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一节人权法,美人老师,说了句大实话,这个社会对女性刻薄,对男性也不见得松快。(并非原话,大意如此)我们啊,讲女权,讲女性主义,要为广大女同胞们争取人权,我一听,对啊,女性应该为自己的权利争取保障,谁让我是个女生呢。人不为己,嗯……天要下雨。以为我今天要闲话女权吗,然并卵,只是与之有那么一点点相关。
女子,是生而柔弱吗?是吗,摸着心口想想,我们的早期社会,还是母系社会呢。不管是男是女,只要不是天生残疾,只要有行为能力,难道凭靠劳力,脑力,还养不起自己吗?没有人可以无所顾忌的依靠别人,醒醒吧,除了自己,谁又靠得住呢?
古代要女子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德、言、容、功兼修并重,说白了,就是让你除了赚钱,其他就要十项全能,你要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诗词,做得了女红,教得了儿女,养得了公婆。必要时候,遇到了豺狼虎豹你得舍生取义,遇到了地痞流氓你得誓死殉节。做完了所有,你还是没有话语权。可怜吧,简直可恨了。
然而呢,现在什么小公主,小仙女,什么心肝宝贝甜蜜饯儿,貌似把女孩子都要宠上天了,女性地位拔高了,我们争取了数百年的女权得以实现了,真的吗?从法律上看,是真的,法律明文规定了,要保障妇女权利,并且再一系列的案件中也做到了。可是,在社会中呢,依旧对女性有颇多言语苛刻,外出碰到色狼,人们在批判咸猪手的时候,还要顺带提一句,这还得怪她们衣服穿的太好看,太性感,下次出门裹严实点。当一个女人的事业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总要加一句她很厉害,那是因为她老公(她背后的男人)厉害。当一个女人,妆容精致,事业成功,就差大龄未婚的时候,要么说她强势不顾家吸引不了异性,要么臆测出一堆桃色花边。就是不相信一个女孩,靠自己也可以过的健康舒适有活力。但是这一群围观群众里也不乏女性,何苦来哉?归根结底,我觉得是我们的文化对女性从来没端正态度。(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剩女”这个词从何而来,我无从考究,只是今天偶尔看到一句话,“这是一个多讽刺的词。”讽刺吗,也许吧。大约是因为“剩女”们没有做到大部分拥有上帝视角,长辈眼光的人群所期待的那样,好好读书,勤于家务,最重要的不早点结婚,简直是羞耻至极。。。没人要,好像是很羞耻吧,马思纯式微笑。
一切的一切说明了什么呢,我觉得说明了整个社会都期望着女性回归家庭,大势所趋是不是?也不是,大多数“剩女”,大多数事业型妈妈,还在坚持,但是能坚持多久呢?于我来说,未知。我们从小受到的教导就是,做一个女孩子,不做家务不像话,大大咧咧不合适,因为你以后要做一个妻子,做一个母亲,所以做女孩,你要温柔娴雅,善解人意,贤惠体贴,手脚麻利,这些好像成了一个女孩要刻进骨子和脑海的东西。这重要吗?也许吧。社会想要模式化生产一批贤妻良母,也就会有一批女孩落入陷阱。是心甘情愿,还是被逼无奈,前者也许回归家庭还可以获得美满,可是后者的不幸,谁来补偿?
如果民国有“剩女”一说,吕碧城可谓元老级,她一生未婚,但她为了求学孑然一身出逃,当过袁老头秘书,当过新式学校的校长,当过十里洋场鼎有名的女富商,她有才有钱,有貌有权,曾著书立说,也曾游历世间,因为她的不一般,她被同时代的男性大肆诟病,这些人里有她的亲娘舅,有她的未婚夫,有她的伯乐,也有的她的追求者,繁华落尽,最后皈依佛门。她一生传奇,为世不容,但她至少取悦了自己。也许活成吕碧城的模样太辛苦,可是世间难得不将就,没有人生来是为了取悦别人。
题外话:并非说蓝孩子们不辛苦,不受约束,只是希望无论男女,别活成一般模样,男孩子长歌当哭,也可以大哭。
莫要给自己套好别人给的圈,你可以知世事,但不要太世故,智慧处世,多有名人可效仿。