”“嗯。娘叫我回来谢谢叔叔和婶娘……”
犯了错不可怕,只要是没有丢掉对生命的尊重和对人性的责任,任何一切都不能改变你汇流巨川大海的志向。
这本书读过之后,我也很想感谢和感恩。
历史的洪流中,你活在幸福的当下,不代表疾苦灾祸永远与你沾不上边,在十年中流过血受过屈死过心的人们,也不代表他们就活该成为牺牲品。
但,并不是叫我们去指责那些不该被指责的人们,因为你要知道没有人是完美的。感谢那些曾经不管在任何层面上为这个社会奋斗过的人,这里的奋斗不单单是高功伟业,不放弃也是一种奋斗。感恩我此时还能敲下这一段文字,诉说着衷肠。
(还能想买长筒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